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议

nǐ yì [ni yi]
繁体 擬議
注音 ㄋ一ˇ 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拟议 nǐyì

(1) 行动之前的计划、筹划

proposal

(2) 草拟

拟议规划
draft

引证解释

⒈ 揣度议论。多指事前的考虑。

《易·繫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夫动先拟议,明用稽疑。”
《朱子语类》卷五九:“只今眼下便是用功处,何待拟议思量与辨论是非,讲究道理不同。”
清黄宗羲《四明山九题考》:“陆皮未尝亲至,止凭遗尘之言,凿空拟议。”

⒉ 比拟。

《晋书·文苑传·左思》:“观中古以来为赋者多矣……至若此赋,拟议数家,傅辞会义,抑多精致。”
唐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以今準古,拟议非伦。”
元刘壎《隐居通议·诗歌一》:“杜少陵诗,自与造化同流,孰可拟议。”

⒊ 犹建议。

郭沫若《孔雀胆》附录《昆明景物》:“云南多茶花……闻前有人曾有以茶花为云南 ‘省花’之拟议。”

⒋ 打算,计议。

叶圣陶《倪焕之》十五:“他原想住在校里过夏,但是母亲要他回家……便把先前的拟议取消了。”

拟议的国语词典

拟订或提议。

如:「经过专家们的讨论后,证明他的拟议是正确的。」

拟议的网络释义

拟议

  • 拟议,指草拟;多指事先的考虑。语出《易·系辞上》:“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 拟议造句

    潜在私人股本买家对这种拟议的结构不以为然。
    拟议中的改革不可能抵消掉这种危险。
    训诱之至,审谕之方,纵圣达立言,师传宏道,亦未足仿佛要津,拟议高论。
    所以,拟议中的处罚措施出自于有关医疗保险的管理办法当中,可谓是正中要害。
    拟议中的改革引起公众一片抗议的呼声。
    政府已经公布了拟议成立的调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
    余评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
    对拟议的改革所发出的强烈抗议。
    其五,提出作者对于公务人员训练进修之策略拟议。文末则呼吁唯有重视人员素质的维持与精进,才能有卓越的绩效表现与组织革新。
    当问及拟议的访问时,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我们认为,最紧迫的任务是要尽快获得尽可能清晰的事件调查结果。”。
    这位参议员公开支持对拟议的改革提出批评的人。
    我国应加强我国的专利审查能力和专利审判能力,加强对专利制度国际协调及拟议中的全球专利制度的研究。
    两个插槽,麦克风和音频输入,卡读卡器,立体声扬声器,扩展坞接口和性感的滑动好看的其他拟议的特点。
    他说,另一项调查,将全面进行联合下月正式通知拟议路线。
    国会也将忙碌于提出一个拟议的宪法修正案,允许拥有双重国籍。
    拟议中的新机场将会受到当居民的强烈反对。
    拥有高一级的证书,你就能解释平面布置图,并且把所学的监管标准运用其中。你还将检测土壤成分,核对建筑物的立面图以及完成其他拟议中建筑场地的分析。
    如果拟议中的《科研诚信新加坡宣言》能够在所有层面上支持良好实践,它将成为一份重要的文件。
    这项拟议中的条约并不会禁止常规武器交易。
    那么,它仍将遭到拟议的新欧盟规则的禁止。

    汉字详情

    [n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NY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QVIO
    四角: 580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以声。本义:揣度,猜测)

    (2) 同本义

    拟,度也。——《说文》

    行止而拟度焉。——《周礼·射人》注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儒林外史》

    (3) 又如:悬拟(凭空虚构);拟足(揣度脚步);拟度(揣度;推测);拟迹(揣度足迹);拟题(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4) 类似;比拟

    复举剑拟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拟:比划,作砍的样子。“拟”后有“于”省略。客用剑向楚王一比划,楚王的人头就落到开水里。——晋· 干宝《搜神记》)

    非它山可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

    不可拟小孤。

    拟之如天。——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拟主(自比作主人);拟制(比拟其规模制度);拟物(修辞方法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物拟作人,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拟伦(比拟;伦比);拟容(形貌上的比拟);拟圣(比拟圣人);拟质(比拟)

    (7) 效法 。如:拟制(仿效帝王制度);拟法(效法);拟则(效法;模仿);拟迹(仿效);拟效(仿效);拟圣(仿效圣人);拟范(效法);拟学(仿效);拟宪(效法)

    (8) 模仿

    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后汉书·张衡传》

    (9) 又如:模拟(模仿);拟经(模仿经典);拟水(古代祭祀仪式中模拟盥洗的动作);拟托(模拟假托);拟象(谓模仿其状);拟貌(摹拟描摹);拟仪(模仿其法度;仿效)

    (10) 打算

    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

    (11) 又如:拟作(准备有所作为);拟待(打算);拟踪(打算达到);拟托(打算委托)

    (12) 拟定 。如:拟用(拟定使用);拟论(指拟立为太子之说);拟题(拟定题目)

    (13) 起草

    命君拟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草拟(起草;初步设计);拟制(草拟制订);拟奏(起草奏章;准备奏呈)

    英文翻译

    draft; intend, plan, propos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3
    ◎ 潮州话:ngi2(ngíⁿ) [揭阳、潮阳]ghi2

    宋本广韵

    [y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IK
    四角: 347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4)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6) 选择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

    (8) 议处;议罪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

    (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

    (11) 通“仪”( )。忖度

    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

    名词

    (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英文翻译

    consult, talk over,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ji6

    宋本广韵

    拟议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