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惧

jīng jù [ jing ju]
繁体 驚懼
注音 ㄐ一ㄥ ㄐㄨˋ

词语释义

惊惧 jīngjù

(1) 惊慌恐惧

敌军惊惧纷纷逃窜
panic; frightened

词语解释

  1. 亦作“ 惊戄 ”。惊慌害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其妻夜梦致聘,怖而遽发,明引中流,而船不行。合船惊惧,曰:‘爱一女而合门受祸也。’” 宋 王禹偁 《酬种放徵君》:“山店盖木皮,烟火浑燻灼。夜深闻贙虎,全家屡惊戄。”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有黠士不礼於学师,屡戒飭之,佯作惊惧悦服状,且呈文,请批閲。学师信其诚……不意所呈皆御製文。” 叶圣陶 《隔膜·恐怖的夜》:“两位妇人目注于地,现出困顿、怅惘、惊惧的神情。”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惊戄”。惊慌害怕。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其妻夜梦致聘,怖而遽发,明引中流,而船不行。合船惊惧,曰:‘爱一女而合门受祸也。’”
宋王禹偁《酬种放徵君》:“山店盖木皮,烟火浑燻灼。夜深闻贙虎,全家屡惊戄。”
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卷二:“有黠士不礼於学师,屡戒飭之,佯作惊惧悦服状,且呈文,请批閲。学师信其诚……不意所呈皆御製文。”
叶圣陶《隔膜·恐怖的夜》:“两位妇人目注于地,现出困顿、怅惘、惊惧的神情。”

惊惧的国语词典

惊恐害怕。

惊惧的网络释义

惊惧 (汉语词语)

  • 惊惧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是jīng jù,意思是惊慌恐惧,出自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 惊惧造句

    崔囡满头大汗,惊惧不已“我,我,他。
    下,一只桀骜不驯、野性凶猛的鹰,经过其主这几番折腾以后,大多野性消失殆尽,高傲折损一空,眼中徒留惊惧、乞怜与哀伤,成为主人逐兔叨雀的驯服工具。
    只不过少了些惊惧,多了些哑默。
    高恒既担忧性命不保,又舍不下到手的荣华富贵,惊惧而疯,算是宦场失意。
    尹冬萏闻言,长长舒气,从无尽的惊惧中醒转过来,面对吴三桂的问询,却无言以对。
    一步一步向那王小宝走去,孙韬举手欲打,那王小宝那苍白的脸是吓的寡白,一脸惊惧的冲孙韬歇斯底里的吼道。
    见自己的老板回来了,火速快脚快手把画页收了起来,战战兢兢地低下头,一动不动站在一边,显露出紧张、猥琐、惊惧。
    夜深了,多日的疲乏,与逃走的惊惧,使他身心全不舒服。
    蒙面首领更是一脸惊惧,万万没有想到一介儒生,居然有此巨力。
    千里追魂带着惊惧的神情低头看着胸前,他的胸前牢牢地插着一根精钢打就的花扦,花扦上汩汩流淌着他身体里蓝色的血液,泛着冷冷的天光。
    敞惊惧,不知所言,汗出洽背,徒唯唯而已。
    这项重大的宣告对数百万在苛酷的不公平烈焰下惊惧的黑人而言,不啻是一线伟大的希望之光。
    内心的慌张惊惧压迫着我脆弱的神经。我知道我现在没出息到可耻。河唐先生。
    惊惧之余,心中却窜起些无名火气。
    那些强者一个个面露惊惧,魂飞神丧,全身欲逃,但却为时已晚,身体顷刻之间就被这光芒所吞噬。
    哈密尔顿时定在原地不能动弹,张着嘴两眼惊惧地望着墙壁。
    不知道为什么,体内升腾起一股浓浓的惧意,亚里沙惊惧的后退几步,初见这头古龙的惊讶过后,心里泛起的,居然是浓浓的惧意。
    惊惧之下,江然急不择言的骂道赵志敬,我是师傅的弟子,关你何事,快把我放了,否则别怪我,哦,是我师傅对你不客气。
    唐玄月这才如梦初醒,心里惊惧,急忙闪现到林萧萧身边,用手抱着林萧萧的小蛮腰,两人目光相对,柔情似水。
    “该不会又有巷战罢,”瑞珏惊惧地说。

    汉字详情

    jīng [jing]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YIY
    五行:
    仓颉: PYRF
    四角: 900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2)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3)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4)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 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 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惊唬(惊动,吓唬);惊耍(用惊吓的办法开玩笑;耍笑);惊闺(惊闺叶。货郎为招徕顾客而使用的一种手摇响器)

    (6) 动

    波澜不惊。——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惊慌,恐惧

    秦王惊,自引而起。——《战国策·燕策》

    闻人声亦惊起。——苏轼《石钟山记》

    (8) 又如:惊恍(惊慌,害怕);惊怖(惊慌恐怖,惊吓);惊报(灾祸的先兆);惊疑(惊慌疑惑);惊嘬嘬(非常提心、害怕的样子);惊怖惕息(战战兢兢,恐惧不安的样子)

    (9) 惊讶;惊奇。如:惊厄(惊险;惊困);惊诧(惊讶诧异);惊乍(惊恐不安);惊悼(惊异痛伤)

    (10) 纷乱

    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吕氏春秋》

    细尘障路起,惊花乱眼飘。——北周· 庾信《侠客行》

    英文翻译

    frighten, surprise, startle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1

    宋本广韵

    [ju]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HWY
    仓颉: PBMC
    四角: 97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2) 同本义

    惧,恐也。——《说文》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墨子·尚同中》

    楚兵惧,自 秦归。——《史记·屈原列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荀子·解蔽》

    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又如:惧思(因恐惧而慎重考虑);惧选(害怕获罪);惧高症(心理学名词。身处高处所产生的过分恐惧反应,不敢往下看、双腿发软、颤抖或晕眩等)

    (4)惊慌失措的样子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 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汉书·惠帝纪赞》

    (5) 恐吓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易》

    围徐以惧 吴。——《左传·昭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fear, be afraid of, d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东莞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海陆丰腔] ki3
    ◎ 潮州话:哥污6 ,gu6(kŭ)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