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耕暑耘

hán gēng shǔ yún [han geng shu yun]
注音 ㄏㄢˊ ㄍㄥ ㄕㄨˇ ㄩㄣ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亦作:寒耕热耘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女勤于纤微,而织归于府。”

成语用法

寒耕暑耘作定语、宾语;泛指做各种农活。

引证解释

⒈ 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管子·乘马数》:“使农夫寒耕暑耘,力归於上,女勤於纤微,而织归於府者,非怨民心、伤民意、高下之筴,不得不然之理也。”
亦作“寒耕热耘”。 《孔子家语·屈节》:“使人以让宓子曰:‘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哀哉!’”
《书·无逸》“先知稼穡之艰难” 唐孔颖达疏:“民之性命,在於穀食,田作虽苦,不得不为寒耕热耘。”

寒耕暑耘的国语词典

冬天耕地,夏天耘草。形容农事辛苦。《管子.臣乘马》:「农夫寒耕暑耘,力归于上。」也作「寒耕热耘」。

寒耕暑耘的网络释义

寒耕暑耘

  • 寒耕暑耘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án gēng shǔ yùn,意思是冬耕地,夏锄草。泛指做各种农活。
  • 汉字详情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
    gēng [geng]
    部首: 601
    笔画: 10
    五笔: DI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DTT
    四角: 55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耒( lěi),井声。从“耒”,表示与耕作有关。本义:犁田)

    (2) 同本义。翻松田土

    耕,治田也。——《正字通》

    耕,犁也。从耒,井声。一曰古者井田,谓从井,会意。——《说文》。按,人耕曰耕,牛耕曰犁。

    稷之孙曰 叔均,是始作牛耕。——《山海经·海内经》

    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浅,犁欲廉。——《齐民要术·耕田》

    深耕易耨。——《孟子·梁惠王上》

    耕者忘其犁。——《乐府诗集·陌上桑》

    长沮、 桀溺耦而耕。——《论语·微子》

    (3) 又如:耕食(依赖耕田为生);耕桑(耕田、种谷、植桑、养蚕。泛指农耕之事);耕垡(耕田翻土);耕植(耕田种植)

    (4) 种田;播种

    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务耕战,而后得其所乐。——《商君书·慎法》

    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孟子·公孙丑上》

    (5) 又如:耕牧(耕种畜牧);耕战(耕种与战争);耕器(耕种的器具);耕艺(泛指耕植)

    (6) 泛指致力于某种工作或事业

    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汉· 扬雄《法言·学行》

    (7) 又如:耕道(谓致力于研求道之真谛);笔耕;舌耕;目耕

    英文翻译

    plow, cultivate

    方言集汇

    ◎ 粤语:gaang1 ga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台湾四县腔] gang1 [客英字典] gang1 [沙头角腔] gang1 [梅县腔] gang1 [陆丰腔]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ge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三耕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莖耕開平聲開口二等kæŋkreng/kaeng
    shǔ [shu]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JFT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AJKA
    四角: 606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暑,热也。——《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系辞》

    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人间训》

    乌兽稀毛,其性能暑。——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暑溽(夏天闷热的气候);暑岁(炎热干旱的年岁);暑夏(炎热的夏季);暑寒(天气炎热与寒冷);暑湿(炎热潮湿)

    名词

    (1) 炎热的日子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系辞下》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2) 夏季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列子·汤问》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暑月(夏月);暑雨(夏季的雨);暑伏(夏季中的伏时。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暑夜(炎夏之夜)

    英文翻译

    hot

    方言集汇

    ◎ 粤语:syu2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s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英字典] chu3 shu3 [海陆丰腔] chu3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宝安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s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舒吕上聲開口三等sjox/sjvv
    yún [yun]
    部首: 601
    笔画: 10
    五笔: DIF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QDMMI
    四角: 519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耒( lěi),云声。本义:除草)

    (2) 同本义

    植杖而耘耔。——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又如:耘艾(耕耘与收割。艾同刈);耘耔(翻土除草,指农耕);耘治(锄草治田);耘爪(一种用于水田的除草工具);耘秽(铲除杂草);耘籽(泛指从事田间劳动)

    (4) 除去 。如:耘除(铲除);耘薙(犹刈除)

    (5) 比喻辛勤攻读

    勉哉耘其业,以待岁晚收。——唐· 韩愈《送刘师服》

    (6) 培土

    掘荃蕙与射干兮,耘藜藿与蓑荷。——《楚辞》

    英文翻译

    weed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n2 [客英字典] jun2 [海陆丰腔] run2 [梅县腔] jun2 [沙头角腔] wun2 [客语拼音字汇] yun2 [宝安腔] jun2 [陆丰腔] jun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王分平聲合口三等yon/hiunĭuə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