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债

tuō zhài [ tuo zhai]
注音 ㄊㄨㄛ ㄓㄞˋ

词语释义

拖债 tuōzhài

(1) 欠债迟迟拖延不还

不许拖债
default a debt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default a debt] 欠债迟迟拖延不还不许拖债 tuō zhài ㄊㄨㄛ ㄓㄞˋ 拖债 ◎ 拖债tuōzhài [default a debt] 欠债迟迟拖延不还 不许拖债

拖债的网络释义

拖债

  • 拖债,读音tuōzhài,汉语词汇,指欠债迟迟拖延不还。
  • 拖债造句

    迪拜塔明日竣工欲洗拖债恶名。
    “怎么不行,拖债、扣粮船、封河道都胜利了。
    近期,有媒体刊登了一篇名为“上海城投拖债,地方坏帐告急”的报道。
    钱带回来了,对方还多给了四十万,算是这段时间一直拖债的补偿。
    还有黄栀子那个药材,以前我是拖债的,现在我都有节余了,一年有两三万块钱。
    当老子的拖债还教当儿子的也赖账?这家教也太哪个了点嘛。
    如果发生拖债,刺激资金层则承受最直接的冲击。
    这使得投资者能在不拥有债券本身的情况下对拖债进行投机。

    汉字详情

    tuō [tuo]
    部首: 330
    笔画: 8
    五笔: RTBN
    五行:
    仓颉: QOPD
    四角: 58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2) 同本义

    拕,引也。——《广雅》

    纵体拖发。——《淮南子·齐俗》

    拖其衣被。——《淮南子·人间世》

    拖舟而入水。——《汉书·南越传》

    (3) 又如:拖上州拔下县(被拖到州里,拉到县上);拖罟(拖网);拖钩(拔河的别称);拖刀计(假装败走将刀垂下,乘机回击之计);拖扯(拉扯;拉住)

    (4) 牵累,牵制 。如:拖带(连带;附带);拖空子(受累亏空)

    (5) 下垂

    峨大冠拖长绅。——明· 刘基《卖柑者言》

    (6) 又如:拖天扫地(形容衣服过长);拖玉(衣襟下垂带玉佩。喻指显贵);拖地锦(女子结婚时的披红);拖挂(下垂。亦指小竽之物);拖露(下垂)

    (7) 拖延 。如:拖水夹桨(拖泥带水,不爽快);拖腔(歌唱时字句后的延长音调);拖缠(拖延纠缠);这项工作的完成时间拖得太长了

    (8) 沉重或困难地负担着 。如:拖了一身债

    (9) 强夺或费力取得

    秦牛缺径于山中而遇盗…拖其衣被。——《淮南子》

    (10) 披散

    纵体拖发,箕倨反言。——《淮南子》

    (11) 掷

    昔闻杨伯起,拖金振清风。—— 南朝梁· 吴均诗

    英文翻译

    drag, tow, haul; delay, prolong

    方言集汇

    ◎ 粤语:to1
    ◎ 客家话:[梅县腔] to1 to5 [宝安腔] to1 [客英字典] to1 [沙头角腔] to1 [东莞腔] to1 [海陆丰腔] to1 [客语拼音字汇] to1 [台湾四县腔] to1
    ◎ 潮州话:tua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八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吐邏去聲開口一等thahtʰɑ
    zhài [zhai]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GMY
    五行:
    仓颉: OQMO
    四角: 252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责声。本作“责”,“债”为后起字。本义:欠别人的钱财)

    (2) 同本义

    债,债负也。——《说文新附》

    于是有买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汉书·论贵粟疏》

    (3) 又如:债壳子(负了一身债的穷官);债赖(债权人否认借债给他人);债累(负债;债务);债桩(比喻被债务包围的人);内债(国家向本国公民借的债);外债(国家向外国借的债);公债(国家向公民或向外国借的债);举债(借债);背债(欠债)

    (4) 喻指应兑现的事情或所造成的损失 。如:血债(残杀人民的罪行);几年没写书,对读者欠了一笔债

    动词

    (1) 借贷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2) 讨债

    往有商人,贷他半钱,久不得偿,即更往债。——《百喻经》

    (3) 租赁

    债车受载。——《穆天子传》

    英文翻译

    debt, loan, liabilities

    方言集汇

    ◎ 粤语:zaai3
    ◎ 潮州话:zê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