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

shěn pī [ shen pi]
繁体 審批
注音 ㄕㄣˇ ㄆ一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审批 shěnpī

(1) 对下级呈报上级的公文进行审查批示

报请上级审批
examine and approve

词语解释

  1. 审查批准。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岑溪县收支计划》:“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按计划办事。”

引证解释

⒈ 审查批准。

《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岑溪县收支计划》:“严格执行审批制度,按计划办事。”

审批的国语词典

审查并加以批示。通常指下级单位上呈的报告或书面计划。

如:「他才审批完一堆申诉案件,又送来另一批报告。」

审批的网络释义

审批

  • [examine and approve]审查批示。
  • 审批造句

    不过一旦它们赢得了战斗,等待它们的将是一场慢性的,或许也是更磨人的冲突:制止政府征收苛捐杂税,或阻止政府规定每一件事都需要层层审批,束手束脚,以至一切都变得得不偿失的角力。
    另一方面,有人认为在此件事上分段审批制度并不可行。
    由审批向备案转换的呼声早已有之。
    取得有关部门的审批同意。实施变更。
    建设部提出书面审查意见后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
    第四十一条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报审批机关备案。
    虽然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但国际法庭的任务在所有的在逃犯被抓获和审批前不会结束。
    应以国外秘密侦查模式为借鉴,从立法上解决我国秘密侦查制度中秘密侦查案件范围、对象、时间期限、审批程序、结果处理等问题。
    人民网称,有关方面还表示,目前上海房产税的方案已报北京,等待相关部门审批,“一旦通过,发号令一响,我们就开始做”。
    进出常熟港的船舶进行排放船舶含油污水、残油、压载水、洗舱水等防污作业的,应按规定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作业。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非要闹到这个地步?”“街头挂横幅须经有关部门审批,岂能想挂就挂。
    正如你曾经知道,自己们必需为在朱拜勒地地盘审批,面积从本来地倡议是什么改动。
    凡不涉及办理农用地转用,只需依法征地的,仍按有关规定从严办理审批手续。
    发行公司债券,必须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条件,报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审批。
    事实上,苹果保留了所有第三方应用程序的绝对审批权。
    姚刚表示,改革包括简化发行新基金的审批过程,尤其是创新产品。
    审批机关对承包经营合同中不合法或显属不公平之处,得要求限期修改,否则不予批准。
    本文主要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特征、必要性,财务收支的审批制度、物资采购制度、销售控制制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评价内容及效果进行了简单阐述。
    以上请示,不知妥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当否,请审批等等。
    在此过程中,要加强规划管控,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审批,结合江西实际实施耕地提质“旱改水”工程,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建设,完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

    汉字详情

    shěn [shen]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J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JLWL
    四角: 305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番。宀房屋。番,兽足。屋里有兽足印,能仔细分辨。简体字从宀申声。本义:详究;考察)

    (2) 同本义

    审,谓详观其道也。——《荀子·非相》

    闻而审,则为福矣。——《吕氏春秋·察传》

    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吕氏春秋·察今》

    直以不能内审诸己,外受流言,沉迷猖獗,以至于此。——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3) 又如:审时(详察时令);审物(详察物情);审形(详察实情);审决(审察决定);审机而行(详细、周密地进行分析研究,把握好时机再行动);审别(审察辨别);审势(审察形势)

    (4) 知道,知悉

    审,知也。——《类篇》

    审矣,何足怪乎?——司马迁《报任安书》

    君子审礼。——《史记·礼书》

    陛下连降三诏,召臣回朝,未审圣意为何?——《三国演义》

    (5) 又

    今投使君,共图大事,未审尊意如何?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 又如:审悉(详细了解)

    (7) 审核,审查,检查核对

    为人主计者,莫如先审取舍。——汉· 贾谊《过秦论》

    (8) 又如:审考(审查);审合(审查验证);审决(审查决定);审覆(审查;审察);审释(审查释放);审端(检查修正);审分(审定名分、职分);审律(审定乐律);审音(审定字的读音)

    (9) 审讯;审判

    余经秋审,皆减等发配。——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审断(审判裁决);审究(审问查究);审拟(审问拟罪);审鞫(审讯);审录(审讯);审语(审判结论);审质(审问)

    (11) 询问,打听清楚

    十一娘亦审里居。——《聊斋志异》

    副词

    (1) 真实;确实

    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 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详尽,仔细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审观(仔细观察);审图(周密谋划;仔细考虑);审画(填重筹划);审度(详细考量);审顾(仔细察看);审虑(仔细考虑);审详(仔细审察);审酌(仔细斟酌);审注(仔细观察;细看);审求(仔细探求);审谋(周密谋划);审省(详细省察);审稽(详细考查);审说(详细解说);审辨(审慎辨别);审当(周密而确当)

    形容词

    (1) 慎重,小心谨慎

    言审莫过圣人。——王充《论衡》

    (2) 又如:审练(审慎精细)

    (3) 确切

    称言命者,有命审矣。——王充《论衡》

    (4) 又如:审期(确切的日期)

    (5) 正,不偏斜

    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吕氏春秋》

    (6) 固定;安定

    故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庄子》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judge

    方言集汇

    ◎ 粤语:sam2

    宋本广韵

    [pi]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XXN
    五行:
    仓颉: QPP
    四角: 520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比声。本义:反手打)

    (2) 同本义 。如:批他几个嘴巴;批颊(打耳光)

    (3) 引申为打、攻击 。如:批挞(敲打);批拉(搏击;扑打);批头竹片(衙役手中的打人竹片。一头扎紧,一头劈分细条);批难(抗击仇敌);批鳞(触犯君王和显贵)

    (4) 引申为刺入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庄子》

    (5) 批示。用钢笔或铅笔在纸上或其他材料上写指示 。如:批文件;批作业;审批(审查批示);批帖(批文);批回(中央对地方官署奏请事宜的批复文书);批详(已批的公文);批子(支取银钱的批条);批反(批示答复)

    (6) 分析;评论

    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红楼梦》

    (7) 又如:揭批(揭发批判);批削(即批改);批拓(讥讽;轻视);批点(批评指画);批搨(即批评)

    (8) 排除;排挤 。如:批黜(开除贬斥);批抵(排挤打击);批根(排斥,摈弃);批倾(犹排斥);批患(排除祸患)

    (9) 披露

    妙玉扶乩批出来,众人不解。——《红楼梦》

    量词

    用为众多人或大批货物。如:一批游客;大批货物

    名词

    (1) 评语 。如:眉批(在书眉或文稿上方写的批注);朱批(用朱笔写的评语);批本(加有批语的著作本子);批尾(在别人著作后面加评论批注);批抹(犹言批注校改);批笔(对作品加的评语)

    (2) 棉麻等未捻成线、绳时的细缕 。如:线批儿;麻批儿

    英文翻译

    comment, criticize; wholesale

    方言集汇

    ◎ 粤语:pai1
    ◎ 客家话:[梅县腔] pi1 [海陆丰腔] pi3 poi1 pe1 biang1 [客英字典] pi1 pai1 pe1 [陆丰腔] pi1 [客语拼音字汇] pi1 zi1 [台湾四县腔] pi3 poi1 pe1 biang1 [东莞腔] pi1 [宝安腔] pi1
    ◎ 潮州话:p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匹迷齊開平聲開口四等pʰieiphe/ph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