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语

pī yǔ [ pi yu]
繁体 批語
注音 ㄆ一 ㄩˇ

词语释义

批语 pī yǔ

1.  对文章、作业等的评语。

remarks on a piece of writing;

2.  批示公文的话。

词语解释

  1. 对于文章或人的评语。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少爷往常赏个批语,晚生也拿了家去读熟了,学些文理。” 清 李渔 《比目鱼·耳热》:“我便坠天花也,説不出他浑身的娇法,有几句现成批语足相加。”《<艾青诗选>自序》:“老师的批语并没有错,我却在他的批语上打了一个大八叉。”

  2. 在公文或诉状上批示的话。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上司批允,照批语填注。” 清 林则徐 《关防告示》:“如有包讼之徒,串通吏胥商买批语,旁人查得实据,许其首告到司,立即办究,决不庇护。”

  3. 算命人给人推算命运所写的评语。

    巴金 《家》三十:“他拿着算命先生写来的批语,心里暗笑自己的愚蠢,同时又为 觉民 的前途悲伤。”

引证解释

⒈ 对于文章或人的评语。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少爷往常赏个批语,晚生也拿了家去读熟了,学些文理。”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我便坠天花也,説不出他浑身的娇法,有几句现成批语足相加。”
《<艾青诗选>自序》:“老师的批语并没有错,我却在他的批语上打了一个大八叉。”

⒉ 在公文或诉状上批示的话。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上司批允,照批语填注。”
清林则徐《关防告示》:“如有包讼之徒,串通吏胥商买批语,旁人查得实据,许其首告到司,立即办究,决不庇护。”

⒊ 算命人给人推算命运所写的评语。

巴金《家》三十:“他拿着算命先生写来的批语,心里暗笑自己的愚蠢,同时又为觉民的前途悲伤。”

批语的国语词典

批示公文的言词。

批语的网络释义

批语

  • 批语,指对文章、作业等的评语。
  • 批语造句

    我读了该报告,并在其上写了几句批语。
    试卷发回来后老师的批语写道:“上帝得100分,你得零分。
    批语家指出这样的惊人表演是对天主教堂的不敬重.
    这个批语家的好的评论能使你剧本成功!
    一个星期后,试卷发下来了,上面写着给他的批语,上帝得100分!
    父亲是书香世家,听闻此批语惊慌失措。
    大儒那篇供语,合那知县的批语,直到如今,艺林都还传诵。
    英国王储查尔斯1963年的数学作业本前曝光,有老师批语说他“心大意”。
    我曾吃惊地看到一篇有关个人经历的文章,下面有这样一条批语:这篇文章太糟糕了!
    发条短息报个喜,今天周末要休息,吃喝玩乐都随你,没有老板和经理,逛街歌你随意,不用文件和批语,证明光大的玩游戏,不怕老板炒鱿鱼。周末就这么两天,好好把握啊!
    某高校录取学生试题:“请描述女孩到女人的变化过程。”一考生用了三个字搞定,并顺利得到保研资格:人、个、八。——批语:太绝了!
    再来揣摩一下四爷书写时的心境,这可不是在闲暇之余刻意创造的书法作品,这只是雍正帝对朝廷公务的日常批语。
    发下来功课时,看着那一行行红色的批语,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尽量设身处地去想想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比起批语责怪要有益、有趣的多,而且让人心生同情,忍耐和仁慈。
    以刘辰翁的诗文序跋和大量评点批语为文献依据,简略论述了刘辰翁的文学思想具有现代之阐释学意识。
    口腹之欲的专横,从来没有被描写过,因为每个人都得生存,所以连文学批语都把它放过了。但为了吃喝而断送掉的人你真想象不到有多少。巴尔扎克。
    他对老师的批语很生气。
    即使批语洛杉矶的人也承认洛杉矶拥用非常好的气候以及漂亮的风景,而且它也是娱乐业的发源地,炫耀夺目,散发出魅力。
    于是,我回过头去查阅我那天写的日记,结果发现我给当天留的批语是“十分空虚的一天”,那天下了点儿雨,也没出什么大事。
    虽然泰纳的中文口语流利,但她无法看懂老师写的批语,也无法就孩子的教育问题与老师或校方进行充分的沟通。

    汉字详情

    [p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XXN
    五行:
    仓颉: QPP
    四角: 52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

    (2) 同本义 。如:批他几个嘴巴;批颊(打耳光)

    (3) 引申为打、攻击 。如:批挞(敲打);批拉(搏击;扑打);批头竹片(衙役手中的打人竹片。一头扎紧,一头劈分细条);批难(抗击仇敌);批鳞(触犯君王和显贵)

    (4) 引申为刺入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庄子》

    (5) 批示。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写指示 。如:批文件;批作业;审批(审查批示);批帖(批文);批回(中央对地方官署奏请事宜的批复文书);批详(已批的公文);批子(支取银钱的批条);批反(批示答复)

    (6) 分析;评论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红楼梦》

    (7) 又如:揭批(揭发批判);批削(即批改);批拓(讥讽;轻视);批点(批评指画);批搨(即批评)

    (8) 排除;排挤 。如:批黜(开除贬斥);批抵(排挤打击);批根(排斥,摈弃);批倾(犹排斥);批患(排除祸患)

    (9) 披露

    妙玉扶乩批出来,众人不解。——《红楼梦》

    量词

    用为众多人或大批货物。如:一批游客;大批货物

    名词

    (1) 评语 。如:眉批(在书眉或文稿上方写的批注);朱批(用朱笔写的评语);批本(加有批语的著作本子);批尾(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批抹(犹言批注校改);批笔(对作品加的评语)

    (2) 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 。如:线批儿;麻批儿

    英文翻译

    comment, criticize; wholesale

    方言集汇

    ◎ 粤语:pai1
    ◎ 客家话:[梅县腔] pi1 [海陆丰腔] pi3 poi1 pe1 biang1 [客英字典] pi1 pai1 pe1 [陆丰腔] pi1 [客语拼音字汇] pi1 zi1 [台湾四县腔] pi3 poi1 pe1 biang1 [东莞腔] pi1 [宝安腔] pi1
    ◎ 潮州话:p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匹迷齊開平聲開口四等pʰieiphe/phei
    yǔ,yù [yu]
    部首: 226
    笔画: 9
    五笔: YG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MMR
    四角: 317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

    (2) 同本义

    语,论也。——《说文》

    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传:“论难曰语。”

    旦日,卒中往往语。——《史记》

    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庄子·秋水》

    (3) 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

    (4) 交谈,说话

    语,言也。——《广雅》

    语使能也。——《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5) 又

    既歌而语。

    可与晤语。——《诗·陈风·东门之池》

    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

    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庄子·秋水》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

    食不语,寝不言。——《论语·乡党》

    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

    (6) 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即说所该说的话)

    (7) 鸟兽虫类鸣叫

    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 牛峤《菩萨蛮》

    (8) 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

    名词

    (1) 说的话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汉书·李广苏建传》

    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

    齐君之语偷。——《左传·文公十七年》

    (2) 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

    (3) 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

    (4) 词语

    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5) 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

    (6) 语言

    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 齐语也。——《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

    (8) 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如:目语;手语;灯语

    (9) 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10) 另见

    动词

    (1) 告诉,使知道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左传·隐公元年》

    吾语女。——《论语·阳货》

    若引其许,若至,语人。——《三国志·方使传》

    夫语妻曰:“为王作剑,三年乃成…往必杀我。”——晋· 干宝《搜神记》

    贫者语于富者曰…——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语言(告诉);语其友;不以语人

    (3) 另见

    英文翻译

    language, words; saying, expression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