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名

tuō míng [ tuo ming]
繁体 託名
注音 ㄊㄨㄛ ㄇ一ㄥˊ

词语释义

托名 tuōmíng

(1) 假托他人的姓名,借以抬高自己

pseudonym; do sth. in sb. else's name

词语解释

  1. 假借名义。

    《二刻拍案惊奇》卷六:“ 翠翠 心里想道:‘我那得有甚么哥哥来?多管是丈夫寻到此间,不好説破,故此托名。’” 清 郑燮 《署中示舍弟墨》诗:“学写不成,去而学画。日卖百钱,以代耕稼。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叶德钧 《<再生缘>续作者许宗彦夫妇年谱》:“托名有 元 代女子 孟丽君 男装应试,更名 郦君玉 。”

  2. 寄托名字,留名。

    明 张居正 《辛未进士题名记》:“夫诸士之托名於贞石也,将以蘄不朽也。”

引证解释

⒈ 假借名义。

《二刻拍案惊奇》卷六:“翠翠心里想道:‘我那得有甚么哥哥来?多管是丈夫寻到此间,不好説破,故此托名。’”
清郑燮《署中示舍弟墨》诗:“学写不成,去而学画。日卖百钱,以代耕稼。实救困贫,托名风雅。”
叶德钧《<再生缘>续作者许宗彦夫妇年谱》:“托名有元代女子孟丽君男装应试,更名郦君玉。”

⒉ 寄托名字,留名。

明张居正《辛未进士题名记》:“夫诸士之托名於贞石也,将以蘄不朽也。”

托名的国语词典

依附他人高名,以提高自己的身分。如:「他深恐同学参加不踊跃,只好托名老师主办。」也作「托名」。

托名的网络释义

托名

  • 托名,汉语词汇。
  • 拼音:tuō míng。
  • 指假借名义;凭借他人以显名。
  • 见《汉书·韦玄成传》:“微哉,子之所托名也。”
  • 托名造句

    凡仕而兼商者,亦尚畏清议而不敢公然为之,隐匿托名以避众谤。
    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此剑铭文乃秦篆也!实乃后人伪作,托名而已。
    听说这事时,那位圣人正在看三国演义,刚看到周瑜要托名取川,实取荆州的章节,当即仿佛武乡侯附身“堂哥,这分明是嵩山派假途灭虢之计!”。
    托名国之栋梁,实为乱臣贼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但也有例外,有托名者,便有窃名者。
    曹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贪残虐烈,无以为甚。
    托名耶稣,剿袭佛老之肤言,旁参番回之杂教,敷陈天堂地狱之诡辞,俚鄙固无足论,而又创设无鬼神之说。
    板桥之诗尽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板,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阑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

    汉字详情

    tuō [tuo]
    部首: 330
    笔画: 6
    五笔: RTA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QHP
    四角: 520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推。同“拓”

    托,推也。——《玉篇》

    拓,手推物也。或作托。——《集韵》

    (2) 用手掌附着或承着 。如:托钵(手托钵盂。指斋人赴斋堂吃饭或向施主乞食。钵,意为应器。比丘的食器);托着盘子;托着下巴;两手托腮

    (3) 泛指承托。支持使稳定在某一高度的位置。如:托架(支撑重物的架子)

    (4) 用作…的衬里 。如:托一层纸

    名词

    (1) 承托某些器物的座儿 。如:茶托;花托儿;盏托;托子(承物的器具。即承盘。也叫托儿)

    (2) 安装步枪、猎枪的枪筒、接受器和其他装置的木头制作的供端起来瞄准射击的部件 。如:枪托

    (3) 压力单位 ,等于1333.2巴,为0°C和标准重力下1毫米汞柱的压力

    动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字是“乇”( zhé),小篆字形,象形。象初生的嫩芽,“一”表地面,枝叶有根,有所寄托。后加“手”作“托”。汉字简化后,“托”又兼代“託”字。本义:寄托)

    (2) 同本义

    託,寄也。——《说文》

    东方不可以託些。——《楚辞招魂》

    託山阪以孤魂。——《文选·张衡·思玄赋》

    久矣,予之不托于音也。——《礼记·檀弓下》

    自托于赵。——《战国策·赵策》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3) 又如:托身(寄身);托心(寄托心意);托情(寄情);托意(寄托心意);托言(寄托言辞);托附(寄托,依附);托宿(寄宿);托食(寄食)

    (4) 交付委托

    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

    托臣以讨贼。——诸葛亮《出师表》

    家书一箧托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5) 又如:托实(托重于人;不客气);托命(托寄生命);托音(寄托音信);托意(借事物以寄托感情);托体(委身。委托身体);托附(委任,受托);托始(托事而有所起始。后来也称开始为托始);托寄(委托,交付)

    (6) 假托

    凡败法之人,心设诈托物以来亲。——《韩非子·饰邪》

    外托服从之名。——《资治通鉴》

    托名汉相。

    托于柑以讽。——明· 刘基《卖柑者言》

    (7) 又如:托言(借口);托病不来;托天(假托天命);托事(假藉事故);托善(假托美善);托讽(藉事物以为讽喻);托寓(藉以寓意);托之空言(无事实为证的言论)

    (8) 依靠;凭借 。如:托庇粗安(托人福庇,过着清闲而安适的生活);托足(立足;容身);托大(托身于高位而不被世俗纠纷所纠缠);托名(依托他人高名,借以显扬己名);托承(依附承受);托援(依托而得到帮助)

    (9) 请求 。如:托人;托你一件事

    英文翻译

    to hold up with palm; to support, rely on

    方言集汇

    ◎ 粤语:tok3
    ◎ 客家话:[东莞腔] tok7 [梅县腔] tok7 [沙头角腔] tok7 [客英字典] tok7 [陆丰腔] tok7 [客语拼音字汇] dog5 tog5 [台湾四县腔] tok7 [宝安腔] tok7 [海陆丰腔] tok7
    ◎ 潮州话:toh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九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他各鐸開入聲開口一等thaktʰɑk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