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廑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旧时指上司的关怀。
清 史致谔 《同治元年闰八月廿二日禀曾国藩等》:“合将中外兵勇民团克復 奉化 县城……各缘由,先行驰报,仰慰宪廑。”
引证解释
⒈ 旧时指上司的关怀。
引清史致谔《同治元年闰八月廿二日禀曾国藩等》:“合将中外兵勇民团克復奉化县城……各缘由,先行驰报,仰慰宪廑。”
宪廑的网络释义
宪廑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心,从目,害省声。心、目并用。本义:敏捷)
(2) 同本义
宪,敏也。——《说文》
博闻多能曰宪。——《周书·谥法》
(3) 喜乐的样子
天之方难,无然宪宪。——《诗·大雅》
(4) 又如:宪宪(欣欣。喜悦的样子)
名词
(1) 法令
布宪于国。——《管子·立政》
宪,法也。——《尔雅》
慎乃宪。——《书·益稷》
万邦为宪。——《诗·小雅·六月》
此君之宪令。——《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发虑宪。——《礼记·学记》
(2) 又如:宪票(拘提人犯或处理公务的指令);宪范(法式,典范)
(3) 宪法的略称 。如:立宪;护宪;制宪
(4) 宪司的省称 。宋代官名,即诸路提点刑狱公事,相当于后世的按察司之职
(5) 方法
犹迹求履之宪也。——《管子》
(6) 旧时属吏对上司的尊称
且等本县见过学宪,再作道理。——《官场现形记》
(7) 又如:宪台(对上官的尊称);宪训煌煌(对官员训词的恭维);宪官(泛指官员)
(8) 姓
动词
(1) 公布
宪谓幡书以明之。——《周礼·朝士》。杜注
令群吏宪禁令。——《周礼·小司徒》。注:“表县之。”
(2) 效法
宪禁于玉宫。——《周礼·天官》
宪女史之典戒。——《寡妇赋》
(3) 又如:宪写(仿效;模仿)
(4) 制裁
被宪者多结怨。——《南齐书》
(5) 又如:宪墨(绳之以法)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jǐn
名词
小屋
廑,少劣之居。从广,堇声。——《说文》
小屋谓之曰廑。——宋· 李诫《营造法式》
〈副>?
假借为“仅”。才,只
其次廑得舍人。——《汉书·贾谊传》
茅焦亦廑脱死。——《汉书·邹阳传》
贾廑从旅。——《汉书·叙传》
动词
(1) 蒙受;接受
(2) 另见
qín
形容词
(1) 通“勤”。殷勤
广阿之廑。——《汉书·叙传》
其廑至矣。——《汉书·扬雄传下》。颜师古注:“廑,古勤字”
(2) 又如:廑怀(廑虑。殷切挂念);廑念(殷切关注);廑注(廑念。旧时书信中常用之)
动词
(1) 怀念
六宫廑北狩之忧,群臣倡南迁之仪。——《于谦全传》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un3 kiun2 [海陆丰腔] kiun2 [台湾四县腔] kiun2
◎ 潮州话:哥秧2 [饶平]哥恩2 [揭阳、潮阳]哥因2(僅),geng2[揭阳]gêng2[潮阳]gi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僅 | 渠遴 | 羣 | 眞B開 | 去聲 | 震 | 開口三等 | 臻 | 眞B | gʰĭĕn | ginh/gy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