廞淤

xīn yū [ xin yu]

词语释义

淤塞。

词语解释

  1. 淤塞。

    《新唐书·刘晏传》:“ 河 汴 自寇难以来,不復穿治,崩岸灭木,所在廞淤。”

引证解释

淤塞。

《新唐书·刘晏传》:“ 河汴自寇难以来,不復穿治,崩岸灭木,所在廞淤。”

廞淤的网络释义

廞淤

  • 廞淤,是一个汉语词汇,意为淤塞。
  • 汉字详情

    xīn [xin]
    部首: 314
    笔画: 15
    五笔: YQQW
    仓颉: ICNO
    四角: 00282

    英文翻译

    to prepare horses and chariots for battle

    方言集汇

    ◎ 粤语:j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m1 kim1 [海陆丰腔] him1 kim1 [梅县腔] him1 [台湾四县腔] him1 k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金侵B平聲開口三等侵Bhim/xymxĭĕm
    [yu]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YWU
    五行:
    仓颉: EYSY
    四角: 3813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於( )声。本义:水中沉淀的泥沙)

    (2) 同本义

    春夏干燥, 少水时也, 故使河流迟, 贮淤而稍浅。 ——《汉书》

    (3) 又如:淤滩(淤泥形成的滩地);引淤肥田

    (4) 泥沙冲积成的地带

    楚人种麦满河淤,仰看浮槎栖古木。—— 宋· 苏轼《河复》

    动词

    (1) 将含有大量淤泥的河水引入低洼地,令其沉淀以改良土壤

    阳武县民 邢晏等三百六十四户言。”田沙碱瘠薄,乞淤溉…以助兴修。——《宋史·河渠志》

    (2) 又如:淤田(用水将淤泥引入农田);淤溉(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以改良土壤,增加肥力)

    (3) 滞塞,不流通

    淤,淀滓浊泥也。——《说文》。字亦作“阏”。

    渠成而用溉注填阏之水。——《汉书·沟洫志》。注:“阏,读与淤同…填阏,谓壅泥也。”

    (4) 又如:淤涌(淤塞的水流); 淤停(水淤积不流); 淤阏(堵塞。水流不通)

    英文翻译

    mud, sediment; clog up, silt up

    方言集汇

    ◎ 粤语:jyu1 jyu2 jy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1 ji2 [梅县腔] j1 [海陆丰腔] wu1 ri2 [东莞腔] ji1 [宝安腔] ji1 [客英字典] ji1 vu1 [客语拼音字汇] yi1
    ◎ 潮州话:余3(饫)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央居平聲開口三等qio/ivʔĭ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