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

shǒu pà [ shou pa]
注音 ㄕㄡˇ ㄆㄚ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手帕 shǒupà

(1) 手绢儿

绣花手帕
handkerchief

(2) 指贺礼

权为手帕,休嫌轻微
gift

词语解释

  1. 手绢。

    唐 王建 《宫词》之四七:“緶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元 杨暹 《西游记·海棠传耗》:“小的有手帕,是俺父亲与我的。他若见这手帕呵,便信是实。”《红楼梦》第二九回:“话説 宝玉 正自发怔,不想 黛玉 将手帕子扔了来。” 柔石 《人间杂记》:“当他一伸头颈去看到以后,立刻掉过脸,用手帕掩住鼻子,快快走了。”

  2. 礼物的代称。

    元 乔吉 《两世因缘》第一折:“解元,我待与 王妈妈 递手帕去来,只怕来的迟,教你盼望,着娘替我去了。”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一折:“再将来纱罗紵丝三十疋,权为手帕,休嫌轻微也。”

引证解释

⒈ 手绢。

唐王建《宫词》之四七:“緶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元杨暹《西游记·海棠传耗》:“小的有手帕,是俺父亲与我的。他若见这手帕呵,便信是实。”
《红楼梦》第二九回:“话説宝玉正自发怔,不想黛玉将手帕子扔了来。”
柔石《人间杂记》:“当他一伸头颈去看到以后,立刻掉过脸,用手帕掩住鼻子,快快走了。”

⒉ 礼物的代称。

元乔吉《两世因缘》第一折:“解元,我待与王妈妈递手帕去来,只怕来的迟,教你盼望,着娘替我去了。”
元无名氏《翫江亭》第一折:“再将来纱罗紵丝三十疋,权为手帕,休嫌轻微也。”

手帕的国语词典

手绢、手巾。

手帕的网络释义

手帕

  • 手帕:手绢
  • 手帕:金烔完演唱单曲
  • 手帕的翻译

    英语: handkerchief, CL:
    德语: Tuch (S)​
    法语: mouchoir

    手帕造句

    这枚手帕对他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朋友是你悲伤时手边的一方手帕,为你拭去伤心的泪水。
    亚历山德拉惴惴不安地把她那条黑边的手帕塞进提包。
    她相信自己手帕姊妹,什么事都能办到,所以并不把今天遇到的这点儿事情放在心上。
    端一杯清茶,舒缓您上班的困乏;递一方手帕,为您把汗水轻擦;捧一束鲜花,让香氛为您解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下班啦,开心享受生活吧!
    他光着头,汗流满面,一只手用手帕擦着脸,另一手拿着一顶新冒子,和从脖子上取下来的衣领,看起来皱巴巴的。
    我愿邂逅《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浪漫,感受《魂断蓝桥》的挚爱,告别《花样年华》的错失,在《罗马假日》中,写下给你的《情书》,等待属于我的那《幸福黄手帕》,爱情连连看边看短信。
    妓院门前,几个穿着妖艳的妓女倚门卖笑,一边磕着瓜子儿,一边挥动着手上的手帕,招呼着路人“相好的,快来呀……”。
    警察携了卡洛斐的手,推开人们,带了卡洛斐到那老人暂时住着的人家去。我们也随后跟着。走到了一看,原来那受伤的老人就是和他的侄子同住在我们上面五层楼上的一个雇员。他卧在椅子上月手帕盖住眼睛。
    那使我心痛,我无法撒谎,拿我的手帕去,擦乾眼泪。
    他感觉到唇边柔软的触觉,鼻尖笼罩着她手帕上的清雅的淡香…眼前的公子一丝不苟,让他有些失神…魑歌。
    一个四十多岁身体微微发福的中年男人面色焦急,一边拿出手帕擦着汗一边踅摸着路上的各种店铺招牌,与周围人的轻松惬意格格不入。
    此外,还有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从日本征集的印着“南京入城式”的四恩会慰问日军手帕等文物史料。
    天放晴了,从窗口望出去,一块透明的蓝天,像一张丝手帕,蓝天上停留着一些细碎而洁白的云块,像是纱巾上的花朵。
    手拙的右撇子把一方美丽手帕留在手降包的降手上。
    刚走下手术台的吴医生说,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抽取钢筋时,助手不停地用手帕为其揩汗。
    咳得气力用尽,向白手帕上吐出一口鲜红的血来。
    当男孩女孩看见这么多黄手帕时,他们高兴地喊了起来。
    只想把他折成一道手帕,永远装进自己的兜里。
    在春天你把手帕轻挥是让我远去还是马上返回?顾城。

    汉字详情

    shǒu [shou]
    部首: 432
    笔画: 4
    五笔: RTGH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Q
    四角: 205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2) 同本义

    手,拳也。——《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艮为手。——《易·说卦》

    三阴在手。——《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

    则不手拜。——《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

    头至手曰拜手。——《公羊传·宣公六年》注

    携手同行。——《诗·邶风·北风》

    携手同归。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邶风·击鼓》

    (3) 又如:手纽(手铐);手杻(手铐之类的刑具);手脚了得(手脚厉害,指有武功);手帕交(旧时妓女间的结拜姐妹);手击子(和尚念经时手中所敲的有柄小磬);手本(下属见上司所呈的名帖);手式(犹手势,以手作势示意);手灵(手指灵巧);手械(手铐);手梏(手铐);手格(徒手搏斗);手理(手掌的纹路)

    (4) 某些有代替人手作用的机械部分或动物的感触器 。如:扳手;触手;机械手

    (5) 专司某事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得快射手八百。——《宋书·黄回传》

    (6) 又如:国手;能手;助手;多面手;第一把手;水手;拖拉机手;弹药手;手作(手工业者;手艺,本领)

    (7) 笔迹

    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汉书·郊祀志上》

    (8) 又如:手墨(亲手写的墨迹);手痕(手迹;笔迹);手卷(只能卷舒供案头欣赏而不能悬挂的长卷)

    (9) 手艺;本领

    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宋· 姜夔《满江红》

    (10) 又如:手爪(手艺,技艺;手指);手熟(手艺纯熟);手戏(百戏杂技的一种);手高(手段高强);手里有活(手里有些功夫);手长的(手快或手段灵活的人)

    (11)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如:手掌(手掌心。比喻所控制的范围);手上(指某人统治、管理或当家的时期);手底下(管辖之下,管理之下)

    副词

    (1) 亲自,亲手

    匪手携之。——《诗·大雅·抑》

    今存基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手钞(亦作“手抄”。亲手抄录)

    动词

    (1) 拿着,执持

    庄公升坛, 曹子手剑而从之。——《公羊传·庄公十三年》

    (2) 又如:手瓮(可用手提的盛水陶器);手袂(以手执人衣袖。表示离别依依不舍之情);手谈(下棋);手笔(谓执笔写作);手照(手持的照明用具);手罩(手持的风灯);手磬子(僧尼所用的手持打击乐器);手烛(手执之烛);手镘(以手持镘。作泥水工);手炮(手掷的炸药包)

    (3) 用手击杀

    博豺狼,手熊罴。——司马相如《上林赋》

    (4) 又如:手格(徒手格击);手战(徒手搏斗);手搏(徒手搏斗。指角力、摔跤、拳击之类的搏斗)

    (5) 取

    宾载手仇。——《诗·小雅·宾之初筵》。传:“取也。”

    (6) 又如:人手一册;手影戏(用手向灯取影,显出种种形象的一种技艺)

    量词

    用于技能;本领 。如:他露了两手绝招

    形容词

    (1) 亲手所写的 。如:手命(亲手所写的文书);手教(亲自教育);手批(官员亲手批示的公文);手奏(亲手写的奏章)手疏(亲手书写奏章)

    (2)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 。如:手册;手杖

    英文翻译

    hand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梅县腔] shu3 shiu3 [海陆丰腔] shiu3 [客英字典]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陆丰腔] shiu3 [台湾四县腔] s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ɕĭəusjux/sjov
    [pa]
    部首: 318
    笔画: 8
    五笔: MHRG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LBHA
    四角: 46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束额巾 。如:帕头(古代男子束发用的头巾);帕额(裹头巾);帕首(同“帕头”)

    (2) 佩巾。通“帊” 。如:帕腹(兜肚)

    (3) 帷帐

    绿树垂垂护宝栏,床头翠帕幂双环。——陈旅《题春宫倦绣图诗》

    (4) 俗称小方巾为帕 。如:手帕

    (5) 压强单位。帕斯卡的简称 ,即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

    动词

    缠绕,包裹

    以锦缠股,以红帕首。——韩愈《元和圣德诗》

    英文翻译

    turban, kerchief, veil; wrap

    方言集汇

    ◎ 粤语:paa3 paak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a5 [宝安腔] pa5 [梅县腔] pa5 [陆丰腔] pa5 [客语拼音字汇] pa4 [沙头角腔] pa5 [台湾四县腔] pa5 [东莞腔] pa5 [海陆丰腔] pa5
    ◎ 潮州话:pê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五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