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固

wán gù [ wan gu]
注音 ㄨㄢˊ ㄍㄨˋ

词语释义

1.完好坚固。 2.坚定。 3.饱满;充沛。

词语解释

  1. 完好坚固。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天将寒,必增屋瓦,补墙壁,使极完固。”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山形完固,不犯水蚁,不近田畴,土膏明润,梧楸森鬱。死者之宅永安,子孙自阴受其庇矣。” 清 顾炎武 《孝陵图》诗:“殿门达明楼,周遭尚完固。”

  2. 坚定。

    宋 司马光 《荐范祖禹状》:“自 祖禹 年未二十为举人时,臣已识之,今年四十餘,行义完固,常如一日。”

  3. 饱满;充沛。

    明 李东阳 《寿冢宰尹公序》:“虽深藏静蓄,不必再试於天下,而志气之完固,神采之充溢,占诸寿祉,殆亦有徵焉。”《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看看调养得精神完固,也不知服了多少药料。”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铭辞之体,义取该括,为地无多,不运以巧思,则气不完固,声亦不蹇越。”

引证解释

⒈ 完好坚固。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天将寒,必增屋瓦,补墙壁,使极完固。”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山形完固,不犯水蚁,不近田畴,土膏明润,梧楸森鬱。死者之宅永安,子孙自阴受其庇矣。”
清顾炎武《孝陵图》诗:“殿门达明楼,周遭尚完固。”

⒉ 坚定。

宋司马光《荐范祖禹状》:“自祖禹年未二十为举人时,臣已识之,今年四十餘,行义完固,常如一日。”

⒊ 饱满;充沛。

明李东阳《寿冢宰尹公序》:“虽深藏静蓄,不必再试於天下,而志气之完固,神采之充溢,占诸寿祉,殆亦有徵焉。”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三:“看看调养得精神完固,也不知服了多少药料。”
林纾《书黄生札记后》:“铭辞之体,义取该括,为地无多,不运以巧思,则气不完固,声亦不蹇越。”

汉字详情

wán [wan]
部首: 322
笔画: 7
五笔: PF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MMU
四角: 3021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宀( mián),元声。“宀”与房屋有关。本义:完备,完整)

(2) 同本义

完,全也。——《说文》

巢非不完也。——《荀子·劝学》

完全富足而趋赵。——《荀子·议兵》

完璧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果得一死男,手足完具。——《三国志·华佗传》

不如伐蜀之完也。——《战国策·秦策一》

功少而最完,势疏而最忠。——贾谊《治安策》

不能独完。——宋· 苏洵《六国论》

无一完者。——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又如:完计(周密完善的计策);完完(完整无缺的样子);完充(完备充裕);完锐(完备精良);完块(完整的田土);完篇(完整的篇章);完丽(完整华美);完垒(完整的营垒);完名(完美的名节);完书(完美的书;完整的书);完德(完美的品德)

(4) 坚固 。如:完利(坚固适用);完牢(坚固)

(5) 充足;充实

今天水完富,士马最强。——《后汉书》

动词

(1) 完成,结束

那夜安公子早已完卷。——《儿女英雄传》

(2) 又如:完卷(完成答卷);完房(完婚);完娶(结为夫妻,完婚);完就(成就,成功);完饭(婚俗。婚后三日,女家送食物到男家,男家则以茶饭招待);完了那纂(做完那些事情)

(3) 偿付或缴纳 。如:完钱粮(缴纳粮食和税款);完租(交纳田赋);完捐(交纳捐税);完逋(交纳拖欠的赋税);完纳(交纳);完就(完成;成功);完案(了结案件)

(4) 重新整修

父母使舜完廩。——《孟子·万章上》

缮完葺墙。——《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5) 又如:完缮(修理;修缮);完补(补救;修复);完葺(修缮,修葺);完理(修整)

(6) 保全,保护,使不受损失 。如:完身(保全自身);完免(保全;幸免);完活(保全养育);完惜(保全);完辑(保全;安定)

(7) 保守 。如:完护(保护);完节(保持贞节;保全节操)

(8) 修筑 。如:完垒(修筑营垒)

(9) 指生命终结或进入危急的境地

大家都说,完了,怕是遭了狼了。——鲁迅《祝福》

名词

(1) 古代轻刑之一

刖者使守囿,完者使守积。——《刑法志》

(2) 汉以前指剪去犯人的须发;汉以后罚作劳役。因其不伤肢体,故曰“完”

(3) 山羊

(4) 地名 。在河北省境内,太行山东麓。秦为曲逆县,北齐设北平县,金改永平县,后升完州,明改完县

(5) 水名。即今黑龙江

(6) 通“院”。墙垣

(7) 姓

英文翻译

complete, finish, settle; whole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wan2 [海陆丰腔] wan2 won2 zan2 [梅县腔] wan2 jan2 [台湾四县腔] wan2 won2 jan2 [客语拼音字汇] van2 [陆丰腔] wan3 [客英字典] van2 jen2 von2 jan2 [东莞腔] wan2 [宝安腔] wa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官平聲合口一等ghuan/huanɣuɑn
[gu]
部首: 335
笔画: 8
五笔: LD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JR
四角: 606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囗( wéi),“围”的古体字,象四周围起来的样子,古声。本义:坚,坚固)

(2) 同本义

固,四塞也。——《说文》

亦孔之固。——《诗·小雅·天保》。传:“固,坚也。”

脩陈固列。——《左传·成公十六年》

弱颜固植。——《楚辞·招魂》

筋骨欲其固也。——《吕氏春秋·达郁》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汉· 贾谊《过秦论》

如是则兵劲城固,敌国畏之。——《荀子·王霸》

良马固车。——《韩非子·难势》

(3) 又如:固项(牛皮制的护领);固阴(隆冬时阴气固结);固植(根基巩固。比喻意志坚定不移)

(4) 特指地势险要和城郭坚固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资治通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5) 又如:固塞(坚固的要塞)

(6) 久

固,久也。——《小尔雅·广诂》

臣固闻之。——《国语·晋语六》

皆以太子为非固相也。——《战国策·魏策二》

(7) 疾病经久难治的。后作“痼”

季冬行春令,则“国多固疾。”——《礼记·月令》

太后前闻商有女,欲以备后宫, 商言有固疾。——《汉书·王商传》

(8) 安定,稳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可以固。——《国语·晋语二》

(9) 又如:固色(安定的情绪和神色)

(10) 固执,专一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列子·汤问》

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唐· 杜牧《阿房宫赋》

(11) 又如:固护(精神专一,意志坚定)

(12) 鄙陋

鄙人固陋,不知忌讳。——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

(13) 又如:固陋

奢则不逊,俭则固,与其不逊也宁固。——《论语·述而》

(14) 坚定

上无固植,下有疑心。——《管子·洁法》

公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15) 又如:固植(固志。坚定的意志);固色(坚定的志节);固宠(宠幸眷爱,坚定不移)

动词

(1) 安定 。如:固圉(使边境安静无事)

(2) 巩固;使坚固;加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公孙丑下》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3) 又如:固堤;固垒(加固营垒);固壁清野(固壁,加固壁垒,使敌不易攻击;清野,转移人口、物质,使敌无所获取);固位(巩固保持权位)

(4) 安守;坚守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

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晋· 陶渊明《饮酒》诗十六

(5) 又如:固穷(信守道义,安于贫贱穷困)

(6) 禁锢;闭塞 。如:固扃(牢牢关闭);固塞(闭塞,不开朗)

副词

(1) 执意;坚决地

蔺相如固止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少年固强之。——《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固守阵地;固却(坚决拒绝);固获(坚持据为己有);固谢(执意推辞;谢绝);固让(再三辞让)

(3) 必,一定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楚辞·屈原·涉江》

(4) 又如:固必(引申义:一定;必然);固当如此

(5) 原来;本来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6) 当然;仍然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宋· 苏轼《教战守》

余固笑而不信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7) 确实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8) 已经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固众(固然很多)

(10) 通“胡”( )。何,何故

夫明白入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庄子·天地》

英文翻译

to become solid, solidify; strength

方言集汇

◎ 粤语:gu3
◎ 客家话:[陆丰腔] gu5 [梅县腔] gu5 [东莞腔] gu5 [客英字典] gu5 [台湾四县腔] gu5 [客语拼音字汇] gu4 [宝安腔] gu5 [沙头角腔] gu5 [海陆丰腔] g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暮去聲開口一等koh/kuh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