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
词语释义
屈指
(1) 弯着指头计数
词语解释
弯着指头计数。
《三国志·魏志·张郃传》:“屈指计 亮 粮不至十日。” 后蜀 孟昶 《玉楼春·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词:“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毛泽东 《清平乐·六盘山》词:“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比喻时间短或数量少。
唐 刘禹锡 《让同平章事表》:“克期而进,屈指可平。” 宋 洪迈 《容斋续笔·颜鲁公》:“岂唯 唐朝 人士罕见比伦,自 汉 以来,殆可屈指也。”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一时同学,厪有存者,宇内屈指, 櫟园 岿然其一也。”
首屈一指。喻特出。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南食则 寺桥 金 家, 九曲子 周 家最为屈指。”
引证解释
⒈ 弯着指头计数。
引《三国志·魏志·张郃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后蜀孟昶《玉楼春·夜起避暑摩诃池上作》词:“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
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词:“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⒉ 比喻时间短或数量少。
引唐刘禹锡《让同平章事表》:“克期而进,屈指可平。”
宋洪迈《容斋续笔·颜鲁公》:“岂唯唐朝人士罕见比伦,自汉以来,殆可屈指也。”
清吕留良《<赖古堂集>序》:“一时同学,厪有存者,宇内屈指, 櫟园岿然其一也。”
⒊ 首屈一指。喻特出。
引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南食则寺桥金家, 九曲子周家最为屈指。”
屈指的国语词典
用手指计算事物的数量。比喻数量很少。
屈指的网络释义
屈指
屈指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屈指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五旨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