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轲

ní kē [ ni ke]
繁体 尼軻
注音 ㄋ一ˊ ㄎㄜ

词语释义

孔子与孟子的并称。孔子字仲尼,孟子名轲。

词语解释

  1. 孔子 与 孟子 的并称。

    孔子 字 仲尼 , 孟子 名 轲 。 唐 马总 《意林》卷三引 崔元始 《正论》:“世主莫不愿得 尼 軻 以辅佐,及得之,未必珍也。”

引证解释

⒈ 孔子与孟子的并称。 孔子字仲尼,孟子名轲。

唐马总《意林》卷三引崔元始《正论》:“世主莫不愿得尼軻以辅佐,及得之,未必珍也。”

尼轲的网络释义

尼轲

  • 尼轲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ní kē ,是指孔子与孟子的并称。
  • 汉字详情

    [ni]
    部首: 327
    笔画: 5
    五笔: NX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女性
    仓颉: SP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尸,匕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个人亲昵的样子。本义:亲近,亲昵)

    (2) 同本义。后作“昵”

    尼,从后近之也。——《说文》

    尼,近也。——《小尔雅》。按,近昵之意,字亦作昵。

    不避远尼。——《尸子》

    (3) 安定,平和

    尼,安也。——《尔雅》

    尼,和也。——《广雅》

    竟界尼康。——《隶释·祝睦后碑》

    名词

    (1) 尼姑,佛教中出家修行的女子。是梵语“比丘尼”(Bhidsunt)的简称

    人道为尼,遂居此寺。——《洛阳伽蓝记·胡统寺》

    (2) 又如:僧尼(和尚和尼姑);尼寺(尼姑所住的寺院);尼房(尼姑所居处);尼坛(尼姑受戒的地方)

    (3) 尼山 。如:尼丘(尼邱。山名,即尼山,在山东曲阜县东南。相传为孔子出生地。故孔子名丘,字仲尼);尼圣(对孔子的尊称);尼轲(孔子和孟子的并称);尼聃(儒家创始人仲尼和道家创始人老聃的并称);尼首(谓人头像尼丘山,中低四方高)

    英文翻译

    Buddhist nun; translitera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nei4
    ◎ 客家话:[梅县腔] ni2 [台湾四县腔] ni2 nit8 [客语拼音字汇] ni2 [东莞腔] li2 [客英字典] ni2 [陆丰腔] ni3 [海陆丰腔] ni2 nit8 [宝安腔] 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女夷脂B開平聲開口三等脂Bnrii/nyɳi
    [ke]
    部首: 405
    笔画: 9
    五笔: LSK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QMNR
    四角: 415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车,可声。本义:接轴车)

    (2) 同本义

    轲,接轴车也。——《说文》

    (3) 专指古代孟子名

    孟子名 轲字 子舆。——《史记·孟子传》正义

    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丘 轲。——《石鼓歌》

    英文翻译

    axle; personal name of mencius

    方言集汇

    ◎ 粤语:o1
    ◎ 潮州话:ko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