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愤

yōu fèn [ you fen]
繁体 憂憤
注音 一ㄡ ㄈ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忧愤 yōufèn

(1) 忧虑悲愤;忧虑愤恨

忧愤不平
积忧愤。——· 方苞《狱中杂记》
worried and indignant

词语解释

  1. 忧郁愤恨。

    《后汉书·何颙传》:“ 顒 以它事为 卓 所繫,忧愤而卒。”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三:“时 煜 方以亡国忧愤,无意於蓄财,所取不多。”《三国演义》第六六回:“ 荀攸 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叶圣陶 《线下·校长》:“ 顾校长 看看学生去了一半,心里不免忧愤。”

引证解释

⒈ 忧郁愤恨。

《后汉书·何颙传》:“顒以它事为卓所繫,忧愤而卒。”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时煜方以亡国忧愤,无意於蓄财,所取不多。”
《三国演义》第六六回:“荀攸知之,忧愤成疾,卧病十数日而卒。”
叶圣陶《线下·校长》:“顾校长看看学生去了一半,心里不免忧愤。”

忧愤的国语词典

心中愁闷不平。

忧愤的网络释义

忧愤

  • 忧愤,汉语词汇。
  • 拼音:yōu fèn
  • 释义:有忧虑悲愤,忧郁愤恨等意思。
  • 可以用做形容词、动词、名词。另有相关词组:忧愁、忧烦、忧虑愁苦、忧愁满面等。
  • 忧愤造句

    由于南宋王朝当权者软弱无能,辛弃疾自感无力回天而忧愤成疾。
    答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
    寥落荒州忧愤死,诗文每读泪阑干。
    表达了不能做战士而只能做诗人的不甘与无奈,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展的忧愤情怀。
    突然又想到今天的天象还没测算,于是更加忧愤,大有一种空有一腔豪情却报国无门的感觉。
    直到骏马飞逝,月如半道回头遥望,无忧已是热泪盈眶,酸楚忧愤。
    主张以寂寞真淳之心写忧愤清刚之情,在风格上寻找天然风韵与万古英雄之气的统一,似乎在摆脱以“风骨”为特色的格调论,返回到对诗文豪气的推崇。
    无劫忧愤虑着“难道今日,真要葬身此处?”。
    老人回来后,为女儿的命运忧伤不已,最后一病不起,忧愤而死。
    四年前,他带着忧愤离开了这里,四年后,他紧握着手中一张崭新的照片又回到了这个城市。
    此前他受清廷厚恩,直到现在还是“护帝太保”;而实则一力助袁,因而进退两难,只能托言因“国变忧愤”,力辞太保,离京闲居,暂避“一时之谤”。
    两宋词坛上该词调作品多不出苏舜钦“沉郁忧愤”与苏轼“旷达超迈”二路,然不管哪类作品,大都具有题材内容社会化、情感取向反悲伤的特点。
    此时,却见那老者端详片刻,忽然一声长吁,一拳砸在羊皮大地图上,忧愤而沉重。
    此前,堵胤锡因为屡次发檄召集忠贞营始终没有效果,忧愤而死。
    刘协见文远说的慷慨激昂,虽然不明真假,却也被文远说的幽然一叹,尤其是提及董卓,刘协更是被挑起心中忧愤,终于禁不住开始流露出真性情来!“”。
    ,眼看自己殚精竭虑筹划的北伐计划已成泡影,忧愤成疾,背上长疽,病情加剧。
    久攻不下,又死了这么多人,高欢忧愤发病,一卧不起。
    自后梁主所求,多不遂意,饮膳亦为所裁,忧愤成疾。
    他具冠帻拜伏号泣,请求随行,却不为金人所许,最终忧愤成疾而卒;其弟滕祺及族人滕承,也同时被金人所掳,却是坚贞不屈。
    她心中忧愤,不由气急,忙努力平息心情继续道“以后你掌管天下生杀大权,希望你不要学前朝玄武之事。

    汉字详情

    yōu [you]
    部首: 339
    笔画: 7
    五笔: NDN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IKU
    四角: 93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 suī 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2)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指忧愁忿懑滞郁在胸中);忧蹙(因忧愁而紧锁眉头);忧愠(忧愁懊恼);忧忆(忧愁担心);忧心如捣(忧愁得像有什么东西捣心一样);忧邑(愁闷抑郁);忧畏(忧虑畏怯);忧世(为世时或时事而忧虑);忧怀(忧虑怀念);忧怯(担忧畏怯);忧天(担心天塌下来);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忧鱼(担心水患)

    名词

    (1) 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王宅忧,亮阴三祀。——《书·说命上》

    (2) 又如:忧居(丁忧家居);忧服(因父母死而居忧服丧);忧纪(居父母丧之期);忧棘(居父母之丧);忧毁(居父母之丧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忧艰(忧父母之丧)

    (3) 忧患,祸患

    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恐季氏之忧。

    愦于忧。——《战国策·齐策四》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忧困(忧患困顿);忧逼(忧患侵迫);忧难(忧患);忧衅(忧患之端)

    (5) 姓

    英文翻译

    sad, grieved; grief, melancho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于救去聲開口三等ĭəuiuh/hiow
    fèn [fen]
    部首: 339
    笔画: 12
    五笔: NFAM
    五行:
    仓颉: PJTO
    四角: 9408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贲( bēn)声。从“心”,表示与心情等有关。本义:郁结于心;憋闷)

    (2) 同本义

    愤,懑也。——《说文》

    发愤以杼情。——《楚辞·九章·惜诵》

    志意蕴愤。——《后汉书·王符传》

    (3) 又如:愤切(内心极度愤懑);愤悁(愤懑郁积);愤薄(郁结,充塞);愤厥(由于愤气郁结造成的痉挛昏厥)

    (4) 充盈,旺盛

    愤,盈也。——《方言十二》

    阳瘅愤盈。——《国语·周语》

    (5) 又如:愤盈(充溢,积满;气愤,愤懑);愤盛(积满,充盈)

    动词

    (1) 愤怒;怨恨。同“忿”

    所以昭炯戒,激众愤,图报复也。——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愤怨(愤怒怨恨);愤心(愤怒或愤激之心);愤忿(愤怒);愤沮(怨恨沮丧);愤痛(愤怒悲痛);愤咤(愤怒)

    (3) 发,奋

    愤于中则应干外。——《淮南子·脩务》

    (4) 又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愤迅(奋迅);愤勇(奋勇);愤起(奋发而起)

    英文翻译

    resent, hate; indignant

    方言集汇

    ◎ 粤语:fan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