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质

zhāo zhì [ zhao zhi]
繁体 招質
注音 ㄓㄠ ㄓˋ

词语释义

箭靶。

词语解释

  1. 箭靶。

    《战国策·魏策二》:“今我讲难於 秦 ,兵为招质,国处削危之形,非得计也。”

引证解释

⒈ 箭靶。

《战国策·魏策二》:“今我讲难於秦,兵为招质,国处削危之形,非得计也。”

招质的网络释义

招质

  • zhāo zhì
  • ㄓㄠ ㄓㄧˋ
  • 招质(招质)
  • 箭靶。《战国策·魏策二》:“今我讲难於 秦 ,兵为招质,国处削危之形,非得计也。”
  • 汉字详情

    zhāo [zha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V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HR
    四角: 5706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2) 同本义

    招,手呼也。——《说文》

    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楚辞·招魂序》

    招樊哙出。——《史记·项羽本纪》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3) 又如:招迎(招呼使接待;招引迎接);招求(招引导求);招招(招呼的样子);招诱(招唤劝导);招护(招呼,关照);招应(招呼、理睬)

    (4) 招收;招募

    上招贤良。——《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招拔(召来并加以擢用);招用(招收使用);招军(招募士兵)

    (6) 邀请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7) 又如:招宴(邀请参加酒宴);招要(招邀。邀请);招饮(招人宴饮)

    (8) 招致;招惹

    满招损,谦受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引《书·大禹谟》

    招而不至。——汉· 贾谊《论积贮疏》

    招越蜀呔怪。——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招风惹雨(招惹是非);招风揽火(招惹是非);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招召(招来祸福);招振(招致擢用)

    (10) 招供,供认

    非法拷打,何罪不招!——宋· 胡太初《昼帘绪论》

    (11) 又如:招状(供状);招款(招状);招稿(招供的文稿);招承(招认;认罪或认错)

    (12) 逗引

    今夫赵女 郑姬,设形容,…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史记》

    (13) 又如:招蜂引蝶(比喻逗引异性)

    (14) 招抚;招安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宋· 庄季裕《鸡肋篇》

    (15) 又如:招讨(招抚征讨);招慰(招抚);招怀(招抚)

    (16) 招揽 。如:招选(延揽选拔);招悦(招揽而使人乐从);招贤纳士(招引接纳贤士)

    (17) 摇动;挥舞

    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芦苇里棹出一只小船。——《水浒全传》

    (18) 又如:招飐(招展)

    (19) 招赘;招婿

    他今日倒赔缘房,招你为婿。——元· 乔吉《金钱记》

    不争你要来我家,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宋·无名氏《错立身》

    (20) 又如:不招(不当上门女婿);招嫁(招赘与出嫁)

    (21) 通“挢”( jiǎo)。举起

    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庄子·骈拇》

    操其觚招其末——《淮南子·主术》。注:“招,举也。”

    招八州而朝同列。——《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名词

    (1) 策略 。如:他回到下处,捉摸着下一招该怎样打法;绝招;妙招

    (2) 靶子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本生》

    (3) 口供,供词 。如:长状短招都取定,克日良时要斩人

    (4) 旧时挂在酒店、饭店或商店门口,写明店名或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 。如:酒招

    (5) 姓

    英文翻译

    beckon, summon; recruit, levy

    方言集汇

    ◎ 粤语:zi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eu1 [宝安腔] zau1 [客英字典] zhau1 cheu1 [陆丰腔] zhau1 [梅县腔] zhau1 [东莞腔] zau1 [海陆丰腔] zhau1 [台湾四县腔] zeu1
    ◎ 潮州话:ziê1/zio1 ,ziou1/ziao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止遙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tɕĭɛucjeu/tjeu
    zhì [zhi]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RFM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JBO
    四角: 722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斦( zhì)声。 朱骏声认为“斦”是砧板。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抵押;以…作人质)

    (2) 同本义

    质,以物相赘也。——《说文》。按,以钱受物曰赘,以物受钱曰质。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 齐, 齐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遂纳子为质。——《后汉书·班超传》

    犹质其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质库(当铺);质作(抵押其身,使服劳役);质鬻(典押出卖);质录(收押);质卖(典押和出卖);质债(抵债);质当(典当;质押);质肆(当铺)

    (4) 通“诘”( jié)。问;诘问

    爰质所疑。——扬雄《太玄经》

    援疑质理。——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 又如:质之鬼神;质责(以正义质询责问);质问(向人询问疑难的问题);质让(诘问,谴责);质辩(质疑辩论);质论(质疑评论)

    (6) 双方对质,验证

    虽质君之前,臣不讳也。——《礼记·曲礼上》

    (7) 又如:质验(验证;勘验);质凭(证实);质审(质对审讯)

    (8) 评断

    司会以岁之成质于天子。——《礼记·王制》

    (9) 又如:质成(请人评断事情的是非);质律(古代评定市价的一种文书)

    名词

    (1) 抵押品;人质

    故周郑交质。——《左传·隐公三年》

    以三公子为质。——《左传·昭公二十年》

    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管子·山权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

    (2) 又如:质馆(安置人质的馆舍);质布(质人向犯约者所收的罚金,称为“质布”);质婆(作人质的妇女);质留(扣留作为人质);质宫(人质的居室);质任(人质和任子)

    (3) 盟约

    黄池之役,先主与 吴王有质。——《左传·哀公二十年》

    (4) 古代贸易用的券书

    并质共剂。——《后汉书》

    (5) 又如:质剂(古代贸易的券契);质要(古代买卖货物的凭证);质契(契约,契据)

    (6) 箭靶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骑而驰,而击方寸之质。——《器胜策》

    (7) 又如:质的(射侯。箭靶)

    (8) 素质;本质;禀性

    太素者,质之始也。——《列子》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王粲《登楼赋》

    (9) 又如:质像(资质仪表);质性(资质,本性)

    (10) 物质;事物

    气形光声,无逃质理。——《物理小识》

    (11) 形体

    骈门裸质。——《南齐书》

    (12) 又如:质辞(仪表言辞);质貌(形体相貌);质干(躯体);质象(形体);质状(形状;体态)

    (13) 质地、底子

    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玉质而金色。——明· 刘基《卖柑者言》

    (14) 通“锧”。砧板 。行斩刑时用的垫板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衣伏质。——《汉书·张周赵任申屠传》

    訢已解衣伏质。——《汉书·王訢传》

    (15) 通“贽”。信物;见面礼

    臣委质于狄之鼓。——《国语·晋语九》

    出疆必载质。——《孟子·滕文公下》

    惠王患之,乃令 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6) 对象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左传·徐无鬼》

    形容词

    (1) 朴实、朴素

    以质信言,则见以为鄙。——《韩非子·难言》

    以求其质。——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2) 又如:质木(质朴无华);质厚(朴实浑厚);质讷(朴实厚道,不善言辞);质简(质朴简易)

    (3) 信实;诚信

    楚子闻 蛮子之乱也,与 蛮子之无质也。——《左传·昭公十六年》

    英文翻译

    matter, material, subst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zat1
    ◎ 潮州话:zieh4 zi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