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扭扭捏捏
(1) 表现出装模作样的雅致或讲究,以装模作样的雅致或讲究为特色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那般娇娇啻啻,扭扭捏捏,就象那老怪的行动。”
成语用法
扭扭捏捏作宾语、定语、状语;指装模作样。
引证解释
⒈ 身体摆动貌。多形容羞羞答答或装腔作势。
引《红楼梦》第六回:“刘老老纔扭扭捏捏的在炕沿儿上侧身坐下。”
朱自清《歌谣的历史》:“北歌写儿女的心事,也有一种朴实爽快的神气,不像江南女儿那样扭扭捏捏的。”
扭扭捏捏的国语词典
走路时身体左右摇摆扭动。《儒林外史.第一○回》:「看到戏场上小旦装出一个妓者扭扭捏捏的唱,他就看昏了。」也作「捏捏扭扭」。
扭扭捏捏的网络释义
扭扭捏捏
扭扭捏捏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扭扭捏捏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丑声。本义:用手拧)
(2) 同本义 。如:把衣扭干;在他脸上扭了一下;扭绞(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3) 揪住
大众见他二人扭在一起。——《官场现形记》
(4) 又如:扭殴(揪打);扭拽(拉扯);扭拽(揪住);扭搜(硬挤)
(5) 扭动;摇摆
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西游记》
(6) 又如:扭扭屹屹(躯体扭动的样子);扭扭捏捏(身体摆动的样子);扭秧歌(跳秧歌舞);扭搐(抽搐);扭造(做作;不自然)
(7) 歪曲;生硬编造 。如:扭曲作直(谓颠倒是非);扭捻(谓生硬编造)
(8) 拧伤筋骨
可扭了腰没有。——《红楼梦》
(9) 又如:扭筋(因用力过猛,导致筋肉受挫伤)
(10) 争执;违拗
那里扭得过他。——《水浒全传》
(11) 又如:扭别(别扭,不顺遂);别扭(不顺心;难对付;意见不相投);胳膊扭不过大腿
(12) 掉转,转动
杨志听得弓弦响,扭回身。——《水浒全传》
(13) 又如:扭头向后看;一扭身跑了
名词
手铐
抱钳扭,徙幽裔。——《后汉书·蔡邕传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3 ngiu4 [陆丰腔] gniu5 [客英字典] ngiu3 [东莞腔] ngiu3 [梅县腔] neu3 niu2 niu3 niu5 [台湾四县腔] ngiu3 neu3 [海陆丰腔] ngiu3 ne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狃 | 女久 | 孃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ɳĭəu | nriux/nio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丑声。本义:用手拧)
(2) 同本义 。如:把衣扭干;在他脸上扭了一下;扭绞(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动)
(3) 揪住
大众见他二人扭在一起。——《官场现形记》
(4) 又如:扭殴(揪打);扭拽(拉扯);扭拽(揪住);扭搜(硬挤)
(5) 扭动;摇摆
只消把腰儿扭一扭就过去了。——《西游记》
(6) 又如:扭扭屹屹(躯体扭动的样子);扭扭捏捏(身体摆动的样子);扭秧歌(跳秧歌舞);扭搐(抽搐);扭造(做作;不自然)
(7) 歪曲;生硬编造 。如:扭曲作直(谓颠倒是非);扭捻(谓生硬编造)
(8) 拧伤筋骨
可扭了腰没有。——《红楼梦》
(9) 又如:扭筋(因用力过猛,导致筋肉受挫伤)
(10) 争执;违拗
那里扭得过他。——《水浒全传》
(11) 又如:扭别(别扭,不顺遂);别扭(不顺心;难对付;意见不相投);胳膊扭不过大腿
(12) 掉转,转动
杨志听得弓弦响,扭回身。——《水浒全传》
(13) 又如:扭头向后看;一扭身跑了
名词
手铐
抱钳扭,徙幽裔。——《后汉书·蔡邕传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ngiu3 [客语拼音字汇] ngiu3 ngiu4 [陆丰腔] gniu5 [客英字典] ngiu3 [东莞腔] ngiu3 [梅县腔] neu3 niu2 niu3 niu5 [台湾四县腔] ngiu3 neu3 [海陆丰腔] ngiu3 ne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狃 | 女久 | 孃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ɳĭəu | nriux/niov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从土,曰声。本义:用手指将软的东西捻成一定形状)
(2) 同本义
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捏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红楼梦》
(3) 又如:捏泥人儿;捏怪(塑造怪相);捏素(塑像);捏塑(以泥塑造)
(4) 握
俺捏住这玉佩慢慢的行将去。——郑德辉《驺梅香》
(5) 又如:手内捏一捏,就知分两;手上还捏着那只小篮呢;把钱捏在手里睡觉
(6) 用手按 。如:他给我捏肩
(7) 挑事 。如:捏错
(8) 假造
王庆听他问的跷蹊,便捏一派假话支吾。——《水浒传》
(9) 又如:捏奏(捏造谎言,上奏朝廷);捏名(假造姓名);捏事(假造事端);捏陷(捏造假证陷害);捏故(捏造事端);捏构(虚构,编造);捏报(谎报);捏诬(说谎诬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ngiap7 [台湾四县腔] ngiap7 net7 [梅县腔] ngiap7 [宝安腔] ngiap7 let7 [客英字典] ngiap7 [海陆丰腔] ngiap7 net7 [客语拼音字汇] ned5 ngiab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涅 | 奴結 | 泥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net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从土,曰声。本义:用手指将软的东西捻成一定形状)
(2) 同本义
只见几个婆子手里都捧着一色捏丝戗金五彩大盒子走来。——《红楼梦》
(3) 又如:捏泥人儿;捏怪(塑造怪相);捏素(塑像);捏塑(以泥塑造)
(4) 握
俺捏住这玉佩慢慢的行将去。——郑德辉《驺梅香》
(5) 又如:手内捏一捏,就知分两;手上还捏着那只小篮呢;把钱捏在手里睡觉
(6) 用手按 。如:他给我捏肩
(7) 挑事 。如:捏错
(8) 假造
王庆听他问的跷蹊,便捏一派假话支吾。——《水浒传》
(9) 又如:捏奏(捏造谎言,上奏朝廷);捏名(假造姓名);捏事(假造事端);捏陷(捏造假证陷害);捏故(捏造事端);捏构(虚构,编造);捏报(谎报);捏诬(说谎诬陷)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ngiap7 [台湾四县腔] ngiap7 net7 [梅县腔] ngiap7 [宝安腔] ngiap7 let7 [客英字典] ngiap7 [海陆丰腔] ngiap7 net7 [客语拼音字汇] ned5 ngiab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涅 | 奴結 | 泥 | 屑開 | 入聲 | 屑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