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手,旱声。本义:勇猛)
(2) 同本义
悍,勇也。——《说文》
悍戇好斗。——《荀子·大略》
虽有悍如冯敬者。——《汉书·贾谊传》
且其人剽悍。——《汉书·陈汤传》
上患吴会稽轻悍。——《汉书·吴王濞传》
(3) 又如:悍酋(勇猛的首领);悍夫(勇士);悍志(勇猛之气);悍壮(勇武强壮)
(4) 凶狠,蛮横
悍吏之来吾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如:悍鸷(凶暴、蛮横的性情);悍吏(凶暴蛮横的官吏);悍妻(凶悍的妻子);悍戾(凶横怪戾)
(6) 强劲;坚实 。如:悍坚(刚强;坚强);悍人(刚强固执的人);悍梗(强悍固执而不顺服)
英文翻译
courageous, brave; viol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on5 hon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on5 gon5 [海陆丰腔] hon6 gon5 [梅县腔] hon5 [台湾四县腔] hon5 gon5 [客语拼音字汇] hon4 [宝安腔] hon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on5 gon5 [海陆丰腔] hon6 gon5 [梅县腔] hon5 [台湾四县腔] hon5 gon5 [客语拼音字汇] hon4 [宝安腔] ho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八翰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翰 | 侯旰 | 匣 | 寒 | 去聲 | 翰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ɣɑn | ghanh/hann |
详细解释
jí
形容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亟”(古極字)字的初文。中间是一个站着的人,上面一横表示“极于顶”,下面一横表示“极于踵。”金文繁化字形,与小篆的写法相似。本义:极点,尽头) 快速;迅速(含有急迫之意)
亟,急也。——《广雅》
亟其乘屋。——《诗·豳风·七月》
小饭而亟之。——《礼记·少仪》
欲霸之亟成。——《战国策·宋策》
亟言之。——《左传·昭公二十一年》
君亟定变法之虑。——《商君书·更法》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孟子·梁惠王上》
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亟请广州府余暨 南、 番二县代求解免。——《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亟欲;亟盼;亟肄(加紧训练);亟务(紧要之事)
(3) 另见
qì
副词
(1) 屡次 。如:亟叹(屡次感叹);亟请(多次请求)
(2) 另见
英文翻译
urgently, immediately, extremely
方言集汇
◎ 粤语:gik1 kei3
◎ 客家话:[梅县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kid6 [客英字典] git7 kit8 [台湾四县腔] kit8 git7 [海陆丰腔] kit8 git7 [宝安腔] git7
◎ 潮州话:gêg4 ki3 (kek khì)
◎ 客家话:[梅县腔] git7 [客语拼音字汇] gid5 kid6 [客英字典] git7 kit8 [台湾四县腔] kit8 git7 [海陆丰腔] kit8 git7 [宝安腔] git7
◎ 潮州话:gêg4 ki3 (kek khì)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亟 | 去吏 | 溪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kʰĭə | khih/qi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