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期

shěn qī [ shen qi]
繁体 審期
注音 ㄕㄣˇ ㄑ一

词语释义

1.确切的日期。 2.审核或审讯的日期。

词语解释

  1. 确切的日期。

    汉 王充 《论衡·气寿》:“兵、烧、压、溺,遭以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

  2. 审核或审讯的日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编审册单,磨对既清,须十日大张告示,预示审期……审某乡某里某甲,其新旧里书册房,俱执新旧册单,伺候查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即刻掛牌示,次日午堂听审。盖审期断不可缓,讼人临审,亲族朋友,远来看审,俱要款待,若再守候,穷民必更多费矣。”

引证解释

⒈ 确切的日期。

汉王充《论衡·气寿》:“兵、烧、压、溺,遭以所禀为命,未必有审期也。”

⒉ 审核或审讯的日期。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编审册单,磨对既清,须十日大张告示,预示审期……审某乡某里某甲,其新旧里书册房,俱执新旧册单,伺候查勘。”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审讼》:“即刻掛牌示,次日午堂听审。盖审期断不可缓,讼人临审,亲族朋友,远来看审,俱要款待,若再守候,穷民必更多费矣。”

审期的网络释义

审期

  • 审期出自王充 《论衡·气寿》,意为确切的日期。
  • 汉字详情

    shěn [she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J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LW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2) 同本义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4) 知道,知悉

    审,知也。——《类篇》

    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审礼。——《史记·礼书》

    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5) 又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

    (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

    (9) 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

    (11) 询问,打听清楚

    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

    副词

    (1) 真实;确实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形容词

    (1) 慎重,小心谨慎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

    (3) 确切

    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

    (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

    (5) 正,不偏斜

    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

    (6) 固定;安定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judge

    方言集汇

    ◎ 粤语:sam2

    宋本广韵

    qī,jī [qi,ji]
    部首: 444
    笔画: 12
    五笔: ADWE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CB
    四角: 478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月,其声。金文从日,其声。战国古文从日,丌( )声。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本义:约会,约定)

    (2) 同本义

    期,会也。——《说文》。段注:“会者,合也,期者,邀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

    归妹愆期。——《易·归妹》

    若旬虚期于月津。——《管子·侈靡》。注:“匝一月曰期。”

    而不能期月守也。——《礼记·中庸》

    叔孙旦而立期焉。——《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

    与友期行。——《世说新语·方正》

    (3) 又

    期日中。

    期我决斗。——明· 魏禧《大铁椎传》

    (4) 又如:期要(约定,预先约定);期期(约定期限);期会(约期集合;预定期限推行政令);期约(约期;约会);期克(严格规定时间);期信(约定的时间);期刻(克期。约定时间)

    (5) 会,会合

    期于司理。——《国语·周语》

    言议期命。——《荀子·正论》

    几万民之期于市者。——《周礼·司市》

    (6) 又如:期话(会晤交谈);期战(会战)

    (7) 希望

    良剑期乎断。——《吕氏春秋·察 今》

    (8) 又

    不期乎镆铘。

    良马期乎千里。

    不期骥骜。

    百年曰期颐。——《礼记·曲礼》

    彼于刑者,缚者,非相仇也,期有得耳。——方苞《狱中杂记》

    (9) 又如:期勖(寄希望、勉励);期寄(期望);期厉(期望勉励);期愿(期望;愿望)

    名词

    (1) 预定的时间;选定的日子;期限

    星辰者,天之期也。——《淮南子·天文》

    前期十日。——《周礼·大宰》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

    惟待死期耳。——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临期成此大节。——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五年为期。——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死期至矣。——《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工期(工程的期限);过期(超过期限);约期(约定日期);刑期(服刑的期限);任期(担任职务的法定期限);期契(誓约,约期);期节(时节);期质(寿命);期程(时间;时间和路程)

    (3) 机运;机会 。如:期合(机遇);期运(气数;机运);期数(气数;命运)

    (4) 时,日;一段时间 。如:婴儿期;青年期;忧虑期;懒散期;更年期;绝经期;进行期;活动期;热退期;出疹期

    (5) 极,限度

    征敛无期。——《吕氏春秋·怀宠》

    (6) 又如:期程(行旅的时日路程);期度(限度,法度)

    (7) 量词。用于分期的事物 。如:一年出十二期刊物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period of time; date; time limit

    方言集汇

    ◎ 粤语:gei1 kei4
    ◎ 客家话:[梅县腔] ki2 [海陆丰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台湾四县腔] ki2 [客英字典] ki2 [沙头角腔] ki2 [陆丰腔] ki3 [宝安腔] ki2
    ◎ 潮州话:ki5 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七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渠之平聲開口三等gi/g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