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

zhōng wǔ [ zhong wu]
注音 ㄓㄨㄥ ㄨˇ

词语释义

1.忠义勇猛。

词语解释

  1. 忠义勇猛。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文雅优备,忠武又著,和於抚下,慎於事上。”

引证解释

⒈ 忠义勇猛。

三国魏曹操《表论田畴功》:“文雅优备,忠武又著,和於抚下,慎於事上。”

忠武的网络释义

忠武

  • 谥号制度里一个称号,‘忠武’二字被视为最高的荣誉。
  • 忠武造句

    忠武军全军一万五千将士开拨,一万五千骑兵翻山越岭北上抗击鲜卑。
    新月王朝开国之主为褒赏自他微茫时,就跟随左右的第一代忠武侯,所建的哀荣之所,祭祀之地。
    上帝眷,锡臣忠武,底绥内艰,推戴圣祖。
    尽管淮西军的地盘已经被搜掠得差不多了,但是它北边的忠武军和宣武军,都在觊觎蔡州和颖州。
    明仁宗加封为河间王,改谥忠武。
    长安西边是保大兵团,定难兵团,义武兵团,凤翔兵团,忠武兵团,以及王司令的川军。
    曾经是韩国顶级豪门媳妇的高贤贞认真评价了他的画作,并在拍摄过程中不断地鼓励他,预言他一定会成为忠武路金字塔尖上的演员。
    此二人乃是忠武将军新请的先生,博古通今!
    在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因病于五丈原去世,按照诸葛亮的遗嘱,刘禅将其安葬于定军山,并赠送诸葛亮丞相武乡侯印绶,谥号忠武侯。
    陈主命司徒豫章王叔英屯朝堂,萧摩诃屯乐游苑,樊毅屯耆阇寺,鲁广达屯白土冈,忠武将军孔范屯宝田寺。
    钦封飞虎大将军、一等忠武公杨致,公忠体国,武勇仁义,实为大夏屏藩之良臣。
    这一队士兵弓上弦刀出鞘,里三层外三层把汤文保护起来,遇到要过来砍杀的,便按照汤文的吩咐大喊“我们是忠武将军的人!”。
    刀光剑影的一瞬间风驰电掣,士壹和周宠惊呆了没想道黄忠武艺这么高强,四位郡兵齐头并进,都不能伤他分毫,反而黄忠隐隐占了上风。

    汉字详情

    zhōng [zhong]
    部首: 440
    笔画: 8
    五笔: KH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P
    四角: 50336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2) 同本义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3) 又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 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4)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5) 忠厚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6)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动词

    (1)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忠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2) 又

    忠而被谤。

    (3) 又

    求忠以自为。

    忠孝如古人某。——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名词

    (1) 忠臣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2) 通“中”。中间,适中

    忠人之和。——《管子·禁藏》

    则有仇讐之忠。——《韩非子·五蠹》。高亨云:“忠,借为中。”

    (3) 姓

    英文翻译

    loyalty, devotion, fidelity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1
    ◎ 客家话:[陆丰腔] zhung1 [客语拼音字汇] zung1 [宝安腔] zung1 [客英字典] zhung1 [东莞腔] zung1 [梅县腔] zhung1 [台湾四县腔] zung1 [海陆丰腔] zh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弓東三平聲開口三等triung/tiungţĭuŋ
    [wu]
    部首: 447
    笔画: 8
    五笔: GAHD
    五行:
    仓颉: MPYLM
    四角: 131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止,从戈。据甲骨文,人持戈行进,表示要动武。本义:勇猛;猛烈) 同本义

    楚庄王曰,夫文止戈为武。又曰,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财者也。——《左氏春秋·宣公十二年》

    武大为于大君。——《易·履》

    孔武有力。——《诗·郑风·羔裘》

    诚既勇兮又以武。——《楚辞·九歌·国殇》

    (2) 又如:英武(英俊威武);威武(武力;权势;力量强大);武色(凶猛的神色);武车(威猛的兵车);武健(勇武刚健);武断乡曲(以威势主断曲直)

    名词

    (1) 指干戈军旅之事

    德不厚而行武。——《韩非子·五蠹》

    用武之国。——《三国志·诸葛亮传》

    无用武之地。——《资治通鉴》

    神武雄才。

    (2) 又如:武弁(武夫;武官);武不善作(出力的事不能文绉绉地去做);武训(军事训练);武略(军事谋略);武教(军事教育);武运(武事的气运);武德(武道)

    (3) 士,兵,卒

    勇武一人,为三军雄。——《淮南子》

    文既有之,武亦宜然。——刘勰《文心雕龙》

    (4) 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周语下》

    (5) 舞蹈。通“舞”

    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吕氏春秋》

    (6) 足迹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诗·大雅·生民》

    (7) 古州名 。南朝梁置,治所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

    (8) 金属打击乐器

    始奏以文,复乱以武。——《礼记》

    (9) 姓

    动词

    继承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量词

    半步。古代六尺为步,半步为武

    夫目之祭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国语》

    英文翻译

    military; martial, warlike

    方言集汇

    ◎ 粤语:mou5
    ◎ 客家话:[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3 [东莞腔] wu1 [陆丰腔] wu3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海陆丰腔] wu3 [客英字典] vu3 [宝安腔] w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文甫上聲合口三等myox/miuum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