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寂

yōu jì [ you ji]
注音 一ㄡ ㄐ一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幽寂 yōujì

(1) 幽雅寂静,孤独寂寞

be secluded and lonely

词语解释

  1. 幽静、清静。

    唐 长孙佐辅 《山居》诗:“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荆公 道:‘此颇幽寂,可以息劳。’”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上有 曇花庵 ,颇幽寂。” 叶圣陶 《欢迎》:“已经斜了的阳光透不到深邃的厅里,但觉得这个厅幽寂、沉郁。”

  2. 指文笔典雅、简洁。

    宋 叶适 《<罗袁州文集>序》:“余尝爱 达父 文,能道其意,多不为繁;又能道人意,少不为畧。散语幽寂,有兰芷之洁;合语华润,有桃李之艷。”

引证解释

⒈ 幽静、清静。

唐长孙佐辅《山居》诗:“看书爱幽寂,结宇青冥间。”
《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荆公道:‘此颇幽寂,可以息劳。’”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雁宕山日记后》:“上有曇花庵,颇幽寂。”
叶圣陶《欢迎》:“已经斜了的阳光透不到深邃的厅里,但觉得这个厅幽寂、沉郁。”

⒉ 指文笔典雅、简洁。

宋叶适《<罗袁州文集>序》:“余尝爱达父文,能道其意,多不为繁;又能道人意,少不为畧。散语幽寂,有兰芷之洁;合语华润,有桃李之艷。”

幽寂的国语词典

清幽寂静。

幽寂的网络释义

幽寂

  • 汉语词,拼音:yōujì
  • 幽雅寂静,形容孤独寂寞。
  • 幽寂造句

    这晚夜阑人静,朕孤枕难眠,披衣而起悄立中庭,眼望冷月清辉洒满一地,几丝寒风袭来,心中幽寂之感油然而生。
    ……寻谪贵阳,独居幽寂穷苦之乡,困心衡虑,乃从事于性情之学。
    三峡最本质的之美,不在长江之汹涌,不在平湖之柔媚,不在丛林之幽寂,不在远山之诡异,而在峡谷。
    钟乳石滴落于地表,发出悠扬的声响,回荡在幽寂的洞穴,愈发诡谲神秘。
    落叶踏浮尘,枯枝携冷风,残阳扶薄云,红霞绕山林,幽寂之处,更是萧条几分,古道西风,几人驭马缓缓而行,周遭狼扑野兔行,唧唧雀声映雄鹰。
    幽寂从他的双眸之中散射而出,弥漫的恐怖气息慢慢坏绕而现,死一样的掠夺感奋力翻涌,脱缰而出。
    辰梦海滩位于查翁海滩北边,是一处幽寂安静的海湾。
    ——我的面前有两条路,一条不折手段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条布满荆棘芳草萋萋孤独幽寂。
    一阵磨砂的声音擦着地面的细细脆响在幽寂的黑暗中逐渐成倍的放大,一条条灼亮的红线如潮水翻涌,烟花喷溅,密密麻麻的扑向一名瘦小的男孩站立的位置。
    光芒消逝后,无数漆黑的蝶于霎时间塞满眼帘,它们静谧地驻留在大地之上,双翼微翕,像是午夜幽寂而深邃的海洋。
    湖水不止多少倾,可是在血雨滴入的一刻,诡异的事情发生了,这原本幽寂碧绿的湖水居然全部变成了血红色,浪涛翻涌,扑面而来一股浓厚的血腥之气。
    蓬扉不掩常幽寂,泉涌甘浆长自流。
    温熙的春风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悠闲的轻抚着碧草,在蔚蓝幽寂的苍穹上默默地放牧着白云,真是草原上最宁静的时刻。
    古代安息日的福祉之一,就是它的幽寂与安静。
    一阵肆无忌惮的大笑,回荡在幽暗森林中,在这参天大树覆盖下的幽寂里,显的格外醒耳。
    夜至,小巷被黑暗笼罩,就连月光都照不进这个角落的通道,显得异常幽寂。
    南京城仍是寂静幽深,虽然繁华宫殿犹如星罗棋布,朝堂大殿也是金碧辉煌,后花园彩色斑斓,万花迎风怒放,但一切的一切却笼罩在那死一般的幽寂之中。
    铜灯点满灯油,发出幽寂的光芒。
    月光下,空气中透着丝丝凉意,旷野上十分幽寂。
    在幽寂的世界中闲逛,在黑暗中粗鲁的呼吸,残忍的刀和眼泪在伤心的日子中消逝。

    汉字详情

    yōu [you]
    部首: 325
    笔画: 9
    五笔: XX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UVII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幽,隐也。——《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注:“隐也。”

    雍遏不通曰幽。——《周书·谥法》

    以致其幽。——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 退隐;潜藏

    幽居而不淫。——《礼记》

    南阳之弊幽。——《战国策》

    (3) 又如:幽隐(隐居的贤才);幽士(幽子,幽人。幽隐之人;隐士);幽女(隐居无偶的女子)

    (4) 囚禁

    公侯失礼则幽。——《荀子·王霸》。杨倞注:“幽,囚也。”

    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吕氏春秋·骄恣》

    乃幽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幽困(囚禁);幽杀(拘禁杀害);幽死(囚禁而死);幽劫(遭囚禁,被胁制);幽杀(囚禁处死);幽废(幽禁废黜)

    (6) 隐藏 。如:幽潜(隐藏之人;隐士);幽情(深藏于内心的绵长衷情);幽悰(隐藏在内心的感情)

    形容词

    (1) 昏暗;阴暗

    幽,微也。——《尔雅》

    幽,冥也。——《小尔雅》

    幽明之占。——《史记·五帝纪》

    方世俗之幽昏兮。——《楚辞·惜誓》

    水府幽深。——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幽岩(深暗的岩洞);幽房(深暗的房间);幽室(幽暗或没有光亮的房子);幽隐(幽暗不明);幽国(政治昏暗的国家);幽暮(昏暗的傍晚);幽昧(昏暗不明)

    (3) 深邃

    幽,深也。——《尔雅》

    入于幽谷。——《易·困》

    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传:“幽幽,深远也。”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小雅·伐木》

    (4) 又如:幽闺弱质(闺阁中的弱女子);幽扃(深锁的门);幽谷(深谷);幽冤(深冤);幽闺(深闺。指旧时女子的卧房);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5) 幽静

    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

    (6) 又如:幽轩(幽静有窗的小室);幽真(幽静纯真的情趣);幽娟(幽静美好);幽敞(幽静宽敞);幽偏(静僻之处);幽坞(僻静的山坳);幽隅(僻静处);幽栖(幽僻的栖止之处)

    (7) 卑微 。如:幽介(卑微孤介的人);幽仄(微贱;卑陋);幽陋(卑微);幽柔(低微柔弱)

    (8) 幽雅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9) 又如:幽妍(清秀);幽秀(幽雅秀丽);幽姿(幽雅的姿态);幽致(幽雅别致)

    (10) 通“黝”( yǒu)。黑色

    其桑有幽。——《诗·小雅·隰桑》

    再命赤靶幽衡。——《礼记·玉藻》。毛传:“幽,黑色也。”

    名词

    (1) 幽静隐蔽的地方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

    (2) 坟墓 。如:幽宫(坟墓);幽宅(坟墓);幽阡(墓道);幽石(墓石)

    (3) 阴间

    九幽十八狱,无此黑暗也。——《聊斋志异》

    (4) 又如:幽冥界(阴曹地府);幽孽(人死后在阴间所受的苦难);幽神(鬼神);幽阴(阴间)

    (5) 幽州

    东北曰幽州。——《周礼·职方式》

    燕曰幽州。——《尔雅》

    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释名·释州国》

    (6) 古地名

    (7) 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等地

    (8) 在今北京市及所属通县、房山及河北省武清、永清、安次等县境内

    英文翻译

    quiet, secluded, tranquil;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2 (jiu2) [海陆丰腔] riu2 [沙头角腔] jeu2
    ◎ 潮州话:hiun1(hiuⁿ) [澄海、饶平]hiu1(hiu) [潮阳]iu1(i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虯平聲開口三等ʔiəuqy/yu
    [ji]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HI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YFE
    四角: 3094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mián),叔声。本义:静悄悄,没有声音)

    (2) 同本义

    寂,无人声。——《说文》

    寂寥宇宙。——《四子讲德论》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老子》

    寂然不动。——《易·系辞上》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柳宗元《永州八记》

    满坐寂然。——《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人视端容寂。——明· 魏学洢《核舟记》

    俄而寂然。——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寂寂悄悄(悄悄地,不弄出声音地);寂密(隐密);寂天寞地(悄无声息)

    (4) 安详闲静,心志淡泊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嵇康《养生论》

    (5) 又如:寂泊(恬静淡泊,不追求名利);寂漠(清静;恬淡)

    (6) 寂寞;孤单;冷落

    廓落寂而无友兮,谁可与玩此遗芳。——严忌《哀时命》

    (7) 又如:寂处(寂寞独处);寂漠(冷落;凄凉);寂淹(孤寂滞留)

    (8) 佛教谓寂灭常静之道 。如:寂定(佛家指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

    动词

    佛教称僧尼死为“涅槃”,或叫“寂”、“宴寂”、“圆寂”、“寂灭” 。如:寂灭虚无(佛教语。指佛家的教义或道理。寂灭:指人死后身体寂静,灵魂超脱,永无生死。虚无:指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虚无的)

    英文翻译

    still, silent, quiet, desol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梅县腔] sip7 cip7 [台湾四县腔] sip8 cip8 siuk8 [客英字典] sip7 cip7 cit7 [海陆丰腔] sip8 cip8 siuk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宝安腔] sip8 cip8 [东莞腔] zit7 [陆丰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前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zek/dzekdzʰ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