戾气

lì qì [ li qi]
繁体 戾氣
注音 ㄌ一ˋ ㄑ一ˋ

词语释义

乖戾、凶暴之气。如:「化戾气为祥和。」

词语解释

  1. 邪恶之气。

    宋 王巩 《甲申杂记》:“一日,邑吏云甘露降。视松竹间光洁如珠。因取一枝视 刘贡父 , 贡父 曰:‘速弃之,此阴阳之戾气所成,其名爵餳,饮之令人致疾。’” 明 张居正 《论决重囚疏》:“寃愤不泄,戾气不消。”《解放日报》1941.7.7:“化戾气为祥和,易相克为相助。”

引证解释

⒈ 邪恶之气。

宋王巩《甲申杂记》:“一日,邑吏云甘露降。视松竹间光洁如珠。因取一枝视刘贡父,贡父曰:‘速弃之,此阴阳之戾气所成,其名爵餳,饮之令人致疾。’”
明张居正《论决重囚疏》:“寃愤不泄,戾气不消。”
《解放日报》1941.7.7:“化戾气为祥和,易相克为相助。”

戾气的国语词典

乖戾、凶暴之气。

如:「化戾气为祥和。」

戾气的网络释义

戾气

  • 戾气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 lì qì,是暴戾之气的意思。即一种残忍,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
  • 可以看做杀心重,或杀气的近义词,但更指向广泛一些,不一定是物质上的偏爱杀戮残害,比如动不动破口大骂,或对一些小的坏事偏向于非常严厉处罚。同时其指向对象也不一定是一些真正的罪行严重,也可能指心地非常黑暗的人。
  • 戾气造句

    戾气太重,把自己搞进去了吧。
    下面发布天庭通缉令:一天上神仙“冬至”弃职逃跑,它比霜降多几分寒气,比大寒少几分戾气,望广大人民多加衣物,抵御“冬至”攻击,谢谢大家合作!
    清除自身的卑劣,并消化周围朋友的戾气,几乎是检验当代人人格和学识的试金石。
    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未有戾气结焉,而家不衰败者。
    在坏人的眼中,我是个眼含血红戾气,杀人盈野的冷酷主。
    他看着越来越近的血云,周身浑厚气息滔滔外放,充天塞地的凛然正气与那血云杀戮戾气遥相呼应,气息不弱太多。
    近日来,本就心有戾气的明孝宗,虽说连杀了近十位御医,但那郁抑之气,还是没有彻底去掉,现在突然又听闻郑天的医治之法是让太子“去根”。
    泽东全身上下不断散发着骇人的戾气,就连正气浩然的九转曲文剑也在这时变成一把杀人嗜血的魔剑似的。
    他看着于正的眼神里,笑意藏刀,透漏着丝丝戾气。
    杨少刚刚将胃里的最后一丝余沥吐完,脸色苍白,却更增加了一股戾气“就你们这种实力,还想跟我斗!哼,下辈子吧!”。
    站在屋中的郝贤顿时气势陡变,浑身上下散发出了一股混莽的戾气,好似荒古凶兽一般,杀气凛冽,还未靠近百米,就已经能感应到这股强烈的杀意。
    而我只是相信,尽管如此,我还是个善良的姑娘,也还是个柔软的姑娘,只是多了一层坚硬的,不那么光彩的,看起来嚣张戾气与精明世故的壳。
    用地域论代替就事论事,用零和思维套解各种社会问题,这样的做法对事情的解决徒然无益,只会加重群体之间的戾气。
    正本殛凶,沪渎终平戾气;清源靖乱,申城重沐祯祥。
    杀戮戾气被强行摄入轮回镜,来到了道法宇宙,来到了道法宇宙的石顶星。
    妾身是黛丝的母亲,龙族天命师雅歌,这位公子戾气颇重,而且身上死气围绕,怕是活不过七日。
    秦家老人让秦朗来此,让他体会华夏文化中的德操品行,从而消磨他身上暴戾气息,学会以礼待人。
    那男子却不说话,一双眼眸落在刑司身上那袭墨黑的魈纶上,那一只只的兽,仿佛都在男子的凝视下失了戾气,转而伏首贴耳,瑟缩成一团。
    因此,如果不是从她们的目光中感受到戾气,你便不会想到,那些面容姣好、身材火辣、长发飘飘、一身名牌的女人们是残忍度不输男性的女毒枭。
    鬼使惊愕回头,刚想抓住挣脱的彼岸,却感觉到一股无比巨大的戾气迎面而来,将他和彼岸双双击倒在地,而暮更是被甩出离他们一丈远。

    汉字详情

    [li]
    部首: 413
    笔画: 8
    五笔: YNDI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SIK
    四角: 3028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犬,从户。犬从关着的门中挤出,必曲其身。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戾,曲也。从犬,出户下身曲戾也。——《说文》

    饮必小咽,端直无戾。——《吕氏春秋》

    (3) 又如:戾契(曲折辗转)

    (4) 至,到达

    翰飞戾天。——《诗·小雅·四月》

    鲁侯戾止。——《诗·鲁颂·泮水》

    戾于敝邑。——《国语·鲁语上》

    古者天灾降戾。——《国语·周语下》

    鸢飞戾天者。——吴均《与朱元思书》

    (5) 又如:戾止(来临);戾于(至于)

    (6) 违背,违反

    如子之说,文虽相反,义不相戾。——唐· 韩愈《论语笔解》

    举事戾苍天。——《淮南子·览冥训》

    (7) 破裂 [break;split]

    曲得其宜,无所击戾。——《淮南子·主术训》。注:“戾,破也。”

    (8) 通“捩”。扭转

    戾翳旋把,萦随所历。——潘岳《射雉赋》

    形容词

    (1) 乖张;违逆

    戾,乖背也。——《字林》

    降此大戾。——《诗·小雅·节南山》

    又仰而呼天曰:“何为使至此极戾也?——柳宗元《天说》

    果敢而很,猛贪而戾。——《荀子·荣辱》

    (2) 又如:乖戾(别扭,不合情理);戾沓(乖戾多言);戾悖(乖戾背离);戾谬(乖谬)

    (3) 暴戾

    诛严不为戾。(戾残暴。)——《韩非子·五蠹》

    (4) 又如:戾气(暴戾之气);戾虫(老虎的别名。以虎性暴戾凶猛,故名);戾夫(凶恶的人;暴戾之心);戾行(砥砺操行)

    (5) 劲疾,猛烈

    劲风戾而吹帷。——晋· 潘岳《秋兴赋》

    (6) 贪婪凶猛

    悍戾贪肆。——《新唐书·杨于陵传》

    (7) 安定,静止

    民之未戾,职盗为寇。——《诗·大雅·桑柔》

    名词

    (1) 蒙受屈辱或受到的贬抑

    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

    (2) 罪恶,罪行

    余,罪戾之人也。——《国语》

    (3) 又如:罪戾(罪过;罪恶)

    (4) 祸患

    天降灾戾。——《汉书·食货志下》

    (5) 通“疠”。疫病

    疾菑戾疫。——《墨子·尚同中》

    (6) 姓

    英文翻译

    perverse, recalcitrant, rebell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6
    ◎ 客家话:[梅县腔] lui5 [海陆丰腔] lui6 [客英字典] lui5 [台湾四县腔] lui5 [客语拼音字汇] li4 [宝安腔] lui3 li3 [沙头角腔] lui5
    ◎ 潮州话:l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郎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leh/leyliei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