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阄
词语释义
拈阄,拈阄儿
(1) 用几张小纸片暗写上字或记号,作成纸团,由有关的人各取其一,以决定权利或义务该属于谁。也叫“抓阄儿”
词语解释
用几张小纸片暗写上字或记号,作成纸团,由有关的人各取其一,以决定权利或义务该属于谁。
《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我与你都一般与主公出力,何必计较?我二人拈鬮,拈着的先去。”《明史·选举志三》:“选举、迁除,一切由吏部,其初用拈鬮法,至 万历 间变为掣籤。”《红楼梦》第五十回:“话説 薛宝釵 道:‘到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説着便令众人拈鬮为序。” 巴金 《家》六:“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把它们揉成两团,拿在手里,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 李家 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
引证解释
⒈ 用几张小纸片暗写上字或记号,作成纸团,由有关的人各取其一,以决定权利或义务该属于谁。
引《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我与你都一般与主公出力,何必计较?我二人拈鬮,拈着的先去。”
《明史·选举志三》:“选举、迁除,一切由吏部,其初用拈鬮法,至万历间变为掣籤。”
《红楼梦》第五十回:“话説薛宝釵道:‘到底分个次序,让我写出来。’説着便令众人拈鬮为序。”
巴金《家》六:“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把它们揉成两团,拿在手里,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 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
拈阄的国语词典
从预先做好记号的纸卷或纸团中,随意拈取一个,来决定事情。
拈阄的网络释义
拈阄
拈阄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占声。本义:用指取物)
(2) 同本义
拈,揶也。——《说文》
拈,持也。——《广雅》
女何蚩而三招子。——《列子·汤问》。注:“拈,指取物也。”
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三国演义》
(3) 如:拈毫(拿笔。借指写作或绘画);拈团儿(拈阄);拈撮(用指头取物);拈周试晬(抓周。小儿周岁从罗列的多种物品中拈取,旧俗以为可预测未来的性情志趣);拈酒(唐代口语。拿起酒杯吃酒)
(4) 摆弄 。如:拈弄(摆弄);拈掇(摆弄;提及);拈花弄月(玩赏花月);拈花弄柳(比喻玩弄女性);拈花惹草(比喻挑逗异性;淫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gniam1 [客英字典] ngiam1 zham1 [宝安腔] ngiam1 zam1 [梅县腔] ngiam1 [台湾四县腔] ngiam1 zam1 [客语拼音字汇] ngiam1 [东莞腔] giam3 [海陆丰腔] ngiam1 zham1
◎ 潮州话:娜奄1 [潮州]罗奄1 ,niam1 [潮州]liam1 [澄海]nia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鮎 | 奴兼 | 泥 | 添 | 平聲 | 鹽 | 開口四等 | 添 | 咸 | n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