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女”在“宀”下,表示无危险。本义:安定;安全;安稳)
(2) 同本义
安,定也。——《尔雅》
共给之为安。——《庄子·天地》
好和不争曰安。——《周书·谥法》
心皆安下切上。——《仪礼·少牢礼》
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易·系辞下》
居安思危。——《左传·襄公十一年》
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然后得一夕安寝。——宋· 苏洵《六国论》
谢庄遂安。——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安睡;安寝;安抵(平安地抵达);心神不安;坐立不安;安枕(安安稳稳地睡觉);安帖(安定;平静;妥帖);安席(安稳地坐着;安静入睡)
(4) 安逸,安乐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5) 又如:安佚(安闲舒适);安堵(安居,不受骚扰);安坦(安心舒坦)
(6) 安详,从容不迫 。如:安童(僮仆,小厮);安娴(安详文雅);安谛(安详审慎);安矜(安祥稳重);安俟(安心等待);安宜(稳重)
(7) 安宁
毅良久稍安。—— 唐· 李朝威《柳毅传》。
(8) 又如:安生(安宁);安豫(安宁快乐);安淳(安宁淳朴);安休
(9) 缓慢
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10) 又如:安步(缓步徐行);安行
动词
(1) 使安定
与魏质以安其心。——《韩非子·存韩》
可以为富安天下。——汉· 贾谊《论积贮疏》
安身立命。——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安神(使心神安定);安国(安邦定国;安定的邦国);安民(安定人民生活);安邦(安定国家);安内(安定内部)
(3) 安抚,安顿抚慰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
(4) 又如:安存(安抚存恤);安恤(安抚体恤);定人(安抚人民);安辑(安抚)
(5) 安排;安置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
(6) 又如:安席(入座敬酒);安座(安席)
(7) 安心。习惯、满足于
始而惭焉,久而安焉。——清· 黄宗羲《原君》
郊境之内,民不安业。——《三国志·司马郎传》。
(8) 又如:安于现状;安业(安于本业);安命(顺从命运安排)
(9) 安装
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诸葛亮《与兄瑾言赵云烧赤崖阁书》。
(10) 又如:安电灯;安刀把儿
(11) 存着…心,怀有 。如: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副词
表示疑问,相当于“岂”、“怎么”
尔安敢轻吾射。——宋· 欧阳修《归田录》
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
(1) “安培”的简称
(2) 用于外国语的音译。如:安琪儿;安拉;安第斯山
(3) 姓
代词
(1) 谁;何;什么
安忠?忠王。安信?信赏。安敢?敢去不善。——《孙膑兵法·纂卒》
皮之不存,毛将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吾谷为难,安始而可?——《国语·晋语》
(2) 哪里,何处
沛公安在?——《汉书·高帝纪》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即“公子能急人之困安在”。)——《史记·魏公子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on1 [海陆丰腔] on1 [梅县腔] on1 [陆丰腔] on1 [客语拼音字汇] on1 [宝安腔] on1 [客英字典] on1 [台湾四县腔] on1 [东莞腔] on1
◎ 潮州话:ang1(ang 旧时:an) uan1(u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安 | 烏寒 | 影 | 寒 | 平聲 | 寒 | 開口一等 | 山 | 寒 | ʔɑn | qan/an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网直,有亦声。网直宜赦。本义:赦罪,释放)
(2) 同本义
置,赦也。——《说文》
见十置一。——《汉书·尹赏传》。注:“放也。”
高帝曰:“置之。”乃释通之罪。——《史记·淮阴侯列传》
斩首捕虏,比三百石以上者皆杀之,无有所置。——《史记·吴王濞列传》
(3) 安放;搁;摆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
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史记·项羽本纪》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王维《送綦母潜落第还乡》
(4) 又如:置锥之地(安身立足之地);置室(安置妻室;取妻);置酒(陈设酒筵);置社(古时大夫、士庶共同设置的供奉社神之所);置立(设立);安置;置措(措置);置散(安置在闲散的职位);置棋不定(弈棋时不知如何下子);置锥之地(安放锥子的地方。比喻极狭小的、赖以安身立命的地方);置手(插手)
(5) 设置,建立,设立
于是秦始征 晋河东;置官司马。——《左传·僖公十五年》
置园邑三百家。——《汉书·霍光传》
置以为像兮。——《楚辞·屈原·九章》
汉之所置傅相,方握其事。——汉· 贾谊《汉安策》
(6) 又如:置社(“周”时大夫与庶民所共设置的社稷神);置顿(设置供人停留和食宿的处所);置都(建都)
(7) 豁免
晋王归 晋阳,休兵行赏,命州县举贤才,黜贪残,置租赋,抚孤穷。—— 明· 李贽《史纲评要·后梁纪》
(8) 废弃;舍弃
置大立少,乱之本也。——《晏子春秋·内篇谏上》
沛公则置车骑。——《史记·项羽本纪》
(9) 又如:置之高阁(比喻弃置一旁,不睬不用);置后(古时大夫死后无子,为死者别置后嗣、暂为丧主之称)
(10) 搁置;放下;放在一边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且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11) 又如:置阁(耽搁;迟延);置之不问(搁在一边,不予过问);置之死地而后生(置于不战则死的境地,然后方能奋勇战斗,取胜得生)
(12) 委托;交付 。如:置质(委质。谓臣下向君主呈献礼物,以示献身);置重(侧重;着重)
(13) 购买;置办
郑人有且置履者。——《韩非子》
(14) 又如:置产(购置产业);置田;置房子
(15) 通“植”(
)。树立凡试庐事置而摇之。——《周礼·考工记·庐人》
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礼记·祭义》
名词
(1) 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
五十里而一置。——《韩非子·难势》
德之流行,速于置郵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2) 驿车;驿马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马催。——苏轼《荔枝叹》
(3) 又如:置邮(用马车传递文书信息。亦谓传递文书信息的驿站)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zi5 [海陆丰腔] zih5 [客英字典] zhi5 [台湾四县腔] zih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沙头角腔] zi5 [梅县腔] tje5 [陆丰腔] zi5 [东莞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置 | 陟吏 | 知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之 | 止 | trih/tioh | ţĭə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次声。本义:商议;征询)
(2) 同本义
咨,谋事曰咨。——《说文》。字亦作谘。
咨,谋也。——《尔雅》
周爰咨诹。——《诗·皇皇者华》
咨于故实。——《国语·周语》
访问于善为咨。——《左传·襄公四年》
咨亲为询。——《国语·鲁语下》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3) 又
咨臣以当世之事。
(4) 又
以咨诹善道。
遂随使者倒军,署司空户曹掾,引见咨议。——《三国志·魏志》
(5) 又如:咨叩(咨询求教);咨考(询问查考);咨度(咨询;商酌);咨问(咨询;请教);咨禀(请教;禀告)
(6) 叹息;赞叹
文王流涕而咨之。——《吕氏春秋》
微微老夫,咨既迁绝。——《汉书·韦贤传》
对曰:“巢、 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世说新语·言语》
(7) 又如:咨叹(叹息);咨闵(叹息怜恤);咨惋(叹惜);咨咨(叹息;叹息声)
(8) 用同“龇”。露出
大圣喝了一口,即咨牙咧嘴道:“不好吃!不好吃!”——《西游记》
(1) 表示赞赏,相当于“啧”
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巽朕位。——《书·尧典》
尧曰:“咨!尔 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论语·尧曰》
(2) 又如:咨嗟(赞叹之声);咨玩(赞叹玩赏)
名词
(1) 旧时公文的一种。咨文的简称 。用于同级机关
少保据着萧云仙的详文,咨明兵部。——《儒林外史》
(2) 又如:咨称(公文上说);咨呈(具文呈报);咨注(载入官牒)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zii1 [台湾四县腔] zih1 [客英字典] zih1 [客语拼音字汇] zi1 [海陆丰腔] zih1 [东莞腔] zu1 [宝安腔] z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咨 | 即夷 | 精 | 脂A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脂A | 止 | cii/zi | ts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旬声。本义:询问,请教)
(2) 同本义
今因经无以询为问罪字,遂用讯不用询,其实讯询一字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询事考言。——《虞书》
周爰咨询。——《诗·小雅·皇皇者华》
询尔仇方。——《诗·大雅·皇矣》
咨亲为询。——《左传·襄公四年》
询于八虞。——《国语·晋语》
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左传·成公十三年》
咨才为诹,咨事为谋,咨义为度,咨亲为询。——《国语》
民俗,事疑必询三老。——马中锡《中山狼传》
苟无至诚恻怛忧天下之心,则不能询考贤才,讲求法度。——宋· 王安石《上时政疏》
(3) 又如:询悉(询问后得知);探询(探问);咨询(征求意见);询察(稽查访问)
(4) 查考;打听
燕多剧贼… 楚材询察得其姓名,皆留后亲属及势家子,尽捕下狱。——《元史》
(5) 又如:询质(查考和质正);询索(查访);询按(查核按验);询究(查考,究门)
(6) 谋
帝曰:格汝舜,询事考言,乃言底可绩。——《书·舜典》。 孔传:“询,谋。”
(7) 又如:询谋(谋于众人)
(8) 均,协调
四时推六律、六吕,询十有二变,而道宏广。——《尚书大传》
副词
信实,确实 。如:询訏(实在很大)