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微

hán wēi [ han wei]
注音 ㄏㄢˊ ㄨㄟ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寒微 hánwēi

(1) 身世贫贱

of low station;of humble origin

词语解释

  1. 指出身贫贱,家世低微。

    《晋书·吾彦传》:“﹝ 吾彦 ﹞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你説 贾似道 起自寒微,有甚宾客?有句古诗説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何其芳 《画梦录·魔术草》:“在他家里,一位族中寒微的老先生长期住着。”

  2. 指出身贫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唐 杨贲 《时兴》诗:“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

引证解释

⒈ 指出身贫贱,家世低微。

《晋书·吾彦传》:“﹝吾彦﹞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你説贾似道起自寒微,有甚宾客?有句古诗説得好,道是:‘贫贱亲戚离,富贵他人合。’”
何其芳《画梦录·魔术草》:“在他家里,一位族中寒微的老先生长期住着。”

⒉ 指出身贫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唐杨贲《时兴》诗:“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

寒微的国语词典

贫贱。

寒微的网络释义

寒微

  • 寒微,汉语词汇。
  • 拼音:hán wēi
  • 释义:1、指身世贫贱。2. 指出身贫贱,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 语出《晋书·吾彦传》:“﹝ 吾彦 ﹞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
  • 寒微的翻译

    英语: of humble origin
    德语: von niedriger Abstammung (S)​
    法语: pauvre et humble, sans influence

    寒微造句

    向寒微路上用一点赤热心肠,自培植许多生意。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休嫌它寒微贫贱,天涯无处似家园。
    白子寒微笑道,他远比小陈笔下的人物更阳光帅气,真实的他并不是怂着脑袋的衰仔。
    春回大地寒微晓,白雪阳春花枝俏。春风贺喜无言语,吉祥如意你在笑。今年春风总得意,一句平安喜讯报。寄语短信风捎到,祝你立春快乐哈哈笑!
    出身寒微的他,对低下阶层百姓的艰苦生活颇有切肤之痛。
    烈尘看在眼里,眼底露出一丝笑意,对孟岩的应对十分满意,这个许汉文虽然出身寒微,但是识大体,懂进退,比那些个仗着家中势力,恣意妄行之辈要强的多了。
    不过,你大师兄生性散漫鲁直,小师弟又出身寒微,他们比你更加不合适。
    三从家庭和个人的特殊经历来分析,其矛盾心态的形成也受到了寒微家庭出身和个人特殊经历的内在影响。
    有一颗心,很骄傲,骄傲的眼眸,素笔难描,一望是冰,二望是雪飘,有一颗心,很从容,从容的格调,霜里秋枫,初寒微红,再寒色浓,有一颗心,志未消,大地未绿我先绿,草木已凋我不凋。
    她出身寒微,从未离开过沙特阿拉伯,也不会讲英语,就为了念大学只身一人搬到英国去住。
    岳不群仍是一副谦谦君子模样,看着池寒微笑示意,他暂时击退两名侍卫,并不久停,身形晃动间又奔到了那大和尚面前。
    望重缙绅,怎似寒微之颂德。朋来海宇,何如骨肉之孚心。
    许多伟人都是出身寒微,譬如林肯和爱迪生。
    出身寒微的威廉从小就渴望成为骑士,但这个梦想在阶级分明的中古社会来说是几近不可能发生的事实。
    许多伟人都是出身寒微,例如林肯和爱迪生。
    朕起于寒微,备尝艰苦,一旦为帝王,岂敢厚自奉养以病夏民乎!
    却被婆母崔贵妃百般排斥,嫌其出身寒微,呼来喝去,正眼也不看他一下。
    “至叙范进家本寒微,以乡试中式暴发,旋丁母忧,翼翼尽礼,则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诚微辞之妙选,亦狙击之辣手矣”。
    余本山东一介寒微,于联学为后进,晋身联界中枢而持衡楹联赛事,偶然机缘而已矣。

    汉字详情

    hán [han]
    部首: 322
    笔画: 12
    五笔: PFJ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TCY
    四角: 30303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 mián),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2)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饥渴寒暑,是事之变。——《庄子·德充符》

    寒光照铁衣。——《乐府诗集·木兰诗》

    寒雨连江夜入吴。——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凄神寒骨。——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又如:寒肃(寒冷肃杀);寒悄(冷气侵入);寒衾(冰冷的床铺);寒噤(由于天冷而咬紧牙关或牙齿打战)

    (4) 贫困 。如:寒门薄宦(穷家小吏);寒畯(贫寒的读书人);寒劣(贫弱无助的人);寒女(贫穷家庭的女孩)

    (5) 卑微;低微

    吾本寒家。——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6) 又如:寒官(下级官吏);寒品(出身寒微的人);寒族(寒微的家族);寒穷(寒微贫穷)

    (7) 冷清 。如:寒山(冷落寂静的山;寒天的山);寒芒(使人感冷清的光芒);寒汀(清寒冷落的小洲);寒月(清冷的月光)

    (8) 声音凄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高适《燕歌行》

    (9) 又如:寒吟(哀鸣)

    (10) 凋零;枯萎

    花寒鹦鹉病,春去杜鹃愁。——张可久《小山乐府》

    (11) 又如:寒枝(寒冬凋零的林木)

    (12) 谦词 。如:寒第(对自己家的谦称);寒门(贫寒的人家。对人谦称自己的家);寒族(谦称自己的家族)

    动词

    (1) 感到冷 。如:寒玉(玉质清冷)

    (2) 恐惧;战栗

    若是王以十成郑, 梁氏寒心。——《战国策·秦策四》

    寒心酸鼻。——《高唐赋》。注:“寒心,谓战栗也。”

    (3) 特指终止盟约

    遂寒前盟。——宋· 王明清《挥尘后录》

    名词

    (1) 寒冷的季节。与“暑”相对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犯寒暑。——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涉寒暑。——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又如:寒暄

    (3) 寒天 。如:寒照(寒天的日光);寒蓬(寒天的枯草);寒渡(寒天的渡口);寒川(寒天的河流)

    (4) 寒夜 。如:寒更(寒夜的更点);寒星(寒夜的星);寒柝(寒夜打更的木梆声)

    (5) 指由寒邪引起的机能衰退的病症 。如:受了一点寒

    (6) 姓

    英文翻译

    cold, wintry, chilly

    方言集汇

    ◎ 粤语:hon4
    ◎ 客家话:[梅县腔] hon2 [陆丰腔] hon3 [客语拼音字汇] hon2 [东莞腔] hon2 [客英字典] hon2 [海陆丰腔] hon2 [沙头角腔] hon2 [宝安腔] hon2 [台湾四县腔] ho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安平聲開口一等ghan/hanɣɑn
    wēi [wei]
    部首: 303
    笔画: 13
    五笔: TMGT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HOUNK
    四角: 282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彳( chì);--( 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2) 同本义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形容词

    (1) 微小;轻微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副词

    (1) 秘密,偷偷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名词

    (1) 古单位名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英文翻译

    small, prefix micro-, trifling

    方言集汇

    ◎ 粤语:mei4
    ◎ 客家话:[梅县腔] mi2 [海陆丰腔] mi2 [客英字典] mi2 [东莞腔]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沙头角腔]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八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無非微合平聲合口三等myoi/mvoimĭw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