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

dì di [ di di]
注音 ㄉ一ˋ ˙ㄉ一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弟弟 dì di

1.  弟弟,同父母 (或只同父或母) 而年小于自己的男子。

younger brother;

2.  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

词语解释

  1. 同父母、同父或同母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我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

  2. 称同族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如:叔伯弟弟;远房弟弟。

  3. 悌弟。言弟能敬顺兄长。

    《汉书·刘向传》:“ 舜 禹 忠臣, 周公 弟弟。” 颜师古 注:“弟弟者,言弟能顺理也。上弟音徒计反。”《汉书·黄霸传》:“孝子弟弟,贞妇顺孙。”

引证解释

⒈ 同父母、同父或同母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九章:“我有爸爸、妈妈,还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

⒉ 称同族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

如:叔伯弟弟;远房弟弟。

⒊ 悌弟。言弟能敬顺兄长。

《汉书·刘向传》:“舜禹忠臣, 周公弟弟。”
颜师古注:“弟弟者,言弟能顺理也。上弟音徒计反。”
《汉书·黄霸传》:“孝子弟弟,贞妇顺孙。”

弟弟的国语词典

称谓。称同胞手足中,后出生的男性亲属。

如:「妈妈一向主张哥哥和弟弟应该平均分担家务。」

弟弟的网络释义

弟弟 (张爱玲散文)

  • 弟弟,是亲属之间的一个称谓,出自《尔雅·释亲》。指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也指作者张爱玲的散文。
  • 弟弟 (汉语词语)

  • 弟弟出自《尔雅·释亲》,是对与自己同父同母、年龄比自己小的男性的称呼。
  • 弟弟的翻译

    英语: younger brother, CL:
    德语: jüngerer Bruder, kleiner Bruder
    法语: frère cadet, petit frère

    弟弟造句

    小弟弟可乖了,从来不出去招灾惹祸。
    家里的小弟弟非常的可爱,有客人来了看到都忍俊不禁。
    小弟弟今天闹毛病了,没上幼儿园。
    弟弟老是惹是生非,令人讨厌,所以大家都不想和他玩。
    我连说带哄,好容易才把捣乱的弟弟打发出去。
    弟弟吃到好吃的东西总是狼吞虎咽的。
    小弟弟怪机灵的,对什么都有兴趣。
    双休日时,我和弟弟在家生龙活虎地玩耍。
    我的弟弟少不更事,昨天失言冒犯,请您原谅!
    如果弟弟的病全好了,妈妈的忧愁就会云消雾散。
    小弟弟高兴看动画片,不喜欢看故事片。
    弟弟一本正经地坐在那,好像一名老师。
    小弟弟走路摇摇晃晃的,样子真可笑。
    弟弟每到玩的时候一个个都生龙活虎,一到要写作业的时候都变成死蛇一样。
    弟弟听了把汉堡包放在桌上,垂头丧气地走了。
    想当初我这个做姐姐的叫弟弟去干啥他就干啥,可如今即将上二年级的他对我说的话却充耳不闻、我行我素了。
    看弟弟那高兴的样子,我猜想他准是得了满分。
    小弟弟顽皮极了,爸爸拿他也没有办法。
    别看弟弟年纪小,可象棋下得很精,每一步都能步步为营,我要是一不留精就会输给他。
    弟弟背古文的时候,总是摇头晃脑,像个老学究似的。

    汉字详情

    [di]
    部首: 312
    笔画: 7
    五笔: UXHT
    吉凶:
    仓颉: CNLH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2) 同本义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3) 弟弟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4)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5)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6)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 。如:小弟;愚弟

    (7) 门生;学生 。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8) 古代亦称妹为弟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动词

    通“悌”。敬爱兄长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英文翻译

    young brother; junior; i, m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ta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5 [陆丰腔] ti5 [梅县腔] tai1 ti5 [沙头角腔] ti5 tai1 [客语拼音字汇] tai1 ti4 [海陆丰腔] ti6 tai1 [东莞腔] ti3 tai3 [宝安腔] ti3 [台湾四县腔] ti5 tai1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dʰieidex/dej
    [di]
    部首: 312
    笔画: 7
    五笔: UXHT
    吉凶:
    仓颉: CNLH
    四角: 8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2) 同本义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3) 弟弟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4)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5)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6)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 。如:小弟;愚弟

    (7) 门生;学生 。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8) 古代亦称妹为弟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动词

    通“悌”。敬爱兄长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英文翻译

    young brother; junior; i, m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6 ta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5 [陆丰腔] ti5 [梅县腔] tai1 ti5 [沙头角腔] ti5 tai1 [客语拼音字汇] tai1 ti4 [海陆丰腔] ti6 tai1 [东莞腔] ti3 tai3 [宝安腔] ti3 [台湾四县腔] ti5 tai1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徒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dʰieidex/d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