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

mì qiè [ mi qie]
注音 ㄇ一ˋ ㄑ一ㄝ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密切 mìqiè

(1) 慎密,仔细

密切注视
carefully;closely

词语解释

  1. 亲近。

    唐 李肇 《翰林志》:“初,国朝修 陈 故事,有中书舍人六员,专掌詔誥,虽曰禁省,犹非密切。”

  2. 慎密。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其召募之法,并将校次第,并先密切定夺闻奏,此实强兵节财之要也。”

  3. 严密。

    《水浒传》第四十回:“知府拆开封皮,看见前面説信笼内许多物件都收了;背后説妖人 宋江 ,今上自要他看,可令牢固陷车,盛载密切,差的当人员,连夜解上京师,沿途休教走失。”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三章:“整整半个后晌,他们在山上密切注视着前沟里再进不进来敌人。”

  4. 关系近;紧密。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一:“ 中 俄 有密切的邦交,必须协力抵抗 日本 的帝国主义。”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三:“战文处和慰劳总会的工作是密切地配合着的。”

  5. 使关系接近。如:进一步密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引证解释

⒈ 亲近。

唐李肇《翰林志》:“初,国朝修陈故事,有中书舍人六员,专掌詔誥,虽曰禁省,犹非密切。”

⒉ 慎密。

宋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其召募之法,并将校次第,并先密切定夺闻奏,此实强兵节财之要也。”

⒊ 严密。

《水浒传》第四十回:“知府拆开封皮,看见前面説信笼内许多物件都收了;背后説妖人宋江,今上自要他看,可令牢固陷车,盛载密切,差的当人员,连夜解上京师,沿途休教走失。”
柳青《铜墙铁壁》第十三章:“整整半个后晌,他们在山上密切注视着前沟里再进不进来敌人。”

⒋ 关系近;紧密。

瞿秋白《饿乡纪程》十一:“中俄有密切的邦交,必须协力抵抗日本的帝国主义。”
郭沫若《洪波曲》第八章三:“战文处和慰劳总会的工作是密切地配合着的。”

⒌ 使关系接近。

如:进一步密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密切的国语词典

亲密、切近。

如:「学生的行为如果不太正常,导师都会密切注意,妥善辅导。」

密切的网络释义

密切

  • 详细解释
  • 1. 亲近。唐 李肇《翰林志》:“初,国朝修 陈 故事,有中书舍人六员,专掌诏诰,虽曰禁省,犹非密切。”
  • 2. 慎密。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其召募之法,并将校次第,并先密切定夺闻奏,此实强兵节财之要也。”
  • 密切的翻译

    英语: close, familiar, intimate, closely (related)​, to foster close ties, to pay close attention
    德语: intim, vertraut (Adj)​, nahe, vertraulich, aufmerksam (Adj)​
    法语: intime, étroit (lien, relation)​, attentivement

    密切造句

    雨越下越大,防汛官兵正密切监视着水情。
    世界人民都密切注视着中东和巴尔干半岛的情况。
    通过到群众家里进行访问,密切了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我军密切注视着敌人的动静。
    希望大家密切合作,把这件事办好。
    这堂语文课,师生密切配合,相互呼应,上得生动活泼。
    随着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密切关注“志,愿者”应运而生,并且这支队伍正在不断扩大。
    我们两厂关系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渡过难关?
    他躲在一个隐蔽的地方密切监视着这伙犯罪分子的动向。
    厂长密切联系群众,很受工人的拥护。
    他们在一块儿工作,一块儿学习,日久天长,关系就密切起来了。
    要密切联系群众,孤军奋战地进行工作是很难收效的。
    最近气候反复无常,希望大家密切注意。
    为了做好工作,应该进一步密切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
    全世界都在密切注意这一事态的发展。
    他们两家,有一个时期拔来报往,相当密切,现在却成了冤家对头。
    恶补之风似有死灰复燃的趋势,教育部正密切注意中。
    我们的老师跟学生家长的关系很密切。
    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所有管理措施,无一不与安人密切相关。

    汉字详情

    [mi]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NT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PHU
    四角: 3077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山,宓( )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2)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密,山如堂者。——《说文》

    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尸子》

    (3) 隐蔽的地方

    不窥密。——《礼记·少仪》。注:“隐曲处也。”

    (4) 姓

    形容词

    (1) 假借为“比”。稠密;多

    密,稠 也,疏之对也。——《增韵》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加密石焉。——《国语·晋语八》

    以陈楚之密迩于 楚。——《左传·文公十七年》

    密布字印。——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2) 又如:文理有疏密;斫直删密;密札札,密匝匝(严实稠密的样子);密茂(茂密);密茫茫(繁茂密集无边无际的样子);密茸茸(密集丛生的样子);密丛丛(茂盛丛集的样子)

    (3) 亲密(强调关系上的亲近)

    情好日密。——《三国志·诸葛亮传》

    昵交密友,亦不半在。——陆机《叹逝赋序》

    (4) 又如:密近(帝王左右亲近信用的人);密坐(靠近而坐,形容关系亲密)

    (5) 秘密的,隐密的,慎密的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宣和殿荔枝》

    密通洞庭。——唐· 李朝威《柳毅传》

    密奏请皇上。——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宦人密侍;出密诏示之;荣禄密谋;奉有密诏;密章(秘密奏章);密启(秘密的书画);密揭(秘密的奏疏式文告);密幄(密室);密诏(秘密的诏书)

    (7) 紧密

    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8) 通“谧”。安宁;安定;安静

    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诗·周颂·昊天有成命》

    密,静也。——《尔雅·释诂》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传:“密,静也。”

    止旅乃密。——《诗·大雅·公刘》

    京室密清。——《文选·张衡·东京赋》

    (9) 又如:密如(安定的样子);密清(安静洁净)

    (10) 深;幽深 。如:密恩(深恩);密深(深切);密款(内心的真诚)

    (11) 严密

    古之为国者,甚虑敌深,其防患密。——辛弃疾《美芹十论》

    刘桢壮而不密。—— 曹丕《典论论文》

    凡道必周密。——《管子·内业》

    (12) 又如:密心(精细的用心);密巧(精细,纤巧);密石(纹理细密的石料);密要(精密准确);密科(繁苛的法律条文)

    (13) 通“默”。不语

    公密而不应。——《庄子·达生》

    动词

    (1) 接近

    以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君是望。——《左传·襄公三年》

    (2) 封闭,闭藏 。如:密固(密封严实);密迹(匿迹,不露形迹);密椟(密藏于匣子中)

    英文翻译

    dense, thick, close; intimate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梅县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mi1 mid6 [东莞腔] mit8 [客英字典] met8 mit8 [台湾四县腔] mit8 mi1 met8 [沙头角腔] mit8 [宝安腔] mit8 [海陆丰腔] mit8 mi1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美畢質B開入聲開口三等眞Bmit/mytmĭĕt
    qiē,qiè [qie]
    部首: 207
    笔画: 4
    五笔: AVN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PSH
    四角: 47720

    详细解释

    qiē

    动词

    (1) (形声。从刀,七声。本义: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

    (2) 同本义 。如:切花(从植株上剪下的花枝或枝叶);切心(比喻痛切);切肺(祭祀所用的肺);切象(切,割取。取象以作比喻);切腹(剖腹自杀);切菜;切肉

    (3) 治骨。加工珠宝骨器的工艺名称 。如:切错(治理器物);切玉(割玉);切镂(镂刻;雕刻)

    (4) 切磋。指学行上切磋相正 。如:切切(相互敬重切磋勉励的样子);切正(切磋相正);切直(切磋相正);切摩(切磋相正);切磨(切磋相正);切责(互相切磋责勉);切厉(切磋砥砺)

    (5) 直线、曲线或面等与圆、弧或球相交于一点 。如:切面;切球;切圆

    (6) 另见 qiè

    qiè

    动词

    (1) 摩擦;接触

    切,摩也。——《广雅》

    不待切脉。——《史记·扁鹊仓公传》

    可切循把握。——《淮南子·原道》

    (2) 又如:切齿(咬紧牙齿。形容痛恨);切磨(摩擦;摩搓);切摩(摩擦);切循(抚摩)

    (3) 契合。与…相一致 。如:不切实际;译文不切原意;切正(恰切平正);切用(切合实用);切至(犹切当);切事(切合情事);切病(切中弊病)

    (4) 一定要

    诸位切不可乱动。——《老残游记》

    (5) 又如:切照(依照;按照);切须(必须;切要);切不可骄傲;切勿吸烟;切勿(务必不要);切戒(务须避免);切莫(务必不要);切须(务必)

    (6) 靠近;贴近

    切于身心。——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切倚(相依相偎,十分亲昵);切邻(近邻);切心(贴身);亲切(亲近;密切)

    形容词

    (1) 急切;急迫

    切问而近思。——《论语》。皇疏:“犹急也。”

    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迨诉频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切如是。——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如:出国心切;激切(言语直而急);心切(心情急迫);切峻(急切严厉);切事(迫切的事);切问(急切问难);切紧(迫切、要紧)

    (3) 深;深切

    切,深也。——《汉书·霍光传》注

    (4) 又如:切恐(深怕);切爱(深深的爱);痛切(悲痛而深切);切究(深究);切怛(深切悲伤);切谢(深切感谢)

    (5) 恳切;率直

    直言世谏。——《汉书·东方朔传》

    (6) 又如:切谓(恳切地说);切劝(诚恳地相劝);热切(热烈恳切);切至(恳切周至)

    (7) 严厉

    故为政以苛为察,以切为明…大败大裂之道也。——《文子·上礼》

    (8) 又如:切责(严厉谴责);切让(严厉责备);切厉(严厉)

    (9) 激烈

    旋以论事过切,为宰臣所非。——韩愈《为裴相公让官表》

    (10) 又如:切论(激切的议论);切愕(谓激切直言)

    (11) 严重 。如:切手(致人死命的招数)

    (12) 另见 qiē

    英文翻译

    cut, mince, slice, carve

    方言集汇

    ◎ 粤语:cai3 cit3
    ◎ 客家话:[梅县腔] ciet7 [客语拼音字汇] qiad5 [客英字典] ciet8 [东莞腔] cet7 [海陆丰腔] ciet7 [宝安腔] cet7 [沙头角腔] ciet7 [台湾四县腔] ciet7 [陆丰腔] tsi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tsʰieicheh/c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