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讯

shěn xùn [ shen xun]
繁体 審訊
注音 ㄕㄣˇ ㄒㄨㄣ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审讯 shěnxùn

(1) 司法机关向诉讼双方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

try;interrogate

词语解释

  1. 审理案件时对当事人进行讯问。

    《宋史·刘敞传》:“营卒 桑达 等醉斗,指斥乘舆。皇城使捕送 开封 ,弃 达 市。 敞 移府,问何以不经审讯。” 清 昭槤 《啸亭续录·李仲昭》:“上大怒,命留京王大臣审讯,咸皆引服, 查有圻 论戍,其餘降革有差,人争快之。”《三侠五义》第十回:“此案尚在审讯,未能结案。”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六章:“他立时把文化教员 李风 找来审讯俘虏。”

引证解释

⒈ 审理案件时对当事人进行讯问。 《宋史·刘敞传》:“营卒桑达等醉斗,指斥乘舆。皇城使捕送开封,弃达市。

敞移府,问何以不经审讯。”
清昭槤《啸亭续录·李仲昭》:“上大怒,命留京王大臣审讯,咸皆引服, 查有圻论戍,其餘降革有差,人争快之。”
《三侠五义》第十回:“此案尚在审讯,未能结案。”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六章:“他立时把文化教员李风找来审讯俘虏。”

审讯的国语词典

审查侦讯。通常指法官或警察机关审理案件时,对与案情有关的当事人作详细的查问。《三侠五义.第一○回》:「此案尚在审讯,未能结案。」也作「审问」。

审讯的网络释义

审讯 (汉语词汇)

  • 审讯,指司法机关向诉讼双方查问有关案件的事实。语出《宋史·刘敞传》:“营卒桑达等醉斗,指斥乘舆。皇城使捕送开封,弃达市。 敞 移府,问何以不经审讯。”
  • 审讯造句

    在审讯中,他坦白了所干的那些不可告人之事。
    尽管营地内的一名审讯员声称曾经看到麦克克里斯特尔多次查看犯人,但麦氏并没有因此受到纪律处分。
    这个屋子里面黑漆漆的,也不知道是什么时间,这种审讯室很黑最容易击垮人的内心,还好这群家伙还是有点良心,给我吃了个盒饭。
    徐可玲把他拖出审讯室后,自觉生拉硬拽不如直接把沈万山抱了起来的好。
    然后,就在下一秒,审讯室的铁门忽然被打开了,三道身影急如星火般走了进来。
    屋子里有三个审讯官和一个记录官,记录官负责记录我说的话。
    昨日上午,新郑市看守所的铁门一打开,一个头戴黑套、脚铐脚镣的男子在民警看守下,一步一步缓缓地走进了审讯室。
    见审讯辛苦,我吩咐小胡买条烟给警官,聊表心意。
    不分青红皂白的纽伦堡审讯只能证明一点,那就是:我们的敌人由于未能把希特勒抓到手而积忿难消。
    “有的警察甚至轮番审讯嫌疑人,而审讯时间则长达数天。”陈瑞华说道。
    新证据呈到庭上后,审讯就宣告暂停。
    回到派出所,审讯刚刚开始,陈某就竹筒倒豆子,交代了自己偷窃女性衣服的作案情况。
    也是在那一年,朱蓂阶被日军抓获,并被押至济南关进特务机构“泺源公馆”,最终没能走下审讯台,血洒刑场。
    但他又提到即使有团队的支持,穆罕穆德的审讯员经常会做可怕的噩梦。
    经过几小时的审讯以后,犯人开始吐露真情。
    不想一到审讯室,却看到肖南横眉立眼的要对罗汉文他们动手,急忙制止住。
    经审讯,这位男子是家住京都府福知山市的自卫队员。
    它收藏了一些特别有趣的审讯刑具。
    反动警察审讯她时,她针锋相对地对诬告提出强烈抗议。
    撕心裂肺的凄凉声,滴血声,恐怖的回荡在审讯室里,瘫痪在地上的中年警察色若死灰,面目惨白的看着魔鬼般的风揉雪跪求道“求求你放了我吧,求求你。

    汉字详情

    shěn [she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J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LW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2) 同本义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4) 知道,知悉

    审,知也。——《类篇》

    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审礼。——《史记·礼书》

    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5) 又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

    (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

    (9) 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

    (11) 询问,打听清楚

    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

    副词

    (1) 真实;确实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形容词

    (1) 慎重,小心谨慎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

    (3) 确切

    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

    (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

    (5) 正,不偏斜

    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

    (6) 固定;安定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judge

    方言集汇

    ◎ 粤语:sam2

    宋本广韵

    xùn [xun]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N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VNJ
    四角: 377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讯,问也。——《说文》。按,字亦作询。汉宣帝名询。

    讯之占梦。——《诗·小雅·正月》。传:“问也。”

    多其讯。——《礼记·学记》。注:“或为訾,按,訾犹咨也。”

    执讯而与之书。——《左传·文公十二年》。注:“通问之官。”

    君尝讯臣矣。——《公羊传·僖公十年》。注:“上问下曰讯。”

    以讯首或告。——《礼记·王制》

    讯鞫论报。——《汉书·张汤传》。注:“考问也。”

    卒从吏讯。——《汉书·邹阳传》。注:“谓鞠问也。”

    乃讯申胥。——《国语·吴语》

    昼夜搒讯。——清· 张廷玉《明史》

    木讯者三人。——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讯定(审问判决);讯治(审问,处罚);讯责(审问罪状而加谴责)

    (3) 询问;请教

    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咸来问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泛讯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你如今也讯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儿配的上,就来告诉我。——《红楼梦》

    (4) 又如:讯听(打听)

    (5) 责问,诘问

    歌以讯之。——《诗·陈风·墓门》

    讯予不顾。

    诏大臣至西宁卫讯理,按例赔偿。—— 清· 俞正燮《癸已类稿》

    (6) 又如:讯语(责问的言词);讯理(责问处理);讯让(又言词责告);讯语(责问)

    (7) 问候

    绸缪结风徽,烟温吐芳讯。——《文选·谢瞻文》

    (8) 又如:讯牍(问候的书信);讯尺(问候的尺牍);讯记(问候的书信)

    (9) 施以讯杖

    使坊市恶少年罗告富室,诬以罪恶,捕系地牢,讯掠取服。——《资治通鉴·唐太宗大历四年》

    (10) 又如:讯掠(拷打审问);讯疮(刑讯的创伤);讯考(拷问;刑讯)

    名词

    (1) 消息;音信

    有客山中至,言传故人讯。——储光羲《田家即事答崔二东皋作》

    (2) 又如:通讯;电讯;死讯;音讯;闻讯;简讯;零讯;喜讯

    (3) 信

    行远疾速,而不可托讯者与?——《荀子》

    (4) 又如:讯函(信函);讯报(文书信函);讯缄(信函)

    (5) 警报 。如:消防队闻讯赶来

    英文翻译

    inquire; ask; examine; reproach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