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罪

shù zuì [ shu zui]
注音 ㄕㄨˋ ㄗㄨㄟˋ

词语释义

恕罪 shùzuì

(1) 原谅罪过

forgive crime;forgive a sin;pardon an offence

词语解释

  1. 原谅过错。多用为请勿计较的套语。

    《水浒传》第三二回:“我弟兄两个‘有眼不识 泰山 ’,万望恕罪。”《西游记》第五五回:“恕罪,恕罪,有病在身,不能行礼。”《说唐》第五二回:“小弟来迟,望乞恕罪。”

引证解释

⒈ 原谅过错。多用为请勿计较的套语。

《水浒传》第三二回:“我弟兄两个‘有眼不识泰山 ’,万望恕罪。”
《西游记》第五五回:“恕罪,恕罪,有病在身,不能行礼。”
《说唐》第五二回:“小弟来迟,望乞恕罪。”

恕罪的国语词典

原谅罪过。

恕罪的网络释义

恕罪

  • 恕罪,汉语词汇。
  • 拼音:shù zuì。
  • 释义:原谅过错。
  • 恕罪的翻译

    英语: please forgive me
    德语: Gunst erweisen (S)​

    恕罪造句

    刚才我有眼不识泰山,请大人恕罪!
    请娘娘恕罪,我儿子年龄小不懂事,您别和他一般见识。
    臣这两天跑肚拉稀,不合没了力气,拉不动弓,请太子爷恕罪。
    我没有办法请求你们的原谅,因为要不要原谅不是我卑微的请求就能恕罪得了的!
    不瞒法师说,小人年纪已老,筋骨衰迈,只能指点法师到此,却已无力再助法师过河,法师须要自己过去,尚请法师恕罪则个。
    原来是吴少爷莅临,奇珍楼有失远迎,恕罪则个。
    难道神佛们都跟老王家隔壁的媒婆巧嘴八哥一样,好窜老婆舌头?啊!罪过,罪过,弟子不是成心对神佛不敬,恕罪,恕罪!昊天见把张福唬住了,又说道你附耳上来。
    “啊,大王!小人只顾看树,不知大王驾到,请恕罪!”年轻人赶紧给吴王鞠躬行礼。
    由于赎价,我们得蒙恕罪,良心无愧,有希望得享永生。
    弟媳泼野,冲撞了真人,真人切莫和这村妇一般见识,还请多多恕罪。
    请陛下恕罪,臣妹借此良机,只是想在众位亲贵大人们面前,代罪臣谢玉供呈欺君罔上、陷杀忠良的大逆之罪。
    请文公子恕罪,小的也不回去了。
    对不起,这位施主,小僧觉远,忙着上早课一时冲撞了施主,还请施主恕罪。
    有件事刚才没有说,还望岛主大人能够恕罪。
    现在该是时候测试你恕罪的意愿了。
    公子恕罪,我们几个啸聚在一块,其实都属于不同山寨。
    随着岛上尸体堆积得越来越多,这些年轻人必须在有限得时间内找出一个有效得办法对付这个恶魔。不光是为了拯救自己得生命,还为了为自己的灵魂恕罪。
    原来是三坛海会大神,哪吒三太子,小仙有失迎迓,恕罪恕罪。
    大人恕罪,小人奉命保护大人回城自然得十分用心,只是前路正方探得有流贼出没,方才不得已从小路而回,还请大人明察。
    弟子祝老师圣寿无疆!因不知道老师驾临,没有前来远迎,望您恕罪。

    汉字详情

    shù [shu]
    部首: 440
    笔画: 10
    五笔: VKNU
    五行:
    仓颉: VRP
    四角: 463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如声。本义:恕道,体谅) 同本义

    恕,仁也。——《说文》

    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

    以心度物曰恕。——《声类》

    以己量人谓之恕。——《贾子道术》

    恕,明也。——《墨子经上》

    忠恕违道不远。——《礼记·中庸》。注:“恕,忖也。忖度其义于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2) 又如:恕直(宽仁正直);恕心(仁爱之心);恕实(忠实,老实);恕道(宽仁之道)

    动词

    (1) 饶恕,宽恕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不得见久矣,窃自恕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战国策·赵策》

    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2) 又如:恕谅(宽谅,原谅);恕免(饶恕;宽免);恕辞(开脱或原谅的言辞)

    英文翻译

    forgive, excuse, show mercy

    方言集汇

    ◎ 粤语:syu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u5 [海陆丰腔] shu5 [梅县腔] shu5 [东莞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4 [沙头角腔] su5 [陆丰腔] shu6 [宝安腔] su5 [台湾四县腔] s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商署去聲開口三等ɕĭosjoh/sjvh
    zuì [zui]
    部首: 520
    笔画: 13
    五笔: LDJD
    五行:
    仓颉: WLLMY
    四角: 6011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辛,从自,言罪人蹙鼻苦辛之忧,自亦声。本义:作恶或犯法的行为)

    (2) 同本义

    辠,犯法也。——《说文》。秦以辠似皇字,改用罪。

    辜辟戾辠也。经传皆以罪为之。——《尔雅》

    畏此罪罟。——《诗·小雅·小明》

    君子以赦过宥罪。——《易·解卦象下传》

    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王制》

    离桓之罪。——《国语·晋语》

    或闻无罪。——《史记·陈涉世家》

    恶不忍闻,罪不容诛。——《汉书》

    治臣之罪。——诸葛亮《出师表》

    某知罪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3) 又如:罪首(罪魁祸首);罪失(罪愆和过失);罪眚(罪愆,罪过);罪瑕(罪愆);罪祸(罪愆);罪累(罪过);罪悔(罪过);罪殃(罪过);罪辜(罪咎);罪衅(罪行;过恶);罪例(犯罪的案例)

    (4) 罪人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矣。——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5) 又如:罪囚(罪犯);罪孥(罪犯的家属);罪徒(服刑的囚犯);罪疾(邪恶的罪人);罪脑(罪首);罪隶(古时罪人家属之男性没入官府为奴者)

    (6) 过失;错误

    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

    不替孟明,孤之过也。大夫问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7) 又如:罪诟(过错;诟病);罪失(罪愆和过失);罪负(过失)

    (8) 苦难;祸殃 。如:受罪;罪殃(祸殃);罪逆(罪孽);罪疾(灾祸);罪恼(罪孽烦恼);罪障(佛教罪孽能障碍诸善,故称“罪障”);罪苦(佛教语。苦难。因为罪孽而蒙受苦难)

    (9) 刑罚

    墨罪五百,劓罪五百…杀罪五百。——《汉书·刑法志》

    (10) 捕鱼竹网

    罪,捕鱼器——《字汇补》

    动词

    (1) 归罪于

    禹、 汤罪己,其兴也悖焉。——《左传·庄公十一年》

    朕若罪宗宪,后日谁肯为国家任事?——明· 孙高亮《于谦全传》

    (2) 又如:不罪(不怪罪;不归罪于);罪己(把罪咎归于自己);罪谴(罪责);罪坐(归罪;连坐)

    (3) 惩罚;治罪

    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变亦可乎?——《韩非子·五蠹》

    乃劝种麦,无或失时,行罪无疑。——《吕氏春秋》。高诱注:“罪,罚也。”

    宗宪无以罪。——《明史》

    (4) 又如:罪人不孥(治罪止于本人,不累及妻和子女);罪法(罪罚);罪辱(处罚折辱);罪律(治罪的律条)

    英文翻译

    crime, sin, vice; evil; hard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zeoi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ui5 [梅县腔] cui5 [沙头角腔] cui5 [东莞腔] cui3 [海陆丰腔] cui6 [陆丰腔] cui6 [宝安腔] cui3 [客英字典] cui5 [客语拼音字汇] cui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四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徂賄上聲合口一等zuaix/dzuojdzʰu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