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警

bào jǐng [bao jing]
繁体 報警
注音 ㄅㄠˋ ㄐ一ㄥ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报警 bàojǐng

(1) 报告危急情况

鸣钟报警
report (an imminent danger) to the police;give an alarm

词语解释

  1. 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

    清 李渔 《奈何天·攒羊》:“自从受事以来,探卒时时报警,饥军日日呼庚。” 曹禺 等《胆剑篇》第四幕:“我奉了 文种 大夫之命,在城楼上正装设报警大鼓。”

引证解释

⒈ 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

清李渔《奈何天·攒羊》:“自从受事以来,探卒时时报警,饥军日日呼庚。”
曹禺等《胆剑篇》第四幕:“我奉了文种大夫之命,在城楼上正装设报警大鼓。”

报警的国语词典

遇有灾祸或盗匪等事发生时,通报以示警戒。

如:「遇有盗贼,应立即报警。」

报警的网络释义

报警

  • 报警指因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损失而通过电话、网络、信件等方式向警方报告危急情况或发出危急信号。
  • 一般情况下,你所报警的内容只要是法定范围内的应当受理的警情,报警都会产生作用,所以你必须清楚你所报的事件是否属于1 1 0受理。同时你可以向辖区派出所进行咨询。
  • 报警造句

    其后,女佣发现狗只不翼而飞,于是报警求助。
    如果你遇到坏人,千万不要惊慌。要立即报警。
    许多饭店服务人员必须报警来解客人的无理取闹。
    也可以报警,一般情况,最多就是对对方进行罚款或几天的治安拘留。
    可以采取报警的办法处理此事请。
    接到报警,消防队员马上整装出发,直奔火场。
    小偷入室操戈,屋主负伤报警。
    交通民警接到报警,迅速赶到了肇事地点。
    报警的不是值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
    电话姓名地址都知道了而且有记录的话报警没问题的嗯额。
    这是诈骗。因为你填写了个人信息,你要担心的是自己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各种麻烦,有必要的话建议你报警。
    找出说这话的人或导致这个怀疑的源头,当着他们夫妻的面澄清,如果那老婆再找来你就警告他们报警了,因为一直把他们家的事连累到你身上太不应该。
    没什么可说的,不要怕就可以了,现在是法治社会,你如果受到伤害,马上报警,通知家长。
    如果三天的饭钱可以认清一个人,其实也不亏。在生活中总会有那么一些人。不想闹大,就算了。想闹的话,就报警吧。虽然报完警之后,警察来了也没什么用。但是她出名了。估计她的人生也差不多毁了。
    等确认了的确是遇到麻烦了再报警!千万不要自己亲自过去找他。
    要叫交警就那伙计的事了,因为他喝酒了,这种情况他要不拉理就报警,交警来了他喝酒保准算他过错违法的,希望可以帮你。
    不能打,因为他是你父亲,即使他打你也不能还手,但是你可以躲开,如果他无缘无故打骂你,你可以和他讲道理,或者请别的亲戚来处理一下,实在不行的话,你可以报警,让你的父亲知道打人是要付法律责任的。
    地铁上瘸子踢了哑巴一脚,哑巴大叫一声,聋子说太吵了!瞎子说据我看来得报警。警察来了,麻子说看在我的面子上就算了吧。
    接到报警之后,警察迅即赶到出事地点。
    老色鬼,欺负你学生,下次录下来,骗他报警,你未成年的话他惨了,吓一下他也好。

    汉字详情

    bào [bao]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B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LE
    四角: 57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帇,从阜,金文字形,左边象刑具形,即“帇( niè)”。右象手按人使之跽跪意,即“阜”,读 。组合在一起表示治人罪之意。本义:断狱,判决罪人)

    (2) 同本义

    辟报故不穷审。——《汉书·胡建传》

    报囚。——《后汉书·鲁恭传》。注:“谓奏请报决也。”

    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

    (3) 又

    闻死刑之报,君为流涕。

    (4) 又如:报囚(判决囚犯);报当(判罪)

    (5) 报答,报酬

    欲报之于陛下也。——诸葛亮《出师表》

    欲略上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6) 又如:报本(报答;回报);报称(报答恩德);报命(报答恩情;执行命令);报捐(捐钱买官);报塞(报答;报效);报谢(报答;答谢)

    (7) 报告,答复

    列子行泣报 壶子。——《淮南子·精神》

    荀息操璧牵马而报。——《吕氏春秋·权勋》

    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请为张唐先报 赵。——《战国策·秦策五》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具以沛公言报 项王。——《史记·项羽本记》

    (8) 又如:报录人(专门向升了官或考中了科的人家里送喜报的人);报辜(报案状子);报喜;报数;报春(报告春天的到来)

    (9) 祭祀 。如:报岁(每年收获后祭神);报赛(祭祀神灵,答谢保佑)

    (10) 报复

    睚眦之怨必报。——《史记·范雎传》

    日夜思欲报楚王。—— 晋· 干宝《搜神记》

    欲求报其父仇。——《史记·魏公子列传》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报恨(报仇雪恨);报雪(报仇雪恨);报怨(埋怨;抱怨)

    (12) 详细申报 。如:报税;报关

    (13) 批复 。如:报可,报允(批复照准;许可)

    (14) 通“赴”( )。奔赴

    毋拔来,毋报往。——《礼记·少仪》

    报葬者报虞。——《礼记·丧服小记》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15) 报应

    夫造物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庄子·列御寇》

    前后造业后人报,如是我闻佛亦狂。——董必武《和叶参谋长过五台山》

    名词

    (1) 报纸 。如:报房(发送邸报、书信的处所);报丁(卖报的人);报差(送报的人);晨报;晚报;日报

    (2) 文字报道或墙报 。如:战报;海报;黑板报;大字报;喜报

    (3) 刊物 。如:学报;科学通报

    (4) 电报 。如:发报;送报员;发报机

    (5) 传达消息的文件或信号

    而抄捕南海馆之报(消息)忽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情报;警报

    英文翻译

    report, tell, announc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3
    ◎ 潮州话:bo3

    宋本广韵

    jǐng [jing]
    部首: 713
    笔画: 19
    五笔: AQK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TKYMR
    四角: 48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言,从敬,敬亦声。本义:戒敕)

    (2) 同本义

    警,戒也。——《说文》

    正岁,则以法警戒群吏。——《周礼·宰夫》

    所以警众也。——《礼记·文王世子》

    乃一篇之警策。——《文赋》

    今年或者大警晋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以警其余。——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警告;警励(告诫策励);警迹人(元代被列入盗贼户籍的人);警鼓(报警之鼓);警动(使人警觉悚动);警新(警策动人,语意新颖);警众(使众人警觉);警省(警觉省悟)

    (4) 戒备;防备

    军卫不彻,警也。——《左传·宣公十二年》

    (5) 又如:警巡(警戒巡视);警跸(古代为皇帝出行清道,严加戒备,断绝行人);警惧(警戒恐惧);警边(警戒边境)

    (6) 通“惊”。惊恐;惊动

    节循虚而警立。——《文选·陆机·叹逝赋》。注:“警犹惊也。”

    (7) 又如:警动(惊动;惊恐);警唬(吓唬,恐吓)

    名词

    (1) 警察的简称 。如:门警;民警;交通警;巡警;乘警;警廷(警察厅);警棍(警察值勤时拿的棍子);岗警;法警;路警

    (2) 警报

    盗贼之警。——宋· 苏轼《教战守》

    每有警。——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示警;告警;火警

    形容词

    (1) 敏悟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少:少年。)——《三国志·武帝纪》

    (2) 又如:警彗(机灵敏慧);警黠(警捷。机警敏捷);警省(佛教用语。彻悟)

    (3) 文章语意新妙凝炼的 。如:警句;警炼(警策精炼);警粉(警辟精粹)

    英文翻译

    guard, watch; alert, alarm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n3 [gin5] [东莞腔] gin3 [沙头角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梅县腔] gin3 [宝安腔] gin3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 潮州话:gêng6 [揭阳]gê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iengx/kyankkĭɐ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