扼腕

è wàn [ e wan]
注音 ㄜˋ ㄨㄢ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扼腕 èwàn

(1) 自己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形容思虑、愤怒、激动等心理活动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张溥《五人墓碑记》
wring one's wrists in sorrow or despair

词语解释

  1. 亦作“ 扼捥 ”。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表示振奋、惋惜、愤慨等情绪。

    《战国策·燕策三》:“ 樊於期 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乃今得闻教!’”《韩非子·守道》:“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内,而无扼捥聚脣嗟唶之祸。” 宋 陆游 《<傅给事外制集>序》:“每言虏,言畔臣,必愤然扼腕裂眥,有不与俱生之意。” 清 薛福成 《后乐园记》:“抚时扼捥,壎唱篪和,其音如贯。” 柯灵 《香雪海·文苑絮语》:“凄凉的诗篇,像田间可爱的野花遭到风雨摧残一样令人扼腕,叹息。”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扼捥”。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表示振奋、惋惜、愤慨等情绪。

《战国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乃今得闻教!’”
《韩非子·守道》:“人臣垂拱於金城之内,而无扼捥聚脣嗟唶之祸。”
宋陆游《<傅给事外制集>序》:“每言虏,言畔臣,必愤然扼腕裂眥,有不与俱生之意。”
清薛福成《后乐园记》:“抚时扼捥,壎唱篪和,其音如贯。”
柯灵《香雪海·文苑絮语》:“凄凉的诗篇,像田间可爱的野花遭到风雨摧残一样令人扼腕,叹息。”

扼腕的国语词典

用手握腕,以表示内心的情绪:(1)​ 失意的样子。《醉醒石.第一四回》:「故寒窗扼腕,静舍悲歌,便做出三上书,几叩门根柢。」(2)​ 愤怒的样子。《战国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3)​ 表示得意、振奋。唐.白行简《李娃传》:「扼腕顿颡而登,乃歌『白马』之词。」(4)​ 表示同情与叹息。《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人家知道他于这个小儿子钟爱特甚,见了面都著实代为扼腕。」也作「搤腕」。

扼腕的网络释义

扼腕

  • 扼腕,一词是从史实中留下来的词语。是用手掐住的意思;自己以一手握持另一手腕部。形容思虑、愤怒、激动等心理活动,是书面语言。
  • 扼腕的翻译

    英语: to wring one's hands (literally wring one's wrists)​

    扼腕造句

    同学们为这次比赛的失利而扼腕叹息。
    他牺牲得那么壮烈,让大家扼腕叹息。
    他革命壮志未酬,竟先我们而去,怎能不叫人扼腕叹息。
    “且更有可叹者,往往子弹与枪炮钺孔不对,枘凿不入,临时不适于用,扼腕咨叹”。
    扼腕兴嗟,缓缓迈出脚步,一步一步的走向暴怒的斑纹虎。
    他说起百姓,眼中难掩伤感之色,不由得扼腕长叹不已。
    可惜了临风玉树的一副好人才,年纪轻轻的,却终得同我这老太婆成亲,真是叫人扼腕长叹,天道不公,不公至斯。
    她太相信孙世进这个人了,以前她还以为孙世进是个正直义气的男人,不能做夫妻,至少还可以做朋友,可是现在,孙世进的举动让秀芝扼腕长叹。
    这事可是让无数的青年俊杰扼腕叹息。
    金戈铁骑,豪情似火;悲壮惨烈,令人扼腕。
    因此,部份珍贵书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先后被卖掉,教人扼腕。
    洪秀柱如果在“防砖”之前折翼,世人不过是“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扼腕,现在已经正式披挂上阵,也就真正进入了漫漫险途。
    想起这些让人超级郁闷的事情,火舞忍不住扼腕长叹老天啊,你对女人实在是太好了!就在火舞无语问苍天的时候,一只手轻轻的拉了拉她的肩膀。
    与姜家交往至深的家族门派在对姜家的惨剧在扼腕叹息之余,对于那个神秘人更加的感到神秘可怕、惶惶不安。
    最后还为这样的悲剧恋情扼腕叹息,奉劝其他青年男女自尊自爱自重,请看到该图片的一定要转发,转发的人就会收获真正属于自己的纯美爱情。
    孙尚香接过养由基弓,想起曹性的音容笑貌,不禁扼腕长叹。
    哪曾想,在他身上竟然发生了这等让人难以置信的事件,所有熟悉跟认识他的人都不禁扼腕长叹。
    维纳斯最美于她的断臂,七夕节其实讲述不能在一起。这世上缺憾也不仅仅只能让人扼腕。于我而言,完美的像颗坚硬钻石的你,温柔的时候,最动人。
    洒泪扼腕之余,女孩们纷纷冲上街头剪“幸子头”,买“幸子衫”,让广大小商贩们第一次领略到了偶像的商业价值。
    可惜了青山兄,五年前西陲边境一败,他虽然侥幸未逝,但却落下了终身残疾,如此英雄,埋没草莽荒野,令人扼腕叹息。

    汉字详情

    è [e]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DBN
    五行:
    仓颉: QMSU
    四角: 51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厄声。本义:抓住;掐住)

    (2) 同本义

    搤,捉也。——《说文》

    力扼虎,射命中。——《汉书·李陵传》

    搤其喉而不得进。——《后汉书·荀彧传》

    不搤其亢。——《汉书·娄敬传》

    搤熊罴。——《汉书·扬雄传》

    搤,持也。——《广雅·释诂三》

    (3) 又如:扼虎(用双手掐住猛虎);扼吭拊背(本指控制咽喉。引申为扼制要冲之意);扼襟(握持衣服的襟领。引申为控制要害,掌握要领);扼臂(手臂)

    (4) 扼守;据守 。如:扼险(控制要害);扼据(控制);

    (5) 阻碍,堵住

    因而搤之可也。——《庄子》。又如:扼昧(暗中加害);扼塞(阻塞);扼隘(堵住要隘);扼吭(气逆于喉)

    英文翻译

    grasp, clutch; choke, strangle

    方言集汇

    ◎ 粤语:aa1 aak1 ak1
    ◎ 客家话:[梅县腔] ak7 nak8 nak7 [海陆丰腔] ak7 [客英字典] ak7 [东莞腔] ngak7 [客语拼音字汇] ag5 [台湾四县腔] ak7 [沙头角腔] ak7 [宝安腔] ak7
    ◎ 潮州话:ê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一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革麥開入聲開口二等qrek/aekʔæk
    wàn [wan]
    部首: 444
    笔画: 12
    五笔: EPQB
    仓颉: BJNU
    四角: 73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宛声。本义:臂下端与手掌相连可以活动的部分)

    (2) 同本义

    (3) 又如:腕表(手表);腕脱(手腕脱位。形容书写忙迫紧张);腕钏(手镯);腕法(写字用腕的方法);腕头(犹言手上);腕阑(手镯类的饰物)

    (4) 和臂相仿的任何某些突起物

    (5) 海百合的放射线

    (6) 头足类的触手

    (7) 似触手的突起物

    (8) 某些水母脑内的白色带状物

    (9) 构成鳃足类触手冠的任意卷曲的肌肉附肢

    (10) 串。用于连贯起来可以绕在手腕上的东西

    妾身有随身的翠珠囊一枚,更有二十五轮香串一腕,与秀才权为信物。——元· 武汉臣《玉壶春》

    (11) 手段;伎俩

    何功使愿果,尽力输老腕。——元· 张雨诗

    动词

    腕,握也。——《集韵》

    英文翻译

    wrist

    方言集汇

    ◎ 粤语:wun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won3 wan3 [东莞腔] won3 [台湾四县腔] won3 wan3 [客英字典] von3 van3 [梅县腔] won3 [宝安腔] won3 [客语拼音字汇] vo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九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貫去聲合口一等ʔuɑnquanh/uann

    扼腕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