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

hán shǔ [han shu]
注音 ㄏㄢˊ ㄕㄨˇ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寒暑 hánshǔ

(1) 气候的冷和热

寒暑表
cold and warm

(2)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

经历了几十个寒暑
winter and summer

引证解释

⒈ 寒冬暑夏。常指代一年。

《易·繫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诗·小雅·小明》:“二月初吉,载离寒暑。”
高亨注:“此句指……已经过一个寒暑,即一年。”
晋陆机《赴洛》诗之二:“岁月一何易,寒暑忽已革。”
宋王得臣《麈史·序》:“予年甫成童,亲命从学於京师,凡十閲寒暑,如窃一第。”
郭小川《夜进塔里木》诗:“三五九旅哟,一别二十寒暑。”

⒉ 冷和热;寒气和暑气。

《左传·襄公十七年》:“吾儕小人皆有闔庐以避燥湿寒暑。”
《荀子·荣辱》:“骨体肤理辨寒暑疾养。”
宋何薳《春渚纪闻·乌铜提研》:“铸金为觚,提携颠倒。时措之宜,发於隐奥。寒暑燥湿,不改其操。”
《红楼梦》第九九回:“贾母等一则怕他招受寒暑,二则恐他睹景伤情。”

⒊ 指彼此问候起居寒暖。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张遂诣刘,刘洗濯料事,处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
唐韦应物《相逢行》:“邂逅两相逢,别来问寒暑。”

⒋ 犹言翻脸。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四凶》:“﹝刘子振﹞尤好陵轢同道,詆訐公卿。不耻干索州县,稍不如意,立致寒暑;以至就试明庭,稠人广众,罕有与之谈者。”

寒暑的国语词典

天气的冷热。

寒暑的网络释义

寒暑

  • 寒暑,汉语词汇。
  • 拼音:hán shǔ
  • 冬天和夏天,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易节丨经历了十五个~才完成这部书稿。
  • 寒暑造句

    他义务下乡给乡亲们理发,寒暑易节,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就没有我数十寒暑的悲伤。
    我想像一块蓄电池不分寒暑吸收着知识的能量。
    就没有我数十寒暑的悲伤,也没有人能取代您在我心里的位置,因为那是妈妈的遗憾,妈妈。
    架一座鹊桥,传两地相思,许三生三世,历四时寒暑,绘五彩缤纷,传天地六合,于七夕之节,邀八方来贺,飞九天之外,得十分幸福。预祝七夕节快乐!
    为了把那漫山遍野、毫无经济价值的野生核桃楸子树改接成有经济价值的食用核桃树和麻核桃树,寒暑假里,江利斌都会跑到山上一棵一棵地嫁接核桃苗。
    王竹林只得又埋头苦干,日复一日,寒暑易节,这样子直到村头槐树叶子开始掉落的深秋十分,终于能够拉得动大牛往前行进了。
    小乾上小学时寒暑假,社区关工委只要有活动,总会第一时间通知他,她们会看着小乾在社区办公室写完作业。
    虽任居通显,志在谦退,迎送亲宾,加于畴昔,而自无室宅,常假赁居止,布衣粝食,寒暑不变。
    季节交相替,友情长相忆。大雁南飞去,落叶风中戏。寒暑不可避,冷暖多留意。山水隔距离,问候遥相寄。匆匆虽难聚,心中倍珍惜:千万保重身体。晚安。
    少年习拳,历经寒暑,终在而立之年拳通化境,平复内乱,威震武林,以不屈铁骨扛起中华武林的天下,让世间宵小闻风丧胆,三十余载,不敢踏入神州半步。
    因为家境不好,寒暑假的时候,勤工俭学,基本上很少回家,也没发现什么异常,但我毕业后回到家,却再次被吓到了,他竟然会偷看我换衣服。
    尽地所有的日子,播种收割、寒暑冬夏、白昼黑夜、就永不停息了。
    读书过目成诵,寒暑只一袖一蓑,一餐能食升头,或数日不食,或数月不食,事能前知。
    外甥:“舅舅,你看过《西游记》吗?”舅舅:“我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都看了几十遍了,每年寒暑假都放,每个剧情都可倒背如流了!”外甥:“你把唐僧的紧箍咒背给我听听!他每次都念得太快了,我听不清!”。
    机杼既薄,无以测量,还复采访讼人,窥望长短,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怨诮滋生,赧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史称张三丰身材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寒暑唯一衲一蓑,一餐能食升斗,可数日一食,也可数日不食。
    他很快把自己从里到外都变成了一个城里人。农村对他来说,变得淡漠了,有时候成了生活舞台上的一道布景,他只有在寒暑假才重新领略一下其中的情趣。
    秋分到了,一分日夜,二分寒暑,三分深秋,四分忧愁,五分烦恼,七八分回忆,因久分而思念,于是十分想你,发出一毛短信,祝你快乐秋天!

    汉字详情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
    shǔ [shu]
    部首: 429
    笔画: 12
    五笔: JFT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AJKA
    四角: 606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日,者声。本义:炎热) 同本义

    暑,热也。——《说文》。暑近湿如蒸,热近燥如烘,

    一寒一暑。——《易·系辞》

    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土润溽暑。——《礼记·月令》

    寒暑燥湿风火。——《《素问·天玄纪大论》

    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韩非子·人间训》

    乌兽稀毛,其性能暑。——晁错《言守边备塞疏》

    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轻霜露而狎风雨,是故寒暑不能为之毒。——宋· 苏轼《教战守》

    (2) 又如:暑溽(夏天闷热的气候);暑岁(炎热干旱的年岁);暑夏(炎热的夏季);暑寒(天气炎热与寒冷);暑湿(炎热潮湿)

    名词

    (1) 炎热的日子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易·系辞下》

    寒暑不兼时而至。——《韩非子·显学》

    (2) 夏季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列子·汤问》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 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暑月(夏月);暑雨(夏季的雨);暑伏(夏季中的伏时。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暑夜(炎夏之夜)

    英文翻译

    hot

    方言集汇

    ◎ 粤语:syu2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shu3 [沙头角腔] cu3 [客英字典] chu3 shu3 [海陆丰腔] chu3 shu3 [客语拼音字汇] cu3 [宝安腔] cu3 [台湾四县腔] cu3 s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八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舒吕上聲開口三等sjox/sjvv

    寒暑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