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

kàng jī [ kang ji]
繁体 抗擊
注音 ㄎㄤˋ ㄐ一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抗击 kàngjī

(1) 抗御反击

beat back

词语解释

  1. 抵抗反击。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一章:“自从敌人进迫 平壤 以来,他们在 平壤 和 平壤 以北地区,已经抗击了许多天。” 李瑛 《列宁墓旁的枞树》诗:“它记得多少重炮和皮靴,从这里出发,去抗击侵略。”

引证解释

⒈ 抵抗反击。

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一章:“自从敌人进迫平壤以来,他们在平壤和平壤以北地区,已经抗击了许多天。”
李瑛《列宁墓旁的枞树》诗:“它记得多少重炮和皮靴,从这里出发,去抗击侵略。”

抗击的网络释义

抗击

  • 抗击,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指抵抗反击。
  • 抗击造句

    入侵者貌似强大,但在当地军民的抗击下,很快便暴露出外强中干的本质。
    在荧屏上的抗击非典的医护人员们,眼神中传达这对生命的拥护,凝聚着对胜利的信心。
    在那血和火的岁月里,敌人猖獗,斗争残酷,但丝毫没有动摇中国军民抗击侵略者的决心。
    在黄海上我军抗击了敌人的侵犯。
    白求恩同志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
    在我边防战士的坚决抗击下,敌人抱头鼠窜,狼狈而逃。
    忠武军全军一万五千将士开拨,一万五千骑兵翻山越岭北上抗击鲜卑。
    整理一下衣装,准备抗击严寒,收拾一下身心,准备迎接秋风,终结长长的期盼,准备品位果实丰满,秋分到来,祝你幸福在秋天。
    我国麻纺织行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抗击风险能力偏弱。
    可惜,后来庚子国难,八国联军侵华,他与义和团众奋起抗击外侮,不幸遭西洋人枭首。
    直系以吴佩孚为前敌总司令兼西路总指挥,主力第三师及第二、第三混成旅部署在易县、涞水、涿州、固安以南一线,抗击皖系的进攻。
    焦山炮台是我国国民抗英反帝奋斗的主要古迹,同时也是镇江国民浴血御敌、英勇抗击本国侵犯者的铁证。
    小罕子不忘与李总兵、明朝的仇恨,招兵买马,积草囤粮,制造刀枪,抗击明军,缕打胜仗,夺得江山,登基坐殿,当上了老罕王。
    每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会让我心存感谢!在这个感恩节,真心的感谢你,让我可以以坚强的意志和无谓的精神,抗击酷暑严寒,风雨雷电,而不觉疲惫和孤单。
    冻雨骤雪砺真情,一场抗击冰冻灾害的战斗在绥宁各地全面打响。
    几年前,当全世界的人都因为可能得致命性禽流感变得紧张不安的时候,罗氏公司开始加快生产其抗流感药物,作为抗击广泛流行的防护堤。
    每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都会让我心存感激!在这个感恩节,真心的感谢你,让我可以用坚强的意志和无谓的精神,抗击酷暑严寒,风雨雷电,而不觉疲惫和孤单。
    不久的一天,随着我工农红军的节节胜利,山东胶东地区的对敌斗争开展得蓬蓬勃勃,波澜壮阔,人民反对内战和抗击小鬼子侵略的热潮更加高涨起来了。
    奉天承运,天气预报诏曰:深秋已到,霜降马上就来了。提醒各位朋友!务必多多锻炼身体,及时添加衣物,增强抵抗力,抗击严寒!不要鼻涕满天飞,影响尊容!顺祝各位节日快乐。
    在抗击非典斗争的艰难时刻,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社会各界同舟共济,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汉字详情

    kàng [kang]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YM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HN
    四角: 50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2)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4)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6) 匹敌,抗衡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8) 举起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启》

    (9) 又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10) 呈上 。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形容词

    (1) 高;大。通“亢”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2)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3) 刚正不阿;高尚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萧统《文选序》

    (4)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5) 高亢;高声 。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英文翻译

    resist, oppose, defy, reject

    方言集汇

    ◎ 粤语:kong3
    ◎ 客家话:[梅县腔] kong5 [宝安腔] kong5 [客英字典] kong5 [海陆丰腔] kong5 [客语拼音字汇] kong4 [东莞腔] kong5 [台湾四县腔] kong5 [沙头角腔] k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ɣɑŋghang/hang
    [ji]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F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U
    四角: 50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毄( )声。本义:敲击,敲打)

    (2) 同本义

    欲以击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肯击缻。

    留击柝者。——《资治通鉴·唐纪》

    使击柝如故。

    援玉 枹兮击鸣鼓。——《楚辞·九歌·国殇》

    (3) 又如:击壤(相传尧时有老人击壤而歌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率力于我何有哉?后因以比喻太平盛世);击节(打拍子);击鞠(击皮球)

    (4) 攻击;攻打

    而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击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5) 又如:击排(攻击排斥);击排冒没(攻击排斥,轻率而不顾一切);击床(击杀于床上)

    (6) 碰撞;接触

    齐吴傍以击汰。——《楚辞·屈原·涉江》

    (7) 又如:击毂摩肩(车碰轮,人摩肩。比喻拥挤,热闹);击冲(撞击);撞击(运动体与别的物体猛然碰上)

    (8) 杀;搏杀

    入水击蛟。——《世说新语·自新》

    数击杀响马贼。——明· 魏禧《大铁椎传》

    客奋椎左右击。

    猱进鸷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9) 如:击斩(斩杀);击鲜(宰杀活的牲畜禽鱼,充作美食)

    英文翻译

    strike, hit, beat; attack, fight

    方言集汇

    ◎ 粤语:gi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