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小巧
(1) 微小而精巧
词语解释
小聪明;小技巧。
《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建昌侯 虑 於堂前作鬭鸭栏,颇施小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 高贵乡公 博举品物,虽有小巧,用乖远大。”《北齐书·高隆之传》:“ 隆之 性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荐举不捷》:“ 张祜 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或奬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明 胡应麟 《诗薮·杂编·闰馀中》:“ 高常侍 诗有雄气,虽乏小巧,终是大才。”《红楼梦》第五十回:“ 寳玉 又道:‘不求 大士 瓶中露,为乞 孀娥 槛外梅。’ 黛玉 写了,摇头説:‘小巧而已。’”
小而灵巧。
宋 杨万里 《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之三:“暑后花枝输了春,杂英小巧亦欣人。”《西游记》第四十回:“一般五六个魔王,止有 老孙 生得小巧,故此把 牛魔王 称为大哥。”
指精细巧妙。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岁除》:“销金鬭叶、诸色戏弄之物,无不具备,皆极小巧。” 梁斌 《红旗谱》二二:“这是一座小巧的院落,三合子青砖小房,当院摆着两盆夹竹桃。”
引证解释
⒈ 小聪明;小技巧。
引《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建昌侯虑於堂前作鬭鸭栏,颇施小巧。”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谐隐》:“高贵乡公博举品物,虽有小巧,用乖远大。”
《北齐书·高隆之传》:“隆之性小巧,至於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或奬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明胡应麟《诗薮·杂编·闰馀中》:“高常侍诗有雄气,虽乏小巧,终是大才。”
《红楼梦》第五十回:“寳玉又道:‘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 黛玉写了,摇头説:‘小巧而已。’”
⒉ 小而灵巧。
引宋杨万里《初秋戏作山居杂兴俳体十二解》之三:“暑后花枝输了春,杂英小巧亦欣人。”
《西游记》第四十回:“一般五六个魔王,止有老孙生得小巧,故此把牛魔王称为大哥。”
⒊ 指精细巧妙。
引宋周密《武林旧事·岁除》:“销金鬭叶、诸色戏弄之物,无不具备,皆极小巧。”
梁斌《红旗谱》二二:“这是一座小巧的院落,三合子青砖小房,当院摆着两盆夹竹桃。”
小巧的国语词典
小技巧。
小巧的网络释义
小巧 (词语)
小巧的翻译
小巧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2)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小,物之微也。——《说文》
小往大来。——《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
彼所小言尽人毒也。——《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
嘒彼小星。——《诗·召南·小星》
受小球大球。——《诗·商颂·长发》
怨不在大,亦不在小。——《书·康诰》
(3) 又如:小鹿儿(喻指因紧张而剧烈跳动的心脏);小录(新科进士的题名录);小伙伙(小巧,娇小);小话(短小的故事或寓言);小单拱儿(手推车);小唱(由乐器协奏的歌曲)
(4) 通“少”。年幼
朝廷之事,小者不毁。——《韩非子·饬令》
小妹语曰。——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龙君小女。——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小孽障(小孩子);小猴子(小孩);小堂名(旧时为婚丧喜庆雇用的由小孩组成的乐队);小娘子(侍女;侍儿);小娘儿(妓女);小鬼头(小孩子);小妮子(婢女;女孩子)
(6) 稍,略
汔可小康。——《诗·大雅·民劳》
汔可小安。
汔可小休。
小不如意。——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小傲怄儿(带有一点玩笑意味的抬杠);小节不足(不顺心;不能称心如意);小厮扑(徒手对打);小意儿(小殷勤);小有(稍有一些)
(8) 将近
归了包堆花了小一百,还剩四百来块。——老舍《骆驼祥子》
(9) 又如:小日中(将近中午的时候);我今年小(奔)六十了
(10) 用在姓、名、排行等之前,表示爱称 。如:小冤家(年轻情人之间的昵称)
(11) 狭隘;低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书·仲虺之诰》
(12) 又如:小狭(狭窄);小国(地狭人少之国);小榻(狭小的卧具)
(13) 低微
不辞小官。——《孟子》
(14) 又如:小喽罗(对绿林兵卒的称呼);小道儿(不正当的途径;邪门歪道)
(15) 指邪恶卑鄙 。如:小利(即“小李”。扒手);小佞(才智低下而卑谄善辩者)
(16) 短暂;暂时 。如:小别(暂别;暂时居住);小眠(小憩;暂眠);小留(暂时挽留;暂时留止)
名词
(1) 年幼的人。引申为小辈
无小无大。——《诗·鲁颂·泮水》
小大稽首。——《诗·小雅·楚茨》
(2) 又如:妻小;上有老,下有小
(3) 妾,小老婆
要送你到冯家去,给 冯老太爷做小。—— 巴金《家》
(4) 又如:小老母(妾;姨太太);小星(妾);小娘(妾);小家婆(小老婆);小浑家(小老婆)
(5) 微细的事物
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卫灵公》
(6) 又如:小关头目(无关紧要的事);小隙(小矛盾;小怨)
(7) 小人,品质不高的人
愠于群小。——《诗·邶风·柏舟》
见群小满屋,都无相避意。——《世说新语·容止》
(8) 又如:小人(指强盗)
代词
自称的谦词 。如:小子(对自己的谦称;话本或旧小说作者的自称谦辞);小东儿(小小东道;请客的主人)
动词
轻视,小看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 班固,伯仲之间耳,而 固小之。—— 曹丕《典论》
又如:小不起(不能小看);小瞧(犹小看,轻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au3 [台湾四县腔] seu3 [梅县腔] siau3 [海陆丰腔] siau3 [沙头角腔] siau3 [客语拼音字汇] seu3 xiau3 [宝安腔] siau3 [陆丰腔] siau3 [东莞腔] siau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小 | 私兆 | 心 | 宵A | 上聲 | 篠 | 開口三等 | 效 | 宵A | sĭɛu | sieux/siev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工,丂(
)声。“工”有精密、灵巧义。本义:技艺高明、精巧)(2) 同本义
巧,技也。——《说文》
利于人,谓之巧。——《墨子·贵义》
刻雕众形,而不为巧。——《庄子·天道》
工人巧士。——马融《长笛赋》
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巧思(精巧的构思、设计);巧工(技艺高超的工匠);巧任(技巧,技能);精巧;工巧(能很快发明的创造力量和品质);巧夺天孙(比喻比织女更巧);巧舌(灵巧的舌头);巧便(灵便;灵巧);小巧(小而灵巧);手巧(手灵巧,手艺高)
(4) 机巧 。如:巧诈(机巧诈伪);巧谲(机巧诡诈);巧心(机巧之心);巧佞(奸诈机巧);巧媚(机灵而善谄媚)
(5) 巧妙;精妙
巧者有余。——《史记·货殖列传》
牙机巧制。——《后汉书·张衡传》
明有奇巧人曰 王叔远。—— 明· 魏学洢《核舟记》
(6) 又如:巧招(巧妙的计策或手段);巧劲(巧妙的手法);巧法(巧妙的方法)
(7) 美好;美丽
巧言如流。——《诗·小雅·雨无止》。笺:“犹善也。”
为奇巧声。——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8) 如:巧笑(美好的笑容);巧丽(美妙华丽);巧媚(形容姿态美好);巧地方
(9) 虚浮不实,伪诈
余犹恶其佻巧。——《离骚》。注:“利也。”
毋或作为淫巧。——《礼记·月令》。注:“谓奢伪怪好也。”
对人前巧语花言。——王实甫《西厢记》
绝巧弃利。——《老子》。注:“诈伪乱真也。”
险极巧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0) 又如:巧语虚言(花言巧语);巧说(用花言巧语欺骗人);巧言(表面上好听而实际上虚伪的话);巧佞(奸诈机巧);巧故(伪诈)
(11) 聪明 。如:巧主儿(聪明人);巧黠(精明而狡猾);巧妇(聪明能干的妇女)
名词
技巧
医能治一病谓之巧。——《论衡·别通》
有常仪的,则羿、逢蒙以五寸为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虽尽力于巧,极盛于寿。——《韩非子·大体》
释规而任巧,释法而任智。——《韩非子·饰邪》
副词
恰好,刚好 。如:巧值(碰巧);巧凑(凑巧);巧巧(恰恰;刚好);碰巧;凑巧;难道就那么巧?
动词
擅长;善于 。如:巧梅(巧于贪求);巧士(擅长某种技艺的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au3 [陆丰腔] kau3 [梅县腔] kau3 [客语拼音字汇] kau3 kiau3 kieu3 [沙头角腔] kau3 [宝安腔]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东莞腔] kau3 [海陆丰腔] kau3
◎ 潮州话:ka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巧 | 苦絞 | 溪 | 肴 | 上聲 | 巧 | 開口二等 | 效 | 肴 | kʰau | khraux/qe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