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箴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忠诚的劝告。
晋 江统 《函谷关赋》:“顾 晋平 之爱险,获 汝叔 之忠箴,鄙 魏武 之坠志,嘉 吴起 之弘心。”
引证解释
⒈ 忠诚的劝告。
引晋江统《函谷关赋》:“顾晋平之爱险,获汝叔之忠箴,鄙魏武之坠志,嘉吴起之弘心。”
忠箴的网络释义
忠箴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2) 同本义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3) 又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 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4)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5) 忠厚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6)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动词
(1)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忠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2) 又
忠而被谤。
(3) 又
求忠以自为。
忠孝如古人某。——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名词
(1) 忠臣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2) 通“中”。中间,适中
忠人之和。——《管子·禁藏》
则有仇讐之忠。——《韩非子·五蠹》。高亨云:“忠,借为中。”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zhung1 [客语拼音字汇] zung1 [宝安腔] zung1 [客英字典] zhung1 [东莞腔] zung1 [梅县腔] zhung1 [台湾四县腔] zung1 [海陆丰腔] zh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中 | 陟弓 | 知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triung/tiung | ţĭu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咸声。本义:缝衣用的工具。后作“针”)
(2) 同本义
衣裳破绽,纫箴请补缀。——《礼记》。
(3) 又如:箴缕(针线);箴末(喻微细);箴管(指缝缀之事);箴盥(古代妇女承姑奉盥,视为箴规)
(4) 针炙治病所用的针形器具 。如:箴石(石制的针。古代治病之具。亦指可用以制针的石头);箴砭(古代用石针治病。后借喻为纠谬;规谏)
(5) 文体的一种,以规戒为表达的主题
箴顿挫而清壮。——晋· 陆机《文赋》。
(6) 又如:箴铭(文体名。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在古代常刻在器物上或碑石上,兼用于规戒、褒赞)
动词
(1) 规劝,告诫
贤袭人娇嗔箴 宝玉,俏 平儿软语救 贾琏。——《红楼梦》。
(2) 又如:箴谏(劝谏别人改正过失);箴砭(指出并纠正错误);箴规(劝谏,规戒);箴诫(规劝告诫);箴诲(规劝教训);箴训(箴戒;规训)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in1 [宝安腔] zim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m1 [陆丰腔] zhim1 [客语拼音字汇] zim1 [梅县腔] zh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斟 | 職深 | 章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侵A | 深 | cjim/tjim | tɕĭĕ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