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怙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后因以“恃怙”为母亲、父亲的代称。
《旧唐书·文苑传下·元德秀》:“ 德秀 早失恃怙。” 明 陆采 《怀香记·鞠询香情》:“徒为恃怙,逞遁辞护女欺夫。” 清 褚人穫 《坚瓠四集·女状元》:“幼失恃怙,与老姥同居。”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恃怙”为母亲、父亲的代称。
引《诗·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旧唐书·文苑传下·元德秀》:“德秀早失恃怙。”
明陆采《怀香记·鞠询香情》:“徒为恃怙,逞遁辞护女欺夫。”
清褚人穫《坚瓠四集·女状元》:“幼失恃怙,与老姥同居。”
恃怙的网络释义
恃怙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2) 同本义
恃,赖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恃有年也。——《公羊传·桓公三年》
吾以兰为可恃兮。——《离骚》。注:“怙也。”
恃源而往者也。——《庄子·徐无鬼》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3) 又如:仗恃(倚仗);恃固(凭仗地势的险固);恃势(倚仗权势);恃爱(倚仗对方的爱宠);恃险(凭仗地势的险要);恃宠作娇(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恃赖(恃凭。依赖,凭借);恃众(依仗人多势众);恃宠(依仗宠爱);恃才傲物(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恃功(自负功高);恃明(自负聪明)
(4) 持;矜持
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吕氏春秋》
名词
母亲的代称,母死称失恃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市 | 時止 | 常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ʑĭə | zjix/zjiio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古声。本义:依仗,凭借)
(2) 同本义
怙,恃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怙其俊才。——《左传·宣公十五年》
怙势作威。——柳宗元《封建论》
(3) 又如:怙气(仗持勇气);怙终(仗恃作恶,终不悔改);怙势(倚恃权势);怙险(凭恃险固)
(4) 坚持 。如:怙过(坚持错误);怙过不悛(坚持错误不改);怙恶(坚持作恶)
名词
(1) 父母的合称
孩失其怙,幼丧所亲;旁无弟兄,藐然一身。——白居易《寄乌江十五兄文》
(2) 父亲
怙、恃二字,分言之,父曰怙,母曰恃…合言之,父母通谓之怙。——《正字通》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u5 fu3 [台湾四县腔] fu5 [梅县腔] fu3 [宝安腔] fu3 [客语拼音字汇] fu4 ku4 [海陆丰腔] fu6
◎ 潮州话:何污6(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戸 | 侯古 | 匣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遇 | 模 | ɣu | ghox/hu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