悚惧

sǒng jù [ song ju]
繁体 悚懼
注音 ㄙㄨㄥˇ ㄐㄨˋ

词语释义

悚惧 sǒngjù

(1) 害怕

悚惧不安
fear

词语解释

  1. 亦作“ 悚愳 ”。恐惧;戒惧。

    《韩非子·内储说上》:“吏以 昭侯 为明察,皆悚惧其所而不敢为非。” 汉 王符 《潜夫论·慎微》:“人君闻此,可以悚愳。” 汪继培 笺:“《説文》云:‘惧,恐也。古文作“愳”。’” 隋 王通 《中说·礼乐》:“古之明王,敬慎所未见,悚惧所未闻。”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请假》:“小臣心怀悚惧,啣尺疏叩丹墀。” 王统照 《一栏之隔》:“囚犯们却悚惧不安起来,更谨慎、更殷勤地工作。”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悚愳”。恐惧;戒惧。

《韩非子·内储说上》:“吏以昭侯为明察,皆悚惧其所而不敢为非。”
汉王符《潜夫论·慎微》:“人君闻此,可以悚愳。”
汪继培笺:“《説文》云:‘惧,恐也。古文作“愳”
。’” 隋王通《中说·礼乐》:“古之明王,敬慎所未见,悚惧所未闻。”
明无名氏《四贤记·请假》:“小臣心怀悚惧,啣尺疏叩丹墀。”
王统照《一栏之隔》:“囚犯们却悚惧不安起来,更谨慎、更殷勤地工作。”

悚惧的国语词典

恐惧、害怕。《三国演义.第八九回》:「二人悚惧,不敢正视。」《西游记.第一四回》:「只闻得一声响喨,真个是地裂山崩。众人尽皆悚惧。」也作「耸惧」。

悚惧的网络释义

悚惧

  • 悚惧是汉语词汇,
  • 拼音:sǒng jù
  • 释义为害怕,悚惧不安。
  • 悚惧造句

    突击者阴恻沙哑的声音在陈子云的耳边响起,而从突击者身上散发出的一股若有若无的异味,更让陈子云有些悚惧。
    黑色气熖近在眼前,无言来到这里后就一直有意不去看它,走到离它不足二十米处无言悚惧,因为黑色倒挂瀑布处此时出现了一种怪力量,正拉扯着无言。
    悚惧不单单是由眼前利齿獠牙的玛噶布产生而来,幼年受到邻居家的恶犬追咬那一幕,也不停的在林翰脑海里闪现。
    一般情况下,她一看到这位学长便在心里打突突,比看到万菩真人还要悚惧。
    同时,还有一种无名的悚惧!因为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寻为谟罕默德闻知,心益悚惧,托词出猎,仅带札兰丁及心腹数人,潜往义拉克去了。
    而双手也长出了一丈多长的指甲,如同铁钩一般,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再加上那妖艳的面孔,乌黑如瀑的长发,让人感受到了一股由衷的悚惧。
    兴言及此,曷胜悚惧!总之,铁路之造,在中国今日实有万难缓图之势。
    看热闹的人都围了上来,虎哥一看是陆浩,觉得自己收拾他应该不成问题,他一把脱掉了外套,露出了强健的肌肉,胸口一条纹的很恐怖的大蛇看着让人有点悚惧。
    失神悚惧的工夫,眼前的青年皱起了浓浓的眉头,一脸怒意,死死地盯着他的脸问“你叫什么名字?”。
    大雨兀自浇淋着小山,丘间碧叶凌风战栗,像是迎来了山魈女鬼,散发悚惧诡谲的气息。
    但不论是鼎沸的舆论压力,还是她本身带给我的悚惧,都使我不得不向她低头屈服。
    为了不影响观感,我跟汤胖子是蹲在地上去看的,可纵然这样,那幅画也离我们太近了,近到受害者的每一丝痛楚我们都如亲身经历,铺天盖地的悚惧感压得人喘不过气。

    汉字详情

    sǒng [song]
    部首: 339
    笔画: 10
    五笔: NGKI
    五行:
    仓颉: PDL
    四角: 9509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束声。本义:恐惧)

    (2) 同本义

    悚,惧也。——《玉篇》

    人君闻此,可以悚惧。——汉· 王符《潜夫论·慎微》

    (3) 又如:悚怯(惶恐胆怯);悚愧(惶恐惭愧);悚栗(恐惧战栗);悚骇(惊恐);悚异(惊异)

    (4) 欢悦 。如:悚抃(欢愉);悚戴(欢欣奉戴);悚跃(欢悦跳跃)

    (5) 耸立;高耸 。如:悚立(耸立,竖立);悚峙(高耸峙立)

    (6) 恭敬 。如:悚敬(恭敬)

    英文翻译

    afraid, scared, frightened

    方言集汇

    ◎ 粤语:su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ng3 [台湾四县腔] sung3 [梅县腔] sung3 cet7 [宝安腔] sung3 [客语拼音字汇] sung3 [海陆丰腔] sung3
    ◎ 潮州话:思翁2(耸)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拱上聲開口三等syungx/sivnksĭwoŋ
    [ju]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HWY
    仓颉: PBMC
    四角: 97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2) 同本义

    惧,恐也。——《说文》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墨子·尚同中》

    楚兵惧,自 秦归。——《史记·屈原列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荀子·解蔽》

    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又如:惧思(因恐惧而慎重考虑);惧选(害怕获罪);惧高症(心理学名词。身处高处所产生的过分恐惧反应,不敢往下看、双腿发软、颤抖或晕眩等)

    (4)惊慌失措的样子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 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汉书·惠帝纪赞》

    (5) 恐吓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易》

    围徐以惧 吴。——《左传·昭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fear, be afraid of, d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东莞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海陆丰腔] ki3
    ◎ 潮州话:哥污6 ,gu6(kŭ)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