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愤怒不平。
《旧唐书·郑畋传》:“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 项羽 之尸;四塚既成,待葬 蚩尤 之骨。” 清 袁枚 《续新齐谐·阴氏妹》:“家人奔救,女力甚猛,五六人持之,方得脱挟。归问其故,犹拗怒咆哮。” 清 龚自珍 《送徐铁孙序》:“则如 岭 之表,海之滸,磅礴浩汹,以受天下之瑰丽,而洩天下之拗怒也。”
抑制怒气。
《文选·班固<西都赋>》:“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善 注:“拗,犹抑也。於六切。”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一奴从东廊出,仪貌和悦,怡怡然;一奴从西廊出,愤气勃然,拗怒而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巧娘》:“ 三娘 见母与 巧娘 相抵,意不自安,以一身调停两间,始各拗怒为喜。”
引证解释
⒈ 愤怒不平。
引《旧唐书·郑畋传》:“殊不知五侯拗怒,期分项羽之尸;四塚既成,待葬蚩尤之骨。”
清袁枚《续新齐谐·阴氏妹》:“家人奔救,女力甚猛,五六人持之,方得脱挟。归问其故,犹拗怒咆哮。”
清龚自珍《送徐铁孙序》:“则如岭之表,海之滸,磅礴浩汹,以受天下之瑰丽,而洩天下之拗怒也。”
⒉ 抑制怒气。
引《文选·班固<西都赋>》:“蹂躪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
李善注:“拗,犹抑也。於六切。”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卫公靖》:“一奴从东廊出,仪貌和悦,怡怡然;一奴从西廊出,愤气勃然,拗怒而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三娘见母与巧娘相抵,意不自安,以一身调停两间,始各拗怒为喜。”
拗怒的国语词典
压制愤怒。
拗怒的网络释义
拗怒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ǎo
动词
(1) (形声。从手,幼声。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唐· 温庭筠《达摩支曲》
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鲁迅《药》
(3) 又如:拗折(折断)
(4) 转折;弯转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鲁迅《朝花夕拾》
(5) 另见
ào
动词
(1) 违反;不服从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唐· 韩愈《答孟郊》
(2) 又如:拗憋(倔强顽抗,不顺从);拗怒(压抑愤怒);拗抗(违反;不服从);拗戾(违反)
(3) 不顺口,作旧诗时平仄不依常格
怪事,没有比这个再拗口,再难记的了。—茅盾《陀螺》
(4) 又如:拗律(违反平仄常格的律诗);拗救(律诗的拗句,须用拗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拗字(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
(5) 撬,扳
口如暴死人,铁石拗不开。——前蜀· 贯休《偶作》
(6) 又如:拗项(扭拗颈项。比喻士大夫期望高官厚禄);拗开(两手把东西掰开)
(7) 另见
niù
形容词
(形声。从手,幼声。
本义:用手折断) 固执 。如:拗逆(违逆);拗别(不顺从);拗彆(不顺从);执拗;脾气很拗;拗性(性情固执);拗执(固执倔强);拗强(固执倔强);拗木枕(强项。比喻性格倔强而不肯低头)动词
(1) 向相反或不顺的方向扭转 。如:拗项(扭转颈项);拗转(扭转);拗捩(扭弯)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au3 au5 eu2 [陆丰腔] au3 [客语拼音字汇] au3 au4 [海陆丰腔] au3 au5 [客英字典] au3 au5 [台湾四县腔] au3 au5 [宝安腔] au5 | au3
◎ 潮州话: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拗 | 於絞 | 影 | 肴 | 上聲 | 巧 | 開口二等 | 效 | 肴 | ʔau | qraux/ea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 同本义
怒,恚也。——《说文》
怨而不怒。——《国语·周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诗·邶风·柏舟》
驴不胜怒。——唐· 柳宗元《三戒》
吏呼一何怒。——唐· 杜甫《石壕吏》
王怒。——晋· 干宝《搜神记》
(3) 又
瞋目大怒。
(4) 又如: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5) 谴责
若不可教,而后怒之。——《礼记·内则》
(6) 又如: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7) 奋起;奋发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子·逍遥游》
(8) 又如: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9) 激怒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怒之。——《史记》
夫唯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宋· 苏洵《权书上》
(10) 超过
刑罚不怒罪,爵赏不踰德。——《荀子·君子》
形容词
(1) 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秋高风怒号。——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如怒涛排壑。——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务 》序
(2)飘风怒吹。——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3) 又如:怒水(湍急的水流);怒生(蓬勃生长);怒芒(刺射的光芒);怒华(花盛开);怒浪(汹涌的波浪);怒张(波涛汹涌的样子);怒涌(猛烈翻腾);怒发(勃发);怒涨(水势急剧上涨);怒目切齿
(4) 声响巨大 。如:怒号;怒涛
名词
(1) 通“孥”。妻子儿女
黄帝、 尧、 舜诛而不怒。——《商君书·更法》
(2) 通“帑”。彗星尾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怒,青黑色。——《汉书·天文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u5 [海陆丰腔] nu5 [客语拼音字汇] nu4 [台湾四县腔] nu5 [梅县腔] nu5 [东莞腔] lu3 [陆丰腔] nu5 [宝安腔] lu5 [沙头角腔] lu5
◎ 潮州话:no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怒 | 奴古 | 泥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nox/nuu | n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