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纸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招贴。
《说岳全传》第六三回:“元帅归天,乃是腊月除夕之事,所以无人知道。不如写一招纸,贴在驛门首。如有人知得尸首下落,前来报信者,谢银一百两。”《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他卖书,外头街上贴的萃文斋招纸,便是他的。” 茅盾 《手的故事》十四:“中心小学附近有两个闲人研究这些新贴的广告。穿长衣的一位歪着头说:‘哦,街东的,全是两张一排,街西的只贴一张。哈哈,招纸带得不多,送不起双份了。’”
引证解释
⒈ 招贴。
引《说岳全传》第六三回:“元帅归天,乃是腊月除夕之事,所以无人知道。不如写一招纸,贴在驛门首。如有人知得尸首下落,前来报信者,谢银一百两。”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他卖书,外头街上贴的萃文斋招纸,便是他的。”
茅盾《手的故事》十四:“中心小学附近有两个闲人研究这些新贴的广告。穿长衣的一位歪着头说:‘哦,街东的,全是两张一排,街西的只贴一张。哈哈,招纸带得不多,送不起双份了。’”
招纸的国语词典
供张贴、宣传用的文字或图画。
招纸的网络释义
招纸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召声,呼唤。本义:打手势叫人来)
(2) 同本义
招,手呼也。——《说文》
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楚辞·招魂序》
招樊哙出。——《史记·项羽本纪》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荀子·劝学》
(3) 又如:招迎(招呼使接待;招引迎接);招求(招引导求);招招(招呼的样子);招诱(招唤劝导);招护(招呼,关照);招应(招呼、理睬)
(4) 招收;招募
上招贤良。——《汉书·晁错传》
(5) 又如:招拔(召来并加以擢用);招用(招收使用);招军(招募士兵)
(6) 邀请
招前日宾客。——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7) 又如:招宴(邀请参加酒宴);招要(招邀。邀请);招饮(招人宴饮)
(8) 招致;招惹
满招损,谦受益。——宋· 欧阳修《伶官传》引《书·大禹谟》
招而不至。——汉· 贾谊《论积贮疏》
招越蜀呔怪。——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招风惹雨(招惹是非);招风揽火(招惹是非);招尤(招致他人的怪罪或怨恨);招召(招来祸福);招振(招致擢用)
(10) 招供,供认
非法拷打,何罪不招!——宋· 胡太初《昼帘绪论》
(11) 又如:招状(供状);招款(招状);招稿(招供的文稿);招承(招认;认罪或认错)
(12) 逗引
今夫赵女 郑姬,设形容,…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史记》
(13) 又如:招蜂引蝶(比喻逗引异性)
(14) 招抚;招安
仕途捷径无过贼,上将奇谋只是招。——宋· 庄季裕《鸡肋篇》
(15) 又如:招讨(招抚征讨);招慰(招抚);招怀(招抚)
(16) 招揽 。如:招选(延揽选拔);招悦(招揽而使人乐从);招贤纳士(招引接纳贤士)
(17) 摇动;挥舞
船上把青旗只一招,芦苇里棹出一只小船。——《水浒全传》
(18) 又如:招飐(招展)
(19) 招赘;招婿
他今日倒赔缘房,招你为婿。——元· 乔吉《金钱记》
不争你要来我家,我孩儿要招个做杂剧的。——宋·无名氏《错立身》
(20) 又如:不招(不当上门女婿);招嫁(招赘与出嫁)
(21) 通“挢”(
)。举起自虞氏招仁义以挠天下也。——《庄子·骈拇》
操其觚招其末——《淮南子·主术》。注:“招,举也。”
招八州而朝同列。——《汉书·陈胜项籍传赞》
名词
(1) 策略 。如:他回到下处,捉摸着下一招该怎样打法;绝招;妙招
(2) 靶子
万人操弓,共射其一招,招无不中。——《吕氏春秋·本生》
(3) 口供,供词 。如:长状短招都取定,克日良时要斩人
(4) 旧时挂在酒店、饭店或商店门口,写明店名或用以招徕顾客的旗幡 。如:酒招
(5)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zau1 zeu1 [宝安腔] zau1 [客英字典] zhau1 cheu1 [陆丰腔] zhau1 [梅县腔] zhau1 [东莞腔] zau1 [海陆丰腔] zhau1 [台湾四县腔] zeu1
◎ 潮州话:ziê1/zio1 ,ziou1/ziao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昭 | 止遙 | 章 | 宵A | 平聲 | 蕭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tɕĭɛu | cjeu/tje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氏声。纸的原料本是破旧的丝绵,故从糸。本义:纸张)(2) 同本义
纸,絮也,一曰苫也。——《说文》。按,潎絮一苫也。造纸昉于漂絮以苫荐而成之,后汉蔡伦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巾魚网为之。今亦用竹质木皮,其细者,有致密竹帘荐焉。
令逵自选《公羊》 严、 颜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传》,与简纸经传各一通。——《后汉书·贾逵传》
(3) 又如:纸撚儿(用易燃纸搓成的点火纸卷儿);纸标儿(纸做的出售标志);纸筋(用于做纸浆的废纸);纸阄(带有标记的纸片,用于拈韵);纸衣(以纸制成的衣服)
(4) 冥钱,旧俗为祭奠鬼神而焚化的纸钱
弄得我们少香没纸,血食全无。——《西游记》
(5) 又如:纸劄(纸糊的冥器);纸锞(纸钱);纸扎(纸糊的冥器);纸元宝(有金色或银色纸糊制的元宝形冥钱。迷信用品)
(6) 文契,字据
把小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还不发出纸来。——《儒林外史》
量词
(1) 书信、文件的张;件
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卷三纸,未有驴字。”——《颜氏家训》
(2) 又如:一纸空文;纸半张(即半张纸。比喻微不足道);太宗真迹六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