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

ān zhì [ an zhi]
注音 ㄢ ㄓ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安置 ānzhì

(1) 敬语。请休息。睡前的问候语

吃了晚饭,叫了“安置”,望庙中去了。——《水浒传》
good night

(2) 安排他人在指定的地方或位置上

安置他的妹妹作秘书
emplace;resettle;arrange for;help settle down

词语解释

  1. 安放;安排。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穀梁传·哀公元年》:“‘卜之不吉,则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繫而待。’”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男子 张伯 ,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 伯 怀其一,以六枚白 意 。 意 令主簿安置几前。” 唐 杜甫 《简吴郎司法》诗:“有客乘舸自 忠州 ,遣骑安置 瀼西 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待要起行时,在下安置动身,管取安心无虑。” 老舍 《月牙儿》十二:“可是我已经是个大姑娘了,不象小时候那样容易跟在妈妈轿后走过去了。我得打主意安置自己。”

  2. 就寝;安歇。

    唐 张鷟 《游仙窟》:“时既曛黄,且还房室,庶 张郎 共娘子安置。”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五:“﹝ 陆象山 ﹞每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致恭于祖禰祠堂,聚揖于厅,妇女道万福于堂;暮安置,亦如之。”

  3. 用作称别人就寝的敬词。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铺了床,伸开被,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置进房内。如此伏侍二公婆,他家有甚不欢喜!”《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送出 周进 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 周进 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息。”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打三更了,大少爷、大小姐向老爷、太太道了安置,才各自进房去睡。”

  4. 宋 时官吏被贬谪,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续奉告命,责授臣 寧远军 节度副使, 惠州 安置,已於今月二日到 惠州 。”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 东坡 ﹞门人 张耒 时知 潁州 ,闻 坡 卒,出己俸於 荐福禪寺 脩供,以致师尊之哀。乃遭论列,责受 房州 别驾、 黄州 安置。虽名窜责,馨香多矣。”《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天子听信了,即命翰林草制,贬 吴潜 循州 安置,弟兄都削去官职。”《英烈传》第三回:“ 脱脱 单马竟赴 淮安 安置。”

引证解释

⒈ 安放;安排。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穀梁传·哀公元年》:“‘卜之不吉,则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繫而待。’”
晋干宝《搜神记》卷三:“男子张伯,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 伯怀其一,以六枚白意。意令主簿安置几前。”
唐杜甫《简吴郎司法》诗:“有客乘舸自忠州,遣骑安置瀼西头。”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待要起行时,在下安置动身,管取安心无虑。”
老舍《月牙儿》十二:“可是我已经是个大姑娘了,不象小时候那样容易跟在妈妈轿后走过去了。我得打主意安置自己。”

⒉ 就寝;安歇。

唐张鷟《游仙窟》:“时既曛黄,且还房室,庶张郎共娘子安置。”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陆象山﹞每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致恭于祖禰祠堂,聚揖于厅,妇女道万福于堂;暮安置,亦如之。”

⒊ 用作称别人就寝的敬词。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铺了床,伸开被,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置进房内。如此伏侍二公婆,他家有甚不欢喜!”
《儒林外史》第二回:“和尚送出周进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 周进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息。”
李劼人《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打三更了,大少爷、大小姐向老爷、太太道了安置,才各自进房去睡。”

⒋ 宋时官吏被贬谪,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

宋苏轼《到惠州谢表》:“续奉告命,责授臣寧远军节度副使, 惠州安置,已於今月二日到惠州。”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七:“﹝东坡﹞门人张耒时知潁州,闻坡卒,出己俸於荐福禪寺脩供,以致师尊之哀。乃遭论列,责受房州别驾、 黄州安置。虽名窜责,馨香多矣。”
《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天子听信了,即命翰林草制,贬吴潜循州安置,弟兄都削去官职。”
《英烈传》第三回:“脱脱单马竟赴淮安安置。”

安置的国语词典

安放、安排。

安置的网络释义

安置

  • 安置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ān zhì,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也有就寝、安放等意思。宋贬谪官,指定地区居住,轻于编管而重于居住。《水浒传》等均有相关记载。
  • 安置的翻译

    英语: to find a place for, to help settle down, to arrange for, to get into bed, placement
    德语: Platz finden (V)​, unterbringen (V)​
    法语: placer, installer, mettre en place

    安置造句

    同志们暂且把伤病员安置在老乡的家中。
    将近有上千人在这个安置区安了家,他们中许多人背井离乡,试图在城市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那个母亲留下遗言的孩子可得到安置。
    有时房子门口安置一对石狮子,据说是为了辟邪。
    妈妈出差前,把家里的事情均已安置妥当。
    爸爸把新买的沙发安置在客厅里。
    小伞旋转着你我的世界,一树茶花便浪漫了一个雨季。我把自己安置在你的目光里,以花的形式绽放笑容,以雨的形式洗涤伤痛。
    我为之工作的机构支持受到暴力对待和无人照料的儿童在我的公司得到寄养安置。
    组织上已为她安置好了工作。
    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从部队转业后的妈妈得到了妥善的安置。
    今晚的月亮圆,安置他们的家庭,幸福的好人缘,快乐朋友缘,甜蜜的爱情边缘的,愿你的生日花好月圆,中秋节是更多的幸福团圆。
    对于一个部分听力损失的学生来说,上课时,被安置在非常接近老师的位置是非常要紧的。
    难道是为了安置未来才爱你,谁要计算过安享万福便一起。
    比如租一套热水浴设备安置在室外,就可以坐在浴桶里悠然地品一杯最爱的果酒。
    园中安置万世师表孔子肖像与为民请命的包拯立像供人瞻仰。
    华丽的转身、只为安置那即将落下的眼泪。
    置物空间大且应用灵活,可折叠安置不占空间.
    地震后的救难工作千头万绪,但当务之急是要先提供足够的避难处所来安置灾民。
    英国石油公司星期一说,他们希望能在大约一个星期内把这个钢盖安置海底。

    汉字详情

    ān [an]
    部首: 322
    笔画: 6
    五笔: P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V
    四角: 3040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动词

    (1) 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副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安培”的简称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代词

    (1) 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peaceful, tranquil, quiet

    方言集汇

    ◎ 粤语:ngon1 on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on1 [海陆丰腔] on1 [梅县腔] on1 [陆丰腔] on1 [客语拼音字汇] on1 [宝安腔] on1 [客英字典] on1 [台湾四县腔] on1 [东莞腔] on1
    ◎ 潮州话:ang1(ang 旧时:an) uan1(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寒平聲開口一等ʔɑnqan/an
    zhì [zhi]
    部首: 520
    笔画: 13
    五笔: LFHF
    五行:
    仓颉: WLJBM
    四角: 60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 同本义

    置,赦也。——《说文》

    见十置一。——《汉书·尹赏传》。注:“放也。”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传》

    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史记·吴王濞列传》

    (3) 安放;搁;摆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史记·项羽本纪》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王维《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4) 又如:置锥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陈设酒筵);置社(古时大夫、士庶共同设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置立(设立);安置;置措(措置);置散(安置在闲散的职位);置棋不定(弈棋时不知如何下子);置锥之地(安放锥子的地方。比喻极狭小的、赖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置手(插手)

    (5) 设置,建立,设立

    于是秦始征 晋河东;置官司马。——《左传·僖公十五年》

    置园邑三百家。——《汉书·霍光传》

    置以为像兮。——《楚辞·屈原·九章》

    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汉· 贾谊《汉安策》

    (6) 又如:置社(“周”时大夫与庶民所共设置的社稷神);置顿(设置供人停留和食宿的处所);置都(建都)

    (7) 豁免

    晋王归 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置租赋,抚孤穷。—— 明· 李贽《史纲评要·后梁纪》

    (8) 废弃;舍弃

    置大立少,乱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沛公则置车骑。——《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置之高阁(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置后(古时大夫死后无子,为死者别置后嗣、暂为丧主之称)

    (10) 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11) 又如:置阁(耽搁;迟延);置之不问(搁在一边,不予过问);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

    (12) 委托;交付 。如:置质(委质。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置重(侧重;着重)

    (13) 购买;置办

    郑人有且置履者。——《韩非子》

    (14) 又如:置产(购置产业);置田;置房子

    (15) 通“植”( zhí)。树立

    凡试庐事置而摇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礼记·祭义》

    名词

    (1)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五十里而一置。——《韩非子·难势》

    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2) 驿车;驿马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马催。——苏轼《荔枝叹》

    (3) 又如:置邮(用马车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

    英文翻译

    place, lay out; set a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沙头角腔] zi5 [梅县腔] tje5 [陆丰腔] zi5 [东莞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陟吏去聲開口三等trih/tiohţĭ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