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成语用法
屈指一算作谓语;指算计。
屈指一算的国语词典
扳著手指来算。
屈指一算的网络释义
屈指一算
屈指一算的翻译
屈指一算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2)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4)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
(5)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6)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7)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8)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9)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10) 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11) 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12) 理亏
理屈词穷。——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容词
(1)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2)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kut7 [客英字典] kiut7 [台湾四县腔] kiut7 [梅县腔] kiut7 [客语拼音字汇] kiud5 kud5 kud6 vud5 [沙头角腔] kut7 [陆丰腔] kiut7 [海陆丰腔] kiut7 [东莞腔] ku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五旨
详细解释数词 (1)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2)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乱,拥立指挥使赵在礼为帅,攻入邺都(现河南省安阳市)。邢州(现河北省邢台市)、沧州驻军相继作乱。)——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3) 又如:一境(一个地方);一丝(一根蚕丝);一碗水往平处端(办事公正不偏袒);一拳正打在心窝(一下说到要害处);一人做一人当(敢做就敢于承认,绝不连累别人);一客不烦二主(托一人能办的事,就不再打扰第二个人);一动不如一静(动不如静好);一言抄百语(总而言之);一缘一会(天缘凑合);一路功名(仕途顺利,官运亨通);一盘一盒(礼物);一清如水(静悄悄地没有人影);一毫不爽(一点不差);一息恹恹(疾病缠身,气息微弱) (4) 序数的第一位 一战而举鄢、郢。(第一仗就攻下了楚国的重要城市鄢、郢。一战,第一战。指楚顷襄王二十年即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下楚国的鄢、郢二都的战争。举,攻下。鄢,地名,在今湖北省宜城县境。郢,地名,在今湖北省江陵县境。)——《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5) 又如:一紧二慢三罢休(指先紧后慢、最后不了了之的官场办事作风);一来二去(经过一段时间的周折);一品锅(一种里面杂放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的“砂锅”);一甲(科举殿试第一至第三名,赐进士及第);一更;一品(犹言一等;第一等);一等一(第一等中的第一名) (6) 若干份中的一份或整数以外的零头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 (7) 又如:一脚(动物身体的四分之一,一条腿的部分);丈一、丈二;百一;一份(整体分为若干份的一部分);一杆子(方言。犹言一部分);一得(得到一件或一个);一端(指物件的一头) (8) 表示动作一次或短暂 一至楚。——《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初一交战。——《资治通鉴》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9) 又如:一拿一个着(一下子就拿住);一气一个死(气得要命);一忽觉转(一觉醒来);一时半霎(指时间极短);一个眼闪(一会儿工夫);一之为甚(一次已经过分了。用来劝人不要重犯错误) (10) 某一个 。如:忽见一个从前方来;一天;一次;一夜(指某夜);一能(某一项专长或技能) (11) 每;各 。如:一桌十人;一日三餐 (12) 另;又 。如:蝉一名知了 形容词 (1) 全;满 一肌一容(一:全部。指宫女的整个肌肤容貌)。——唐·杜牧《阿房宫赋》 传一乡。——宋·王安石《伤仲永》 洞庭一湖。——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烟一空。 欢动一城。——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通订一舟。——明·魏学《核舟记》 (2) 又如:一罟(全部;一点不留);一是(全赁);一凭(任凭;完全凭仗);一抹(全部);一听(听任);一划(一派);一床(全部);一力(竭力);一创(整个);一到处(到处;四处);一条提(全部;统统);一抹光(一律免除或不予追究);一到处(遍地里);一肩儿(所承担的全部责任) (3) 相同;一样 。如:一个稿子(一模一样);一便价(一式的;一律的);一似(好像;似同);一同(相同;一样);一理(同一准则) (4) 齐一;联合 。如:一缴过儿(一起);一搭儿(一答里。一起;一块儿);一合儿(一同;一起);一就(一并;一起);一心(同心;齐心);一堆(一起;一块);一淘(一道;一路);一派(一齐);一体(一起;一块) (5) 统一 以一中外之心,以色觊觎之望。——《子谦全传》 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 (6) 又如:一正(统一法度政令);一匡(使得到匡正);一法(统一的法令);一是(犹言统一的标准);一量(统一度量);一统天下(统一全国) (7) 专一 用心一世。——《荀子·劝学》 (8) 又如:一德无暇(一心一意,没有一点虚情假意);一心一计(一心一意) (9) 纯一不杂 。如:一青(犹纯青);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纯(心地纯一) (10) 独 。如:一目(独眼);一取(独取);一眼(一只眼睛。特指独存一眼);一尊(独尊) 副词 (1) 都,一概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一划(一律);一回(一概);一弄(一切;全体);一抹光(全都包括在内);一往(一概;一律);一括(犹言总括);一是(一概) (3) 很;甚 。如:一无性天(非常虚伪);一力价(极力地);一撮儿(极其;百般) (4) 始终 。如:一象(一像。一向;从来);一起(一向;向来);一行(一向;一直);一了(一直;从来);一往(犹一向) (5) 一经 诚一开口。——《史记·魏公子列传》 俗之一改。——《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黄鹤一去不复返,——唐·崔颢《黄鹤楼》 禄山一出。——宋·苏轼《教战守》 一出门。——《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一膺新命(一旦接受朝廷的任命);一觉(一旦);一头(一旦);一投(方言。一等到;一旦) (7) 犹一一 。如:一略数(谓一一略举);一听(一一倾听) 名词 初次,第一次;开始 。如:一箭上垛(比喻旗开得胜,首次就达到目的);一生人(初次卖做奴婢的女子);一头里(原来;起先);一成(初次制成的);一回生(初见陌生);一见如旧(一见如故。初次相见意气相投,有如故交);一初(开始;起初);一征(初次征战);一听(初听) 英文翻译one; a, an; alone
方言集汇◎ 粤语:jat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t7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海陆丰腔] rit7 [宝安腔] jit7 [客英字典] jit7 [台湾四县腔] jit7 [梅县腔] jit7 [东莞腔] jit7 [陆丰腔] jit7 ◎ 潮州话:zêg8(chêk) ig4(ik)【揭阳】êg4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入五質
详细解释动词 (1) (会意。从竹,从具。“竹”跟算筹有关,“具”表示齐备。本义:计算) (2) 同本义 算,数也。——《说文》 无算爵。——《仪礼·乡饮酒礼》 亲则月算如邦人。——《仪礼·丧服记》 明衣不在算。——《仪礼·士丧礼》 有算为之节文也。——《礼记·檀弓下》 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只恐把铁棍子打完了,也算不到这笔帐上来。——《儒林外史》 (3) 又如:算还(结算支付);算尽镏铢(极微小的数量也要算);算来(计算起来);算刻(犹计算);算定(经过计算而确定或断定);算程(计算路程) (4) 推测;料想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宋· 姜夔《扬州慢》 我算你今天一定会来 (5) 又如:算来(推测起来);算应(算定;料定) (6) 作数,承认其有效力 你算是个甚么东西?——《儒林外史》 (7) 又如:说了算 (8) 归;属于;当作;认作 你也算贫贱之交了。——《红楼梦》 (9) 又如:功劳算你的;算作(当作);算事(应作的头等大事) (10) 征税。亦指征税计钱多少的单位 。如:算事(丁赋及徭役);算赋(汉代对成年人所征的丁口税);算商(向商人征税) (11) 算命;算卦 。如:算五行(算命。将人出生的年、月、日、时,按天干、地支依次排成八个字,再用本干支的五行生克来推一生的命运) 名词 (1) 计谋;谋划 自长非所增,自短非所损,算之所亡,若何?——《列子·力命》 荐勋祖庙,享号 中宗。算计见效,优于 孝文。——《后汉书· 崔骃传》附崔寔《政论》 (2) 又如:算计弗通(考虑不周;谋划失误);算度(分析,判断);算略(谋略);算划(计划,谋划);算部(指寿命);算发(年龄不大而白发多) (3) 数目;数额 人畜无算。——《交史·崔浩传》 (4) 又如:算子(算筹。常用以计数或占卜);算子般(如同算筹丢在桌上一般);算筹(旧时计算数目所用器物之一种,其制甚古,以竹木或厚纸等为之,上记数字,用以布算);算禄(寿数和禄位) (5) 通“筭”。计算用的筹码 一人执算以从之。——《仪礼·乡射礼》 算,长尺二寸。——《礼记·投壷》 (6) 又如:算子(竹制的筹);算囊,算袋(旧时百官贮放笔砚等的袋子);算器(贮放算筹的器皿;竹器) 英文翻译count, calculate, figure; plan
方言集汇◎ 粤语:syu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on5 [客语拼音字汇] son4 [陆丰腔] son5 [客英字典] son5 [海陆丰腔] son5 [宝安腔] son5 [沙头角腔] son5 [东莞腔] son5 [梅县腔] son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