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痫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惊癎 ”。因受惊而发作的一种病。
《神农本草经》卷二:“牡丹,味辛寒。主寒热、中风、瘈瘲、痉、惊癇。”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南道之酋豪,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布帛絮而为被……俗云,鹅毛柔煖而性冷,偏宜覆婴儿,辟惊癎也。”《医宗金鉴·幼科杂病法要诀·惊痫》:“惊癎,触异惊神气,吐舌急叫面白红,发作如人将捕状。”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神语·雷神》:“祷而得雷公之墨,光莹如漆,则以治邪魅惊癎。”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惊癎”。因受惊而发作的一种病。
引《神农本草经》卷二:“牡丹,味辛寒。主寒热、中风、瘈瘲、痉、惊癇。”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上:“南道之酋豪,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布帛絮而为被……俗云,鹅毛柔煖而性冷,偏宜覆婴儿,辟惊癎也。”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法要诀·惊痫》:“惊癎,触异惊神气,吐舌急叫面白红,发作如人将捕状。”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神语·雷神》:“祷而得雷公之墨,光莹如漆,则以治邪魅惊癎。”
惊痫的国语词典
因受惊吓而突然晕倒的病症。
惊痫的网络释义
惊痫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