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尘

zhēng chén [ zheng chen]
繁体 征塵
注音 ㄓㄥ ㄔㄣ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征尘 zhēngchén

(1) 远行中身上沾染上的尘土

满是征尘的衣襟
dust which settles on one during a journey

词语解释

  1. 路上扬起的尘埃。

    唐 王勃 《别人》诗之一:“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宋 张孝祥 《六州歌头》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2. 指旅途中所染的灰尘。含有劳碌辛苦之意。

    宋 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清 纳兰性德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词:“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在 大凌河 边,他和很多‘旅人’促膝相谈,双方都要掉下眼泪,染湿满是征尘的衣襟。”

  3. 战斗时扬起的尘土。

    《水浒传》第九二回:“二将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鬭过三十餘合。”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一折:“昏惨惨征尘遮的遍地黑,焰腾腾燎火烧的半天红。”

  4. 借指战争。

    明 谢榛 《榆河晓发》诗:“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引证解释

⒈ 路上扬起的尘埃。

唐王勃《别人》诗之一:“自然堪下泪,谁忍望征尘?”
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

⒉ 指旅途中所染的灰尘。含有劳碌辛苦之意。

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清纳兰性德《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词:“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
《人民文学》1981年第6期:“在大凌河边,他和很多‘旅人’促膝相谈,双方都要掉下眼泪,染湿满是征尘的衣襟。”

⒊ 战斗时扬起的尘土。

《水浒传》第九二回:“二将在征尘影里,杀气丛中,鬭过三十餘合。”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昏惨惨征尘遮的遍地黑,焰腾腾燎火烧的半天红。”

⒋ 借指战争。

明谢榛《榆河晓发》诗:“征尘何日静,古戍几人闲?”

征尘的国语词典

车马行走所扬起的尘土。

征尘的网络释义

征尘

  • 征尘,指战斗时扬起的尘土;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见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诗:“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 征尘造句

    十年战血涤征尘,白雪纷纷一岁新。万里山河非旧色,此身犹是去年人。
    然而,衣不如新,那种醉拍春衫、征尘酒痕的念旧情怀,恐怕早已不合时宜,至少成衣商和服饰店绝不会同意。
    浮世德是座光辉灿烂的奇迹之城,象莫德雷德这样满身血气征尘、面容恐怖狰狞的骑士,的确和这座城市显得格格不入。
    于是,在县局的安排、部署下,征尘未洗的刑警大队长巩维荣又率领专案民警赶赴冯家堡村展开侦查工作,随后在死者家的上房召开了案情分析会。
    傅悦猛然坐起,手指至屋门;门口跪着驿使,满脸征尘。
    它既饱尝了当年汉军南下平叛时的滚滚征尘,也目睹了朱熹经常登临关山的奕奕风采。
    家是温馨的港湾,容纳漂泊的灵魂;家是如伞的大树,遮挡酷夏的骄阳;家是清凉的雨丝,拂去疲惫的征尘;家是永远的牵挂,珍藏幸福的存根。
    工作是船,业绩是帆,家是港湾,节日是岸,洗去征尘,绽开笑脸,迎接开心每一天!祝你时时开心!时时好运!
    这时,忽听的前方一阵快马奔驰之声,熊飞抬头望去,只见征尘影里,两匹枣红马迎面驰来,那马儿奔跑如飞,眨眼间已到跟前。
    欢乐元旦,欣喜还在追忆,新年祝福已塞满邮箱;辛劳一岁,征尘尚未洗尽,年终奖金已撑满荷包!祝新的一年:好梦圆圆,好事连连!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你是航船我是帆,等你归航进港湾,洗去征尘绽笑脸,与你相对笑盈盈,让思绪的希翼载着幸福,驶向爱和温暖的港湾!
    征尘弥漫的战场,短兵相接的厮杀。
    重归故地的纪啸等,踏着夜色、带着满身的疲惫、征尘回到营盘,已经是凌晨时分。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今征尘小歇,寄居牯岭,虽寓楼斗大,然开窗北视,远及百里,但见长江如带,后湖如镜,烟云缥缈,胸襟豁然。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
    朱伯的联语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久也被领导知悉,只是反右斗争已经长淮望断、征尘暗亦膻腥,不好给朱伯滞后套顶毡帽。
    这位曾写下很多诸如“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诗句的爱国诗人,同样嗜酒如命。
    刚刚走下实兵对抗战场的“红军”,兵不解甲、马不卸鞍,又满身征尘和疲惫地走上了实弹综合检验考场。

    汉字详情

    zhēng [zhe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MYM
    四角: 212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4) 征伐,发兵讨伐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5)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6) 争夺,争取

    不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征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8)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名词

    (1) 赋税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2)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3) 姓

    动词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同本义

    徵,召也。——《说文》

    徵,召也。——《尔雅》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征拜尚书。

    (3)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4) 求取;索取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贵之征贱。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会征促织。

    (5)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6) 追究;追问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7) 证明;验证

    念用庶征。——《书·洪范》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名词

    (1) 征兆;迹象

    明征定保。——《书·胤征》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英文翻译

    invade, attack, conqu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陆丰腔] zh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海陆丰腔] zhin1
    ◎ 潮州话:zêng1(cheng) dêng1(t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
    chén [chen]
    部首: 338
    笔画: 6
    五笔: I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G
    四角: 9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9) 姓

    动词

    (1) 蒙上灰尘,弄脏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英文翻译

    dust, dirt, ashes, cinders

    方言集汇

    ◎ 粤语:ca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