捎带

shāo dài [ shao dai]
繁体 捎帶
注音 ㄕㄠ ㄉㄞˋ
词性 副词

词语释义

捎带 shāodài

(1) 在主要的之外附带,顺便(谈论)

只是捎带说了其他问题
in passing;incidently

词语解释

  1. 携带。

    《元典章·兵部三·使臣》:“今后出使人员除随身衣服铺盖雨衣外,别不得捎带其餘物件。”《水浒传》第五十回:“ 孙立 等将自己马也捎带了自己的财赋,同老小 乐大娘子 跟随大队军马上山。”

  2. 顺便;附带。

    赵树理 《三里湾·换将》:“你先把这一口袋麦子捎带扛到磨上!” 孔厥 袁静 《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刘双喜 是个织布工人,捎带种着‘巴掌大一块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她还在生 白玉山 的气,捎带也不满意大个子。”

引证解释

⒈ 携带。

《元典章·兵部三·使臣》:“今后出使人员除随身衣服铺盖雨衣外,别不得捎带其餘物件。”
《水浒传》第五十回:“孙立等将自己马也捎带了自己的财赋,同老小乐大娘子跟随大队军马上山。”

⒉ 顺便;附带。

赵树理《三里湾·换将》:“你先把这一口袋麦子捎带扛到磨上!”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刘双喜是个织布工人,捎带种着‘巴掌大一块地’。”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一:“她还在生白玉山的气,捎带也不满意大个子。”

捎带的国语词典

携带。

如:「这件事他捎带著就办了。」

捎带的网络释义

捎带

  • 捎带是中国汉语词语,意思是顺便;携带。顺便给别人带东西。
  • 捎带的翻译

    德语: nebenbei, gelegentlich (Adj)​
    法语: incidemment, accessoirement, soit dit en passant

    捎带造句

    妈妈下班回来,有时捎带买些菜。
    爸爸出差给我捎带了好多礼物。
    我去倒垃圾,随手把王奶奶家的也捎带出去。
    妈妈下班回家,还捎带买点菜。
    我每天放学捎带给王奶奶取牛奶。
    余周周的妈妈并没打算教给她这些乌七八糟的理论,她只是下决心,以后再给那位于老师捎带进口化妆品的时候,一定要嘱咐她别让孩子知道这件事。
    思念,让人心碎了,茫茫人海之中找不你的影子,寻不到你的任何踪迹,你的我心海的地方烙印,令我深深的想念,留下的只是回忆我沿途塌上你的脚印,嘴角有捎带着微笑。为泪水涟涟中远远牵挂着你。
    踢死他人,毁掉自己,捎带上自己即将毕业的同学,罪不可逭,到哪里去找面子?
    他帮助犯人们写信,递条子,捎带衣物和书籍。
    上次去北京东博书院开会的火车上,我还捎带了位艾滋病患者去某大医院确诊医治。
    旅行时站在路旁希望过路车捎带是不安全的。
    利用全向天线的特点,协议控制帧捎带路由信息,使邻居节点获知节点间路由状态。
    为增加节日的气氛,他们常捎带一种特制的蛋糕,叫省亲蛋糕.
    为什么不能是一个纯粹的,不捎带无用且难看的手提盒的粉色掌上游戏机?
    此女致孝,贫极可悯,我儿宜捎带周恤照应其母女二人。
    元旦到了,千言万语浓缩为一句新年快乐,祝福声声交响成一个吉祥如意,电波阵阵捎带去一生幸福美满,短信频频祝愿你一世喜乐平安。
    很多便利店都靠近、有时甚至就在地下道或地铁车站里,这样乘客在回家的时候就很容易进入一个商店捎带一顿便餐。
    东四邮电支局只剩下一个窗口捎带着办理电报业务,其服务范围是“传真电报,代收话费”。
    笙寒吃炒菜是嘴大喉咙小,点了许多又吃不掉;为了响应国家号召避免浪费不得不找个同学一起去吃,名义上请人家吃饭实际上是捎带移动垃圾桶。
    十二月二十五号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对,是圣诞节!那十二月二十二号你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不知道了吧!告诉你吧!是我们传统的节日—冬至!又为你普及了一下知识吧!还捎带我的祝福:冬至快乐!

    汉字详情

    shāo,shào [shao]
    部首: 330
    笔画: 10
    五笔: RIEG
    五行:
    仓颉: QFB
    四角: 59027

    详细解释

    shāo

    动词

    (1) (形声。从手,肖声。本义:选取)

    (2) 同本义

    捎,择也。——《广雅·释诂》

    捎,自关已西,凡取物之上为挢捎。——《说文》

    捎,选也。——《方言》

    (3) 掠拂

    风捎檐滴难开幌。——张耒《春阴》

    曳捎星之旃。——杨雄《羽猎赋》

    (4) 又如:捎(抽打割勒。捎:拂掠);捎儿(手巾);捎星(拂到天上的星,形容极高);捎捩(拂掠转折)

    (5) 破除;砍杀;芟除

    拔剑捎罗网。——曹植《野田黄雀行》

    (6) 捎带;顺带

    孟姜女时常到村口去看,希望过路的人给捎封信来。——《孟姜女》

    (7) 又如:捎搭(装载在牲口背上);请把这张报捎给她;捎个口信

    (8) 放置,安放 。如:捎泊(停靠);捎空(落空;蹬空)

    (9) 瞟一眼 。如:往后捎着点

    (10) 另见 shào

    shào

    动词

    (1) 扇打

    这脸上是前日打围,在铁网山教兔鹘捎了一翅膀。——《红楼梦》

    (2) 洒水 。如:捎捎院子;往菜上捎水

    (3) 窥词,瞻顾 。如:用眼睛向后捎着点

    (4) 稍微向后倒退(多指骡马) 。如:往后捎

    (5) 褪色 。如:这件衣服已经捎色了

    (6) 另见 shāo

    英文翻译

    to select; to take; to carry

    方言集汇

    ◎ 粤语:saau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au1 sau4 seu1 seu1 seu4 [宝安腔] sau1 [客英字典] sau1 [台湾四县腔] sau1 sau1 seu1 [梅县腔] sau1 [海陆丰腔] sau1 shau1 seu1 [东莞腔] siau1
    ◎ 潮州话:sau1 s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邀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sieusĭɛu
    dài [dai]
    部首: 318
    笔画: 9
    五笔: GKP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TJBLB
    四角: 44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2) 同本义

    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说文》

    不说带。——《仪礼·士虞礼记》

    之子无带。——《诗·卫风·有狐》

    带裳幅舄。——《左传·桓公二年》

    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世说新语·文学》

    子墨子解带围城。——《墨子·公输》

    (3) 又如:带冕(大带和冠冕);带围(腰围,腰带);带钩(皮革腰带上的金属钩。形状一端曲直,另一端为圆钮以承钩。有动物形的,也有铸花纹的);带头(旧时衣袍外腰带上的扣头,常镶以金、玉等装饰物)

    (4) 泛指狭长形条状物

    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清· 姚鼐《登泰山记》

    (5) 又如:裤带;鞋带

    (6) 根据纬度和温度把地球表面分为5个大带的任一带 。如:温带

    (7) 生物地理区的典型带状区。如:海洋滨岸带;南方生物带

    (8) 以某种特殊性质、作用或成分为特征的地球物质(如岩石)的分带、分层或层系。如:饱和带

    (9) 轮胎 。如:车带;里带;外带

    (10) 妇科病名 。如:白带;赤带

    动词

    (1) 佩带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史记·项羽本纪》

    带刀升座。——《隋书·礼仪志》

    带长铗之陆离兮。——《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带甲(披戴盔甲的将士;又比喻战乱);带剑;带刀

    (3) 携带

    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世说新语·德行》

    应元带刀鞬出,跃马大呼于市曰。——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4) 又如:带了两本笨重的法律书去审判。又指具有…作为属性或特征。如:他把他的老习惯带进了新生活

    (5) 抚养 。如:他是由一位农民大娘带大的

    (6) 引导某人或某物 。如:带将(带,领);你带路,我们跟你走

    (7) 兼管

    谢为太傅长史被弹, 王即取作长史,带 晋陵郡。——《世说新语·言语》

    (8) 具有某种标志或特征 。如:带叶子的橘子

    (1) 表示两个动作同时进行,相当于“又” 。如:连说带比划的,就交上朋友了;带口(随口)

    (2) 表示附有较小的数量

    你不是常常说,你才三十带点,日子还很长么?——沙汀《困兽记》

    英文翻译

    belt, girdle, band, strap, zon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i2 daai3
    ◎ 潮州话:dua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