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署

bù shǔ [ bu shu]
注音 ㄅㄨˋ ㄕㄨ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部署 bùshǔ

(1) 处理;料理

炮兵的部署已标明在这张地图上
disposition;deployment

(2) 安排

部署计划
部署甫定而外围合。——· 邵长蘅《青门剩稿》
arrange;lay out

词语解释

  1. 安排,布置。

    《史记·项羽本纪》:“ 梁 部署 吴中 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唐 薛调 《无双传》:“我以妻女为念,略归部署。疾召 仙客 与我勾当家事。” 清 戴名世 《孑遗录》:“ 可法 部署既定,因遂亲巡所属之州郡,问民间疾苦,抚循军士。”

  2. 军中武官。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詔以 天平 节度使 李嗣源 为招讨使, 武寧 节度使 李绍荣 为部署。” 胡三省 注:“部署之官始见於《通鑑》,本在招讨使之下,其后有都部署,遂为专任主帅之任。” 宋 曾巩 《故朝散大夫孙公行状》:“边将 刘沪 谋立 水洛城 ,与部署 狄青 、 尹洙 议不合, 沪 违其节度,遂立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初, 昇 命部署 刘涣 讨叛 羌 , 涣 逗遛不进。 昪 奏以 郭恩 代之。”

  3. 元 明 俗语。指拳棒教师或擂台比武的主持人。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外扮部署领打拳打棍四人上。”《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 马都头 道:‘我乃使棒部署,你敢共我使一合棒?’”《水浒传》第七四回:“一箇年老的部署,拏着竹批,上得献臺,参神已罢,便请今年相扑的对手出马争交。”

引证解释

⒈ 安排,布置。

《史记·项羽本纪》:“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唐薛调《无双传》:“我以妻女为念,略归部署。疾召仙客与我勾当家事。”
清戴名世《孑遗录》:“可法部署既定,因遂亲巡所属之州郡,问民间疾苦,抚循军士。”

⒉ 军中武官。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詔以天平节度使李嗣源为招讨使, 武寧节度使李绍荣为部署。”
胡三省注:“部署之官始见於《通鑑》,本在招讨使之下,其后有都部署,遂为专任主帅之任。”
宋曾巩《故朝散大夫孙公行状》:“边将刘沪谋立水洛城,与部署狄青、尹洙议不合, 沪违其节度,遂立之。”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五年》:“初, 昇命部署刘涣讨叛羌,涣逗遛不进。 昪奏以郭恩代之。”

⒊ 元明俗语。指拳棒教师或擂台比武的主持人。

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外扮部署领打拳打棍四人上。”
《清平山堂话本·杨温拦路虎传》:“马都头道:‘我乃使棒部署,你敢共我使一合棒?’”
《水浒传》第七四回:“一箇年老的部署,拏着竹批,上得献臺,参神已罢,便请今年相扑的对手出马争交。”

部署的国语词典

布置、安排。

部署的网络释义

部署

  • 部署是一个动词,读音为bù shǔ,指安排,布置;处理;料理。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梁 部署 吴中 豪杰为校尉、候、司马。”
  • 部署的翻译

    英语: to dispose, to deploy, deployment
    德语: disponieren (Militär)​ (Pol)​
    法语: disposer, déployer

    部署造句

    经过周密部署,充足的物资在第一时间被送达灾区。
    对这次战斗部署,他表面上行若无事,但心里一清二楚。
    在严打走私的部署中,奸商们的阴谋诡计终于败露。
    听说卫生检查团来了,他们单位如临大敌,立即安排部署铲除杂草,打扫卫生。
    我国经济建设分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英明正确的。
    经过严密的部署,警方终于把所有歹徒一网打尽。
    你们单位的春季爱国卫生活动,没动员没部署没撒老鼠药就草率收兵了,这怎么行呢?
    我军的战略转移和迂回作战,打乱了敌人整个部署。
    要了解一个企业或者机构首先要知道它的工作部署公告,然后再估量自身是否符合这个职位的需求,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这件案子要团体行动,切忌匹夫之勇,弄乱了部署。
    在这场篮球赛中,我们球队在下半场出其不意地改变了战术,打乱了对方的部署,终于反败为胜了。
    根据学校的部署,本周日全校师生在校园内植树。
    虽说打乱了作战部署,但他又打死了一个敌人,就算将功折罪,让他戴罪立功好不好?
    大家没有料到,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矛盾,反复无常的阶级较量会不断干扰“毛主席的伟大战略部署”的实现。
    我们利用了敌军的错误战略部署把他们打得抱头鼠窜。
    低碳技术的开发和部署将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我们深入虎穴侦察敌人的部署。
    正因为地道与地面各种战斗工事相通,敌人向村里进攻时,民兵钻入地道,按部署进入个各自工事,打击入村之敌。敌人在明处,只见自己人倒下,却见不到民兵。通常情况下,都是先村外,后村内;先高房,后地面;先地面,后地道。
    师指挥部在敌军的侧翼部署了两个加强连的兵力。
    取胜的条件主要的并不是部署兵力的方式,而是对各兵种的巧妙的使用。

    汉字详情

    [bu]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UK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RNL
    四角: 0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 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2) 同本义

    部,天水狄部。——《说文》

    (3)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

    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4) 又如:部阵(队伍);部校(部队;泛称武官);部将(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

    (5) 中央行政官署。有时也称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还部白府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部费(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部尺(由工部制造的标准尺);部曹(旧指京师各部司官);部堂(清代各部尚书、侍郎称部堂。又各省总督多带兵部尚书衔者,也叫部堂);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

    (7) 地区。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汉书·尹翁归传》

    (8) 部落

    曾祖莫护跋, 魏初率其诸部入居 辽西。——《晋书》

    (9) 分类,门类

    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0) 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门别类的排列);古籍分经、史子、集四部

    (11) 部分 。如:上部;南部

    (12) 单位 。如:编辑部;批发部

    (13) 军队领导机构 。如: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师部

    动词

    (1) 统率

    汉王部五诸侯兵。——《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部人(被统率的人);部握(统管,掌握);部率(统率)

    (3) 安排,布置

    部署诸将。——《汉书·高帝纪》。注:“分部而署置。”

    (4) 又如:部索(部署搜索罪人)

    (5) 管辖 。如:部县(所辖之县,属县);部领(统辖率领);部事(所属的事情)

    量词

    (1) 用于书籍、机器、电影等

    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一部书,两部机器,三部电影

    英文翻译

    part, division,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6 [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陆丰腔] pu1 [台湾四县腔] pu5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客英字典] p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簿裴古上聲開口一等box/buubʰu
    部首: 630
    笔画: 13
    五笔: LF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