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羡
词语释义
惊羡
(1) 惊讶羡慕
词语解释
见“ 惊羡 ”。
亦作“ 惊羡 ”。惊叹羡慕。
元 揭傒斯 《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诗:“君得南省佐,闻者共惊羡。”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今上御笔》:“幼时曾见中贵手中所捧御书金扇,龙翔凤翥,令人惊羡。”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他惊羡她的美丽,就要讨她当姨太太。”
引证解释
⒈ 见“惊羡”。亦作“惊羡”。惊叹羡慕。
引元揭傒斯《送李都事赴湖广省幕》诗:“君得南省佐,闻者共惊羡。”
明沉德符《野获编·列朝二·今上御笔》:“幼时曾见中贵手中所捧御书金扇,龙翔凤翥,令人惊羡。”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他惊羡她的美丽,就要讨她当姨太太。”
惊羡的国语词典
惊奇羡慕。
惊羡的网络释义
惊羡
惊羡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羡慕,因喜爱而希望得到)
(2) 同本义
羡,贪欲也。——《说文》
羡,贪慕也。——《广韵》
慕欲曰羡。——《字林》
帝谓文王,无然畔援,无然歆羡。——《诗·大雅·皇矣》
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淮南子·说林训》
(3) 又如:歆羡(羡慕);艳羡(十分羡慕);称羡(称赞羡慕);欣羡(喜爱而羡慕);叹羡(赞叹羡慕)
(4) 超过,盖过
德隆乎三皇,功羡于 五帝。—— 司马相如《上林赋》
(5) 又如:羡田(在已入藉或规定的土地数目之外另占有的田地,是不纳租赋的隐匿田);羡利(盈利)
形容词
(1) 富余,足够而多余
四方有羡。——《诗·小雅·十月之交》
以羡补不足。——《孟子·滕文公下》
钧羡不足。——《管子·国蓄》
以其余为羡。——《周礼·小司徒》
喜乐无羡赏,忿怒无羡刑。——《晏子春秋》
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史记·平准书》
虽残文羡语,皆不敢忽。——《元史·许谦传》
(2) 又如:羡力(多余的力量);羡田(余田,指不纳租税的私垦田地);羡溢(富饶丰足)
(3) 长
壁羡以起度。——《周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东莞腔] je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罗马字 |
羡 | 似面 | 邪 | 仙A開 | 去聲 | 霰 | 開口三等 | 山 | 仙A | zsienh/szie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