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

kǒng jù [kong ju]
繁体 恐懼
注音 ㄎㄨㄥˇ ㄐㄨ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恐惧 kǒngjù

(1) 畏惧,害怕

大水漫漫,心甚恐惧
fear;dread

词语解释

  1. 畏惧,害怕。

    《易·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恐惧,会盟而弱 秦 。” 唐 杜甫 《留花门》诗:“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一·参政梦》:“傍有大水漫漫,心甚恐惧。” 老舍 《骆驼祥子》二:“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

引证解释

⒈ 畏惧,害怕。

《易·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惧脩省。”
《史记·秦始皇本纪》:“诸侯恐惧,会盟而弱秦。”
唐杜甫《留花门》诗:“田家最恐惧,麦倒桑枝折。”
明郎瑛《七修类稿·奇谑一·参政梦》:“傍有大水漫漫,心甚恐惧。”
老舍《骆驼祥子》二:“希望使他快活,恐惧使他惊惶。”

恐惧的国语词典

畏惧。

恐惧的网络释义

恐惧 (汉语词语)

  • 恐惧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ǒng jù,意思是惊慌害怕,惶惶不安。出自于《易·震》:“洊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 恐惧造句

    燕燕因为恐惧而发出了尖利的喊叫。
    我虚张声势,正努力掩藏自己的恐惧。
    对寂寞的恐惧胜过对束缚的恐惧,因此我们结婚了。
    我想再一次远走高飞,不再有恐惧,不再有眼泪。
    在一片漆黑、寂静无声的环境中,不由得使人心生恐惧,惊恐万状。
    当近距离面对你的恐惧,你才看出它真正是个什么东西:不过是个杯弓蛇影的恐惧,而不是现实。
    影片非常成功地创造了令人恐惧的"身临其境"之感。
    杞人忧天的人需要安全感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恐惧。
    恐惧心理把我局限在狭窄的安乐窝里动弹不得。
    看见他装神弄鬼的模样,孩子们恐惧得连连后退。
    菲尔普斯表示,恐惧记忆的恢复程度因人而异。
    没有一种不通过蔑视忍受和奋斗就可以征服的命运。犹豫拖延将不断滋养恐惧,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没有恐惧才会有幸福生活。
    勇敢并非没有恐惧,而是克服恐惧,战胜恐惧。
    面对观众,她毫不恐惧,在音乐中翩翩起舞。
    看到这惊险的场面,小姑娘恐惧极了,吓得直打哆嗦。
    引起不可言状的恐惧、害怕或不安的。
    害怕不被人喜欢是一种有力的恐惧。
    在梦里,总会发生你希望的或者恐惧的事情。
    看见哥哥走过来,我所有的恐惧都已经烟消云散。
    对个人的一举一动常常战栗恐惧,总害怕出什么差错,这种心情就好像将要掉入深渊一样。

    汉字详情

    kǒng [kong]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AMYN
    五行:
    仓颉: MNP
    四角: 17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巩声。本义:严重害怕,惊恐)

    (2) 同本义

    恐,惧也。——《说文》

    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星队木鸣,国人皆恐。——《荀子·天伦》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聊斋志异·狼》

    秦王其破璧,乃辞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

    赵王恐。

    恐栗,为儿恒状。——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舟人大恐。——宋· 苏轼《石钟山记》

    魏王恐。——《史记·魏公子列传》

    (4) 又如:恐防(担心,提防);恐虑(担心);恐灼(惊恐);恐怯(畏怯、害怕);恐畏(畏惧);恐急(惊慌)

    (5) 恐吓,使之害怕

    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韩非子·有度》

    李斯因说 秦王,请先取 韩以恐他国。——《史记·高祖本纪》

    (6) 又如:恐呵(威吓呵斥);恐胁(恐吓威胁);恐逼(恐吓逼迫);恐褐(恫吓威胁)

    (7) 恐怕

    恐前后受其敌。——唐· 柳宗元《三戒》

    常恐秋节至。——《乐府诗集·长歌行》

    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战国策·赵策》

    恐托付不效。——诸葛亮《出师表》

    (8) 又如:恐其有误;恐不容易;恐非所愿

    副词

    恐怕,表示估计兼担心

    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偿城恐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恐为操所光。——《资治通鉴》

    恐不任我意。——《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英文翻译

    fear; fearful, apprehensive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2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ung3 [海陆丰腔] kiung3 [梅县腔] kiung3 [东莞腔] kung3 [客语拼音字汇] kiung3 kung3 [沙头角腔] kiung3 [台湾四县腔] kiung3 [宝安腔] kung3 [陆丰腔] ki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丘隴上聲開口三等khyungx/qivnkkʰĭwoŋ
    [ju]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HWY
    仓颉: PBMC
    四角: 970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瞿声。本义:害怕,恐惧)

    (2) 同本义

    惧,恐也。——《说文》

    是以举天下之人,皆恐惧振动惕栗,不敢为淫暴。——《墨子·尚同中》

    楚兵惧,自 秦归。——《史记·屈原列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故有知非以虑是,则谓之惧。——《荀子·解蔽》

    喜怒哀惧爱恶欲。——《礼记·礼运》

    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3) 又如:惧思(因恐惧而慎重考虑);惧选(害怕获罪);惧高症(心理学名词。身处高处所产生的过分恐惧反应,不敢往下看、双腿发软、颤抖或晕眩等)

    (4)惊慌失措的样子

    闻叔孙通之谏则惧然,纳 曹相国之对而心说。——《汉书·惠帝纪赞》

    (5) 恐吓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易》

    围徐以惧 吴。——《左传·昭公十二年》

    英文翻译

    fear, be afraid of, dread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i3 [东莞腔] ki3 [梅县腔] ki3 [台湾四县腔] ki3 [海陆丰腔] ki3
    ◎ 潮州话:哥污6 ,gu6(kŭ)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