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气逼人

hán qì bī rén [han qi bi ren]

词语释义

寒气逼人:指十分寒冷或指阴森可怕。

寒气逼人造句

数九以来,朔风吹,寒气逼人,这又是一个奇冷的冬天。
徐知叙是第一个落到地面上的,他环顾了一下,发现四围寒气逼人,让人寒栗。
夜深人静、月朗星稀,清幽的光透过树枝落在地上、像无数双手,张开着、伸展着。突然传来异响,冷风飘过、寒气逼人,原来是条短信:祝你平安夜快乐!
低低哑哑的声音蕴含着说不尽的杀气,像一把锋利的剑,抵在了心口,寒气逼人。
小寒来到,寒气逼人,带上“防寒”手榴弹,拿起“温暖”机关枪,高呼“打倒严寒,还我温暖”口号,向温暖出发,向快乐奋进。小寒到,祝你冬日温暖,身体康健,小寒快乐!
再看四周,伏兵不计其数,蚁拥蜂攒,利刃闪烁,寒气逼人。
“你很冷,寒气逼人。”我觉得我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一样的孤独,一样的冷漠,一样的对人世间充满怨恨和留恋。唯一不同的是,他们是躺着的,我是站着的,仅此而已。千寻千寻。
紫色巨锤炸雷般凭空出现在天问头顶,乍一出手,金光迸溅!天地风云突变!势若雷霆!蓝色剪子寒气逼人,冻结空间,封锁进击之路。
紧急通知:秋季总元帅的统治即将结束,在这改朝换代之际,他放手一搏,派出了最后一员猛将霜降,他寒气逼人,势不可挡。请收到此短信的人互相转告,共同抵御,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
寒气逼人,冬夜渐长!你最近工作还忙不忙?冬天已来,问候送到,你的心情不要太枯燥。问候短信望你看到,提醒你:保护身体才最重要。
梅花不是什么娇贵的花,愈是风气雪压,它开得越精神,吹拂她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她的不是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她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寒冬里的一缕残阳。
寒露寒露,寒气逼人,冰露更凉;寒气空中留,真情永不变,冰露地面停,友情心中留;寒露愿你:平安在左,快乐在右,好运在前,无忧在后,幸福永相随!
昨晚没盖被子,梦见“梦露”了,不禁倒吸一口凉气。翻开日历一看,乖乖,快到寒露啦,这家伙比白露更狠,寒气逼人,记得防寒抗感冒哦!
寒倩澹然道,同时空气中的温度骤然下降,地上凝结起了一层薄薄的冰霜,呵气成霜,寒气逼人。
冬天到,雪花飘,寒气逼人似飞刀。左一刀,右一刀,刀尖尖上做早操。你应招,他无招,处处无招胜有招。想想招,别中招,否则变成雪花膏!
梦中的雪人越堆越高,思念的雪球越滚越大,问候的雪花越吹越多,祝福的雪撬越跑越快。大寒前后,寒流来袭,寒气逼人。愿我的祝福,伴你温暖过冬!
寒气逼人深秋天,露重天冷把衣添。节节胜利奏凯旋,气定神闲报平安。快将叮呤托归雁,乐送问候至身边。保重身体,照顾好自己,寒露节气快乐!
醉汉回家对妻说:家里闹鬼了!妻惊问:何以见得?醉汉说:我一拉卫生间的门,灯就亮了,而且阴风阵阵寒气逼人!妻一巴掌打去:你又尿冰箱里了?!
吹拂它的不是轻柔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寒风;滋润它的不是清凉甘甜的雨水,而是寒气逼人的冰雪;照耀它的不是灿烂的阳光,而是严寒里的一缕阳。它,是寒意中傲人的芳香,面对如絮飘舞的白雪,它笑得更灿烂了。
三重壕沟外整齐排列的数排拒马桩,在啸风冷雪中呜呜鸣叫,三角形的结构被寒气逼人的雪冻得更加结实。

汉字详情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
[bi]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GKLP
五行:
仓颉: YMRW
四角: 313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畐( )声。本义:接近,靠近)

(2) 同本义(仅表示空间距离的接近、靠近)

逼,近也。——《说文新附》

秦兵逼 淝水而陈。(陈:布阵)——《资治通鉴》

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聊斋志异·促织》

不可偪也。——《国语·郑语》

是故入小而不偪。——《淮南子·兵略》

逼,近也。——《小尔雅·广诂》

(3) 又如:逼水(迫近水边);逼曙(天快亮的时候);逼战(近战)

(4) 逼迫,即紧紧催促

又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心虑人逼取。——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逼主(臣子胁迫君主);逼取(强迫索取);逼索(逼取。以强力索取);逼人太甚(过分逼迫人而不留余地)

(6) 驱逐;追赶

鸡健进,逐逼之。——《聊斋志异·促织》

(7) 又如:逼逐(驱逐);逼邪(驱邪)

形容词

(1) 狭窄

人稠网密,地逼势胁。——曹植《七启》

(2) 又如:逼窄(很狭窄。同逼侧);逼侧(相迫近。即狭窄。也作逼仄);逼邻(近邻。紧邻)

(3) 危急,紧急

粮食乏绝,进退逼急。——《后汉书·董卓传》

(4) 又如:逼切(迫切,急切);逼急(急迫)

副词

(1) 很,程度深

山石似马,望之逼真。——《水经注·沔水》

(2) 又如:逼冷(极冷);逼似(很相似);副真

英文翻译

compel, pressure, force; bother

方言集汇

◎ 粤语:bi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et7 [客英字典] bet7 bit7 [海陆丰腔] bit7 bet7 [陆丰腔] bet7 [梅县腔] bit7 bet7 [台湾四县腔] bit7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bid5 [宝安腔] be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彼側職開入聲開口三等pik/piokpĭək
rén [ren]
部首: 220
笔画: 2
五笔: WWWW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
四角: 80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2)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人言(人的评论);人色(人的正常面色);人头号令(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人淘里(人群里)

(4) 某人;某种人;某些人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智伯说,又令人请地于 魏。——《韩诽 子·十过》

(5) 又如:人兵(兵马);猎人;主持人;盲人;工人;介绍人;行人;证人;法人;报人;强人;恩人

(6) 人材;杰出人物 。如:人材(有才学、品貌好的人);人英(俊杰,英杰);人龙(比喻人中俊杰)

(7) 指人手,干事的人 。如:人役(仆役;奴婢;差役,差人);人奴(家奴;奴仆);人匠(工匠;匠人)

(8) 别人,他人

与人罕言语。——明· 魏禧《大铁椎传》

(9) 又如:人去不中留(本人坚决要离去,他人要留是留不住的);人皆下之(人家都瞧不起他);人物(别人的东西);人我(他人与我);人言(别人的评议)

(10) 民,百姓

吴广素爱人。——《史记·陈涉世家》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清· 林觉民《与妻书》

(11) 又如:人帐(常人);人佚(民佚);人黎(平民,百姓);人听(即民听,指老百姓的视听);人上(众人之上);人宗(众人的楷模);人等(众人,许多人)

(12) 智人 。如:北京人;蓝田人;弗洛里斯巴德人

(13) 指成年人

以一人生三计之。——清· 洪亮吉《治平篇》

(14) 又如:人种(能传种接代的男人)

(15) 人事,泛指人生所接触到的一切社会现象 。如:人遐世远(人情世事久远);人非物换(人和东西都不同于过去的了);人心浇薄(人情淡漠);人功(人事,指人情事故);人故(人事,人之所为);人术(谓处置人事的谋略);人瑞(人事方面的吉祥征兆);人籍(载有人事内容的典籍);人验(指可资验证的人事)

(16) 尘世;人世 。如:人家(人间);人我相(佛教指没有真正解脱时的状况);人曹官(人间的官员);人道(佛教六道之一。犹人界);人代(人世);人宇(人间);人封(人间;尘世);人境(尘世)

(17) 人的身体 。如:我今天人不舒服;他人在心不在

(18) 指人情事理 。如:人功道理(人情事理);人意儿(人情)

(19) 男女性交 。如:人道惧绝(丧失了性交能力);人道(指男女交合);人事(男女间情欲之事)

(20) 伴侣

上与神明为友,下与造化为人。——《淮南子》

(21) 果仁。后作“仁”

核者,人也。古曰核,今曰人。——《尔雅·释木》郝懿行义疏

(22) 通“仁”。仁爱

谓之好人。——《管子·侈靡》

术礼义而情爱人。——《荀子·修身》

故君子责人则以人,责己则以义。——《吕氏春秋·举难》

代词

(1) 每人 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

人皆贺之。——《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人人(每个人;所有的人);人不可貌相

形容词

人为,人造成的 。如:人厄(人为的困苦、灾难);人火(因人为过失造成的火灾);人均(人为的乐声);人患,人妖(人为的灾祸)

英文翻译

man; people; mankind; someone el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n4
◎ 客家话:[梅县腔] ngin2 [沙头角腔] gnin2 [客英字典] ngin2 [海陆丰腔] ngin2 [客语拼音字汇] ngin1 ngin2 [东莞腔] ngin2 [宝安腔] ngin2 [台湾四县腔] ngin2 [陆丰腔] gnin3
◎ 潮州话:nang5 (nâng) ring5 (jîng)[揭阳]r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如鄰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njin/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