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哭

niù kū [niu ku]

词语释义

幼儿数日内啼哭不止。

汉字详情

ǎo,ào,niù [ao,niu]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XLN
五行:
仓颉: QVIS
四角: 54027

详细解释

ǎo

动词

(1) (形声。从手,幼声。本义:折断)

(2) 同本义

捣麝成尘香不灭,拗莲作寸丝难绝。——唐· 温庭筠《达摩支曲》

十分小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半个白面的馒头。——鲁迅《药》

(3) 又如:拗折(折断)

(4) 转折;弯转

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鲁迅《朝花夕拾》

(5) 另见 ào;niù

ào

动词

(1) 违反;不服从

古心虽自鞭,世路终难拗。——唐· 韩愈《答孟郊》

(2) 又如:拗憋(倔强顽抗,不顺从);拗怒(压抑愤怒);拗抗(违反;不服从);拗戾(违反)

(3) 不顺口,作旧诗时平仄不依常格

怪事,没有比这个再拗口,再难记的了。—茅盾《陀螺》

(4) 又如:拗律(违反平仄常格的律诗);拗救(律诗的拗句,须用拗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拗字(律诗中不合常格的字)

(5) 撬,扳

口如暴死人,铁石拗不开。——前蜀· 贯休《偶作》

(6) 又如:拗项(扭拗颈项。比喻士大夫期望高官厚禄);拗开(两手把东西掰开)

(7) 另见 ǎo;niù

niù

形容词

(形声。从手,幼声。 ǎo 本义:用手折断) 固执 。如:拗逆(违逆);拗别(不顺从);拗彆(不顺从);执拗;脾气很拗;拗性(性情固执);拗执(固执倔强);拗强(固执倔强);拗木枕(强项。比喻性格倔强而不肯低头)

动词

(1) 向相反或不顺的方向扭转 。如:拗项(扭转颈项);拗转(扭转);拗捩(扭弯)

(2) 另见 ǎo;ào

英文翻译

to pull, drag, break off, to pluck (a flower); bent, warped; perverse, obstinate

方言集汇

◎ 粤语:aau2 aau3 ngaau3
◎ 客家话:[梅县腔] au3 au5 eu2 [陆丰腔] au3 [客语拼音字汇] au3 au4 [海陆丰腔] au3 au5 [客英字典] au3 au5 [台湾四县腔] au3 au5 [宝安腔] au5 | au3
◎ 潮州话: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一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絞上聲開口二等ʔauqraux/eav
[ku]
部首: 319
笔画: 10
五笔: KKDU
五行:
仓颉: RRIK
四角: 668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 xuān),表示号呼;中间象一人擗踊的样子。本义:悲痛出声,声泪俱下)

(2) 同本义(有声有泪)

哭,哀声也。——《说文》

哭声震天动地。——张博《五人墓碑记》

秦伯素服郊次,向师而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苛政猛于虎》

(3) 又如:哭哭嘶嘶(边哭边喊);哭唠叨(方言。边哭边诉说);哭踊(哭泣踊跳。为古代丧礼的一种仪节);哭临(到现场啼哭。古代帝王的丧事,往往集众举哀叫哭临)

(4) 吊唁,祭奠死者并慰问家属

则哭以厌之。——《汉书·王莽传》。注:“哭 者所以告哀也。”

(5) 又如:哭先祖

(6) 歌

昔雍门子以哭见于 孟尝君。——《淮南子·览冥训》

英文翻译

weep, cry, wail

方言集汇

◎ 粤语:hu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k7 [陆丰腔] kuk7 [梅县腔] kuk7 [宝安腔] kuk7 [客英字典] kwuk7 [东莞腔] kuk7 [客语拼音字汇] kug5 [海陆丰腔] kuk7 [台湾四县腔] kuk7
◎ 潮州话:kog4 kao3(khok khà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空谷屋一入聲開口一等kʰukkhuk/q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