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谦称自己的丈夫。
《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拙夫今日清明节去门外 会节园 看花,却也去不多时。”《水浒传》第四五回:“这个叔叔,便是拙夫新认义的兄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件事还得与拙夫商量,妇道人家,不便十分作主。”
谓粗俗的男人。
元 方武裘 《赋笔》诗:“兔出 中山 骨欲仙,何人拔颖缚尖圆。拙夫堪笑堆成冢,豪客曾闻扫似椽。” 清 黄鷟来 《咏史》:“期运苟有会,拙夫成英雄。”
粗俗的丈夫。
引证解释
⒈ 谦称自己的丈夫。
引《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拙夫今日清明节去门外会节园看花,却也去不多时。”
《水浒传》第四五回:“这个叔叔,便是拙夫新认义的兄弟。”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这件事还得与拙夫商量,妇道人家,不便十分作主。”
⒉ 谓粗俗的男人。
引元方武裘《赋笔》诗:“兔出中山骨欲仙,何人拔颖缚尖圆。拙夫堪笑堆成冢,豪客曾闻扫似椽。”
清黄鷟来《咏史》:“期运苟有会,拙夫成英雄。”
⒊ 粗俗的丈夫。
拙夫的国语词典
称谓。谦称自己的丈夫。
拙夫的网络释义
拙夫
拙夫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手,出声。本义:笨拙,不灵活)
(2) 同本义
拙,不巧也。——《说文》
拙,钝也。——《广雅》
不利于人谓之拙。——《墨子·贵义》
予亦拙谋。——《书·盘庚》
理弱而媒拙兮。——《离骚》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四十五章
每动作而受嗤,言发口而违理者,拙人也。——《抱朴子》
拙者不足。——《史记·货殖列传》
理弱而媒兮,恐导言之不固。——《楚辞·离骚》
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 唐· 戎昱《咏史》
姐妹们虽拙,大家一处作伴,也可解些烦闷。——《红楼梦》
(3) 又如:性拙(生性笨拙);拙行(外行;不在行);拙诚(笨拙而真诚);拙鸠(相传鸠鸟性笨拙,不善营巢,常占据他鸟的巢而栖息);拙薄(拙劣浅薄);拙守(安于愚拙,不取巧)
(4) 我的 。自谦之辞
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李白《题嵩山逸人元丹邱山居》
这妇人便插口道:“这个叔叔,便是拙夫新认识的兄弟。”——《水浒全传》
(5) 又如:拙子(对人称自己的儿子);拙分(谦称自己的名分、职分);拙作(称自己作品的谦词);拙室(拙妇。称自己妻子的谦词);拙恶(谦称自己的作品)
(6) 粗劣
黄金即为侈,白石又太拙。——陆龟蒙《酒樽》
(7) 又如:拙易(粗陋肤浅);拙野(粗糙);拙率(粗率);拙浅(粗浅,浅陋);拙恶(粗劣)
(8) 粗俗 。如:拙夫(粗俗的男人,或指粗俗的丈夫);拙俗(粗俗)
(9) 短浅 。如:拙智(短见);拙目(眼光短浅的人);拙眼(眼光短浅的人)
(10) 倒霉
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杜甫《北征》
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儒林外史》
(11) 又如:运拙(命运不济;命该倒霉)
(12) 质朴无华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
(13) 又如:拙木(质朴);拙句(自然质朴的诗句)
动词
(1) 不善于
拙讷谢浮名。——谢灵运《初去郡》
(2) 又如:拙生(拙于生计,不善谋生);拙政(拙于为政。亦用为谦词);拙宦(不善于为官,仕途不顺。多用以自谦);拙讷(才疏口拙,不善应对)
(3) 穷尽;用尽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杜甫《客夜》
(4) 屈抑;粗暴对待
径省其说,则以为不智而拙之。——《韩非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hot7 [台湾四县腔] zot7 [客语拼音字汇] dod5 dog6 zod5 [海陆丰腔] chot7 [东莞腔] cut7 [宝安腔] zot7 [客英字典] cho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拙 | 職悅 | 章 | 薛A合 | 入聲 | 屑 | 合口三等 | 山 | 仙A | tɕĭwɛt | cjyet/tjvet |
详细解释
fū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像站着的人形(大),上面的“一”,表示头发上插一根簪(
),意思是成年男子,是个丈夫了。古时男子成年束发加冠才算丈夫,故加“一”做标志。本义:成年男子的通称)(2) 同本义
夫,丈夫也。——《说文》。按,夫从一大,会意兼象形。周制以八寸为尺,十尺为丈,人长八尺,故曰丈夫。
夫也不良。——《诗·陈风·墓门》
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孟子》。注:“将必将为匹夫。”
二田为一夫。——《管子·乘马》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列子·汤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汉· 贾谊《论积贮疏》
(3) 又如:夫公(古代敬称男子为夫公);夫男(男人,丈夫);夫家(男女。丁男无妻者谓夫,有妻者谓家)
(4) 女子的正式配偶
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乐府诗集·陌上桑》
(5) 又如:夫主(丈夫);夫室(丈夫);夫党(丈夫的亲属)
(6) 旧称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 。如:农夫;人力车夫;马夫;轿夫;夫头(夫役的头目)
(7) 大丈夫。对男子的美称
西川 刘禅本非夫, 文灿贪庸亦竖奴。—— 柳亚子《诸将六首》
(8) 剑衣
剑则启椟,盖袭之,加夫襓与剑焉。——《礼记·少仪》
(9) 通“趺”。足背
渠长丈六尺,夫长丈二尺,臂长六尺。——《墨子·备城门》
副词
(1) 通“复”。再,又一次
回志怯来从玄谋,获我所求夫所思?——张衡《思玄赋》
(2) 另见
fú
代词
(1) “夫”假借为“彼”。他,她,它,他们 ——第三人称代词。如:使夫往而学焉
(2)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
(4) 所有的,大家。相当于“凡”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助词
(1) 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夫秦有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径》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 秦。—— 宋· 苏洵《六国论》
夫战,勇气也
(2) 用于句中,舒缓语气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3) 用于句尾名,表示感叹
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 清· 方苞《狱中杂记》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宋· 苏洵《六国论》
(4)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fu1 fu2 [海陆丰腔] fu1 bu1 [客英字典] fu1 [宝安腔] fu1 [客语拼音字汇] fu1 [东莞腔] fu1 [沙头角腔] fu1 [陆丰腔] fu1 fu3 [台湾四县腔] fu1 b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扶 | 防無 | 並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bʰĭu | byo/b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