绅耆

shēn qí [ shen qi]
繁体 紳耆
注音 ㄕㄣ ㄑ一ˊ

词语释义

旧称地方上的绅士和年老有声望的人。

词语解释

  1. 旧称地方上的绅士和年老有声望的人。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冬至》:“绅耆庶士,奔走往来。” 清 曾国藩 《复彭丽生书》:“故急急访求各州县公正绅耆,佐我不逮。”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而 邢大老爷 ,那位全县知名的绅耆,可以使这控告成为事实,也可以打消它。”

引证解释

⒈ 旧称地方上的绅士和年老有声望的人。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一月冬至》:“绅耆庶士,奔走往来。”
清曾国藩《复彭丽生书》:“故急急访求各州县公正绅耆,佐我不逮。”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而邢大老爷,那位全县知名的绅耆,可以使这控告成为事实,也可以打消它。”

绅耆的国语词典

地方上的绅士和年老有德望的人。

绅耆的网络释义

绅耆

  • 绅耆(shén qí):
  • 旧指地方上的绅士或有声望的人:绅耆迎候道台。
  • 绅耆造句

    各乡各镇在三百家以上者,由教官遴造公平之生监绅耆,亦筹经费置立公所,按期宣讲,听讲者授以餐。
    他写信给湖南各州县公正绅耆说自己感到才能不大,不足以谋划大事,只有以“不要钱,不怕死”。
    今则日久弊生,人亡政息,上无急公好义之绅耆,下鲜服义率教之子弟。
    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取其近于民也。
    后来庄里乡绅耆老撒出人去找,也都空手而归,对着锦秋湖上的几帮绺子花了银两打听,也都脑袋摇成了拨浪鼓。
    钱坑乡亲会至今仍保存有一块上书“如有抢劫事,唯该乡绅耆是问”的石碑。
    地方绅耆的义举得到了官府在资金上的支持,当时长芦盐运使金洙拨款生息用于书院支出,天津府县衙门捐施地以供师生开支。
    乔曾希在地方绅耆名宿及故交好友的支持推荐下被选中,报经四川省保安司令部任命该职。
    商民绅耆文人墨客巨商杨润生都爱结交。
    谨乃集绅耆,召巧匠,开九曲塘,筑堤设闸,引下淡水溪之水,以资灌溉,为五门,备蓄泄。
    曾国藩稍一思忖,提笔又写了《与省城绅士书》与《与湖南各州县公正绅耆书》二文。
    彼时,巨幅招贴画、走马转角楼、茶馆戏院、商民绅耆,百年前的商业场,南来北往,热闹非凡。
    绅耆庶士,奔走往来,家置一簿,题名满幅。
    六)凤山绅耆密禀略言台地一千三百余里,南琅峤,北极噶玛、鸡笼。
    次日,张群召集地方文武绅耆在励志社开会。

    汉字详情

    shēn [shen]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JHH
    五行:
    吉凶:
    仓颉: VMLWL
    四角: 25106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糸( ),申声。本义: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

    (2) 同本义

    绅,大带也。——《说文》

    绅,带也。——《广雅》。按,大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

    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礼记·玉藻》

    衣裳所以必有绅带者,示敬谨自约整也。——《白虎通》

    端哔绅。——《礼记·内则》。注:“大带所以自绅约也。”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绅笏(大带与笏板);绅带(古时士大夫束腰之大带);绅緌(绅,大带;緌冠带之末端下垂部分。借指有官职的人);绅冕(腰带和冠。借指士大夫)

    (4) 旧指地方上有地位权势的人物或他们所属的阶级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两家绅衿共一百四五十人,一同到祠堂口迎接当事。——《儒林外史》

    (5) 又如:官绅;土豪劣绅;乡绅(指地方上有权势有地位的人);绅宦(泛称官员);绅民(绅士自称;绅士与民众);绅商(绅士和商人);绅董(绅士和董士);绅衿(地方绅士和在学的人)

    动词

    (1) 束上带子,佩大带

    绅之束之。——《韩非子·外储》

    (2) 又如:绅束(约束)

    英文翻译

    girdle; tie, bind; gentry

    方言集汇

    ◎ 粤语:san1

    宋本广韵

    qí,shì [qi,shi]
    部首: 418
    笔画: 10
    五笔: FTXJ
    姓名学:
    仓颉: JPA
    四角: 446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说文》:“从老省,旨声。”形旁本是“老”,为了文字结构匀称,省略了一部分。本义:老)

    (2) 古称六十岁曰耆。亦泛指寿考

    耆,老也。——《说文》

    六十曰耆。——《礼记·曲礼》

    耆老皆朝于庠。——《礼记·王制》

    耆耋好礼。——《礼记·射仪》

    俾尔耆而艾。——《诗·鲁颂·閟宫》

    (3) 又如:耆艾(老人的通称);耆叟(老叟);耆寿耇老(长寿老人);耆耇(老年人。耆为六十岁、耇为九十岁)

    (4) 强横的

    耆,强也。——《广雅》

    不懦不耆。——《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注:“彊也。”

    (5) 又如:耆帅(强横拔扈,作乱造反的将帅)

    名词

    师长,长者 。如:耆硕(年高有德的人);耆民(年高有德之民);耆英(年高硕德者);耆彦(年高望重的人)

    shì

    动词

    通“嗜”( shì)。爱好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耆欲不同。——《周礼·秋官·大行人》

    鸱鸮耆鼠。——《老子·齐物论》

    英文翻译

    man of sixty; aged, old

    方言集汇

    ◎ 粤语:kei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5 ki2 [客英字典] ki2 [台湾四县腔] sii5 ki2 [梅县腔] ki2 [客语拼音字汇] ki2 [宝安腔] ki2
    ◎ 潮州话:k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六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渠脂脂A開平聲開口三等脂Agjii/gig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